小学音乐第四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第四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第一篇:小学音乐第四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小学音乐第四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小学音乐第四单元“花之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
“花之歌”
单元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学唱歌曲《五月的夜晚》、《美丽的太阳花》、《我爱米兰》、欣赏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古筝独奏和女声独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及采集与分享等音乐活动。

通过唱、听、动、奏等活动,将音乐知识、音乐表现与生活常识有机地连在一起,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他们从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其共同蕴涵的美好象征。

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本单元的音乐作品,能初步分辨不同音乐的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能对本单元的音乐作品变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在“采集与分享”、“我的创造”等活动中,学生学到有关花卉礼仪方面的知识,并受到与“花”有关的文化艺术的熏陶。

3.
通过音乐作品感悟表现“花朵”这一题材的音乐作品的美的内涵,体验“祖国的花朵”在党的阳光下幸福开放的心情。

学习用优美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本单元的歌曲。

把对生活、对长辈、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在歌声中体现出来。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
“五月的夜晚”
教学时间:
4月11日~4月13日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花之圆舞曲》
2.学唱歌曲《五月的夜晚》
教材分析:
.《花之圆舞曲》(管弦乐)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这首圆舞曲是《胡桃夹子》里最著名、流传最广的一首舞曲。

它是克拉拉(又名玛丽)随着王子来到“童话王国”,百花仙子为欢迎她而跳的一段舞蹈的伴奏音乐。

这段舞蹈造型优美,舞台上活动的花环和花球十分绚丽。

和《糖果仙人舞曲》以及其它一些舞曲相比较,《花之圆舞曲》要长得多,乐曲的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本课节选其中的第一部分作为学生欣赏内容。

2.《五月的夜晚》这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旋律以级进和四度跳进相间,起伏委婉,颇具特色。

其中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完全相同。

歌中保持音的运用,给人以缠连延绵的感觉,使人仿佛看到五月的夜晚白雾缭绕,轻纱弥漫的景象。

欧洲的春天要到五月才来临,歌曲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教学目标:
.指导用饱满优美的声音唱《五月的夜晚》,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2.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欣赏“花之圆舞曲”,体验孩子在大自然欢笑的情景。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五月的夜晚》,欣赏匈牙利美丽的风景,在柔情的意境中感受异国风情,找找相同乐句,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演唱歌曲,结合采集与分享的活动了解各种花朵的话语。

2.欣赏管弦乐《花之圆舞曲》,了解故事情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视觉体验,感受乐曲中表达的音乐形象。

听辨演奏乐器,说出乐器名称,能随着三拍子的韵律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花朵的形象。

教学难点:
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乐句的表达和处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备注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34
5654
32
mi
yomi
yomi
yo
mi
yo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

韵母的咬字清楚。

二、欣赏乐曲
、播放歌曲《花之圆舞曲》迎接学生进课堂坐下与学生一起随歌
曲节奏拍手。

2、听《五月的夜晚》歌曲比较和《花之圆舞曲》歌曲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看看它与《花之圆舞曲》相比
3、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是一首匈牙利歌曲《五月的夜晚》,歌曲赞美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随着音乐节奏拍节奏
再听一听《五月的夜晚》比一比不同
了解歌曲背景
二、感知歌曲
、(出示一副春天夜晚的风景图)师:请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2、出示匈牙利地图及若干画面,介绍匈牙利。

3、出示画面。

匈牙利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富有特色。

著名诗人裴多菲和被称为“键盘魔王”的著名钢琴家李斯特都是匈牙人。

描述一下美丽的风景
匈牙利位于欧洲的中部。

传说是由七个兄弟创建的。

在9世纪末,在近匈牙利境内的七个部落歃血为盟,结为兄弟,推举马扎尔部落的首领为国王,建立了匈牙利,从此,“七个兄弟创建了一个民族”的说法流传至今。

三、学习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五月的夜晚》。

让学生找一找相同的乐句,发现有趣的规律。

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五月的夜晚》。

3、随着歌声和琴声比划出旋律线,从而发现规律。

学生分乐句有感情地演唱:第
一、二乐句都是八分音符开始,要求唱得短促、轻巧,力度弱。


三、四乐句保持音时值唱足,音色饱满,气息连贯,力度中强,
结束句:“树上”唱得短促。

“花”的时值要唱足。

4、随钢琴轻声演唱。

5、有感情地演唱,表达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听老师范唱,找一找相同的乐句
聆听歌曲第二遍
伴随歌声画一画旋律线
伴随钢琴轻声唱
有感情的演唱,表达春天的赞美
四、表现歌曲
、全班学生演唱歌曲,以小组形式讨论创编。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表演。

