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考查,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期末检测试卷中的“过程考查题”设计及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考查,突出评价的导向功能——期末检测试卷中的“过程
考查题”设计及说明
朱国荣;费岭峰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朱国荣;费岭峰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教育学院;浙江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经历,重视知识内涵的体验性理解,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这样的目标要求,除通过常规性的教学业务专题培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之外,改革检测题的命题方式、创新测试内容同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自2011年以来,我们尝试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的期末检测试卷中,设计了相应的“过程考查题”。我们认为,这样的“过程考查题”一来可以帮助一线教师了解前期教学中关注知识探究过程的教学效果;二来也可利用期末检测试卷的导向作用,引领一线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设计,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活动的经历。以下笔者就2012~2013学年我市所编制的四至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中的几道“过程考查题”作一说明。
例1:“把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这句话对吗?请你说明理由。(可以用举例或者其他方法来说明)
[考查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相关知识。
[意图说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四年级“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学生而言,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不仅是知道这个规律,记住这个规律,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规律,并能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怎样才算是理解规律呢?具体表现应该是:能够结合“量的变化”或者“位值原则”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规律内涵。本题正是考查学生对这些过程经历的体验状况。在解答时,学生可采用以下任一方法加以说明。
思路一:借助“量的变化”说明。如将0.3看作0.3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得到的结果是3米。因为0.3米是3分米,而3米是3分米的10倍,所以结论成立。
思路二:借助“位值原则”加以说明。即0.3中的“3”是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0.1。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变成3,此时的“3”便移动到了个位上,表示3个1。因为计数单位“1”是“0.1”的10倍,所以3是0.3的10倍,结论成立。思路三:借助“小数的意义”,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说明(如下图)。
以上三种说明思路虽然在对知识理解的水平上有差异,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能够合理说明,