3、小组评价
创编歌曲,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小组评价
五、小结
.春天给人们带来了舒适与温馨,春天给大自然增加了活力与色彩。

各国人民都用自己的方式赞美春天,用心去歌唱春天。

2.播放歌曲《五月的夜晚》,引导学生边唱边离开教室。

第二课
“美丽的太阳花”
教学时间:
4月13日~4月15日
教学内容:
.
学唱歌曲《美丽的太阳花》
2.
欣赏民乐合奏《花儿与少年》
教材分析:
1.
《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

《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

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

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2.
《美丽的太阳花》歌词言简意赅。

“花”是比喻,寓意深刻。

所谓虽然不是自然之花,但也是属于自然之花生命展现的启示。

歌曲以“太阳花开在阳光下,太阳花献给太阳妈妈”为主题,形象地、抒情地、充满诗意地刻画了千万少年儿童生长在阳光下,心向祖国妈妈的自豪感幸福感。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连贯流畅的咬字吐字,富有表情与和谐的二部合唱来表达歌曲所描绘的真善美意境。

2、用简单的动作配合演唱,烘托歌曲情绪,增强节奏感,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欣赏“花儿与少年”。

复习无升降号调的1
6的位置。

教学重点: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给去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2.
演唱歌曲《美丽的太阳花》,用甜美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热情。

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在演唱《美丽的太阳花》时,要注意乐句的处理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备注
一。

组织教学
3.
师生问好
4.
发声练习
34
5654
32
mi
yomi
yomi
yo
mi
yo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这条发声练习在演唱中注意其中的跳音要轻巧、有弹性。

韵母的咬字清楚。

二.
音乐游戏: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喜欢做游戏,接下来,老师就和大家做《音符小鸟找家》的游戏,好吗?
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一棵音乐树,是音符小鸟(12356)的家。

小鸟自由飞来飞去玩得真开心,可忘了哪个是它们的家,请大家来帮助它们找家,听音,这是什么唱名的小鸟,听出来的同学上黑板写上
去。

和老师一起做听音游戏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
、我们游戏做得很高兴,现在请大家听赏一首青岛民歌“花儿与少年”
2、老师介绍乐曲
3、听一听民乐合奏版和女生对唱版,说一说自己更喜欢什么样的版本?
听赏乐曲《花儿与少年》
了解乐曲背景
《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

《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

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听听两个版本,并说说感受
四、新课教学
.导入:我们在一起拍击得多开心啊,现在请你们听一首歌《美丽的太阳花》
2.教师将歌曲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聆听。

3、用听唱法学习曲谱。

4、学唱歌曲
5、小组练唱,在分组展示。

6、提问:我们还能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7、小组活动:用各种演唱形式表演歌曲。

8、活动评价
听赏歌曲《美丽的太阳花》
完整地听赏歌曲
用听音法学习曲谱
学唱歌曲
小组练习,分组展示
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小组表演
活动评价
五、小结
请学生再听听合唱版的《美丽的太阳花》
听听合唱版的歌曲
教学后记:
这首《美丽的太阳花》虽然比较长,但是由于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乐句重复较多节奏也是轻快活泼,所以学生的学唱还是比较顺利的,有些附点节奏或切分节奏通过聆听模唱解决。

第三课“我爱米兰”
教学时间:
4月18日~4月20日
教学内容:
.
欣赏女声独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
学唱歌曲《我爱米兰》
教材分析: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女声独唱)(古筝独奏)是经填词改变的新民歌。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女声领唱,没采用了原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素材,第二部分齐唱采用了流行陇东一带的民歌《东凉调》,以其快速、热烈的特点与前面的旋律、节奏形成了对比。

古筝独奏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

2.《我爱米兰》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曲调流畅感人,情真一切。

它用借喻的手法赞颂了老师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的:
.
演唱歌曲《我爱米兰》,说说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对老师
的感情,用视唱与听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曲。

学会用激动而充满感情,带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并且能背唱整首歌曲。

2.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讨论比较不用表现形式的特点,体会歌曲信天游的独特魅力,能随着歌曲唱一唱,认识古筝,了解歌曲的背景以及它的地域特点,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学会用激动而充满感情,带有力度变化地演唱歌曲,并且能背唱整首歌曲。

2.
能随着歌曲唱一唱,认识古筝。

教学难点:
歌曲的副歌部分节奏变化较大,学生要唱准歌曲中音的时值。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
备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4
5—
54
32

mI
yA
mI
yo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听赏全曲,请同学们跟音乐哼唱。

2、听一听女声独唱版和古筝独奏版,然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后的感想。

跟着音乐哼唱
说说两个版本的音乐之后的感受
三、导入新课:
师:9月10日是什么节?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一首尊师重教的歌曲《我爱米兰》
教师节
四、新授:
、复习c大调音符,告诉学生“do”是可以流动的,“do”的位置改变了,其他音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2、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小音符“搬家”,并结合歌曲的旋律,练唱旋律。

3、学习歌谱:
采用视唱与听唱、老师唱谱,学生找旋律的方法学习歌谱。

(注意: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有附点,第二乐句没有附点)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多听、多唱。

注意两声部的和谐。

4、学习歌词:
5、跟琴哼唱。

听录音范唱。

6、有感情地演唱。

7、后半段如“啊,米兰”、“我爱,老师”等处要唱得较连贯、激动,充满感情,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

跟着钢琴唱一唱音阶
和老师一起移调唱一唱音阶
用视唱和听唱法学唱歌谱
学唱歌词
跟琴哼唱,听范唱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注意个别小节的情感处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米兰》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请大家课后练好歌曲,在9月10日这天全体起立,向你们的任课老师深情地唱起《我爱米兰》,观察你们的老师收到这份新颖而有意义的礼物时,脸上会出现何种表情。

第二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
沉寂口哨埋伏凝神烧毁维护沉浸凯旋征衣阿姨精通呼吁不慌不忙以防万一
杂草丛生聚精会神模模糊糊断断续续永驻人间木屑蘑菇宛转芦苇苇絮枕头卓越蓝盔威胁梦幻弥漫巡弋阻挡脊背绿茵茵睁眼瞎飘飘悠悠歪歪斜斜不速之客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夜莺的歌声》
1、文中体现小夜莺智慧勇敢的句子:
(1)“野兽来啦,野兽来啦”——(一语双关,谩骂敌人)
(2)小孩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迷惑军官)
(3)…………….
2、《小英雄雨来》
每一段落小标题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书信格式
第三篇: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小学音乐第六单元甜甜江南教学设计集
体备课

件第六单元
甜甜江南单元分析: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选用了声乐作品《忆江南》、《包粽子》、《采菱》,器乐作品《江南好》和《欢乐的夜晚》,以及音乐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江南的音乐、学跳包粽子的律动等。

通过体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感受江南一带的乐音、风韵、习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力。

教学目标:1.
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本单元的歌曲,表达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
通过欣赏《江南好》和《欢乐的夜晚》这两首作品,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不同情绪与不同风格;对钢琴四重奏和弦乐五重奏这两种演奏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3.
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采集与分享”、“露一首”等生动活泼的音乐体验,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的名胜、民俗有一定了解,对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课时安排:3第一课时
《忆江南》教学时间:
5月3日~5月5日教学内容:听:钢琴四重奏《江南好》唱:歌曲《忆江南》教材分析:1.《江南好》六十年代谭蜜子等根据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改编。

乐曲结构保留原《欢乐歌》的慢板和快板两部分。

慢板是回旋曲式,柔美细腻;快板流畅活泼,悦耳动听。

既保持了原曲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了西方音乐中和声、复调的手法,同时加强了旋律起伏的幅度,感情更见开放,成为一首既有民族民间音乐特色,又有现代生活情调的轻音乐乐曲。

2.《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
戴。

这首诗是他对的江南景物回忆和赞叹,原作有三首,这是第一首,风格清新,形象鲜明,回忆满怀深情。

曲作者为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句间鱼咬尾式的连接与递降,以及绕此波动的旋律线,使忆想如淡水流淌。

教学目标:
1、学唱《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用明朗、赞美地形式进行演唱。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陶冶爱美的情趣。

3、欣赏《江南好》乐曲,感受音乐描述江南美好的景色。

教学重点:1.听赏《江南好》时,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江南音乐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江南好》、《欢乐歌》的片段,对江南音乐秀丽、清新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并了解相关的民族乐器知识。

2.歌曲《忆江南》中,较多一字多音,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感知江南音乐细腻与柔美。

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充满情感地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中的一字多音以及能表现出江南音乐的细腻和柔美。

教学过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备注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发声练习12
34
5—
54
32
—mI
yA
mI
yo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导入新课1.老师谈话:菱藕甜,粽子甜,江南水乡水更甜。

水也甜,心也甜,听听歌儿有多甜。

2.同学们,这首甜甜的诗说的是什么地方?3.江南是我们的家乡,在我们甜甜的江南有着秀美柔婉的江南丝竹,有着富有情韵的歌曲。

这个单元我们就要来学习江南音乐。

和老师一起进入第六
单元《甜甜江南》的学习初步了解江南音乐的特点:秀美柔婉,富有情韵三.音乐欣赏1.
播放江南水乡的图片。

2.
说一说你看中的江南美景。

3.
引导学生听赏乐曲《江南好》,介绍音乐表现的内容4.
老师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自己听下面的音乐,说说其中包括了哪些乐器?5.
简单介绍钢琴四重奏欣赏江南美景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江南美景用细腻悠扬的旋律表现欢乐、喜悦的心情。

钢琴四重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四.学唱歌曲
(一)感受意境1.
老师:让我们再从歌声中感受甜甜的江南吧!2.读读《忆江南》这首词,想想词和我们观赏的美景有什么区别?
二、学唱《忆江南》
1、介绍作者,并和学生一起对诗句进行解释。

2、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完整地欣赏歌曲。

(2)再回放一次,生轻轻跟唱。

(3)老师有表情地范唱,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4)全体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

(5)再读这首词,感受古人读诗的风
格。

(6)鼓励学生试着背唱歌曲(7)小组比赛背唱歌曲(8)活动评价说说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的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天。

怎么不会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得了?听范唱录音轻声跟唱旋律聆听老师的范唱,轻声跟唱齐唱歌曲,填入歌词再读古诗感受意境学生试着背唱歌曲小组比赛背唱活动评价五.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在课后去找更多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教学后记:
这是一首根据诗词改编的歌曲,在学唱之前我和学生一起逐句分析了诗词的意思,从中让他们体会意境。

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注意气息的运用,在歌曲的演唱中表达好乐句的连贯性,以不破坏旋律的
美感。

第二课时《包粽子》《欢乐的夜晚》教学时间:
5月5日~5月6日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包粽子》2.
听赏丝弦五重奏《欢乐的夜晚》教材分析:
.《包粽子》运用了民歌素材,具有很浓的民族风味。

商调式,二四拍。

附点八分音符、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旋律欢快、热烈,曲调清新自然。

歌词口语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鼓点作衬词,给歌曲增添了节日气氛。

仿佛让我们不但闻到了粽子的清香,还联想到汨罗江龙舟习俗的情景。

2.《欢乐的夜晚》是一首由二胡、琵琶、扬琴、中阮和筝五件丝弦乐器演奏的重奏曲。

由胡登跳创作于1980年。

作者以娴熟的创作技巧,运用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生动地表现了联欢晚会的热闹场面。

各种乐器通过特殊的演奏技法发出奇特的声音,如二胡的拨弦、筝的回滑音、琵琶的泛音、煞弦和绞弦等,逼真地模仿了民间歌舞和锣鼓点。

乐曲还运用对答、呼应、紧拉慢唱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联欢会上各个精彩场面:诙谐的狮舞、热烈的吹打、惊险的杂技、风趣的丑角表演,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1.
听赏《欢乐的夜晚》,可着重听辨各种乐曲的音色,并引导学生用身体律动等方式,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欢快与喜悦。

2.
歌曲《包粽子》,附点八分音符、切分节奏和下滑音使歌曲更具口语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模拟锣鼓的歌声中,还可以模仿包粽子的动作,跟着歌曲做律动。

教学重点:1.
学生能结合乐曲的情绪说说自己的感受2.
注意歌唱的速度和吐字的清晰度教学难点:注意歌唱的速度和吐字的清晰度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12
34
5—
54
32
—mI
yA
mI
yo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口腔中的软腭抬起,气息通畅,声音具有头部气流感,注意韵母的口型。

二.了解端午民俗1.老师播放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图片提问:他们在做什么呢?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3.老师来简单介绍一下端午节他们在划龙舟、包粽子……说说同学们对端午节的了解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传说当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三.学唱歌曲1.我们一起听一听歌曲《包粽子》,了解歌曲内容2.老师示范演唱,学生默唱。

3.聆听歌曲录音,学生跟录音轻声唱4.老师分句慢弹,学生用听唱法演唱歌曲《包粽子》5.第二段歌词由学生自学,用整体听唱法学习。

6.小组讨论:
可以用哪些演唱方式进行演唱?7.小组表演8.活动评价9.创编动作,跟着歌曲进行表演听赏歌曲《包粽子》仔细聆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心里默唱用听音法慢速演唱歌曲通过整体听唱法自学第二段歌词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四、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1、同学们,我们已感受到了过端午节愉快的心情,如果是在节日的傍晚,吃着粽子观赏着夜晚的情景,那又是什么心情呢?
2、请大家听赏一首乐曲《欢乐的夜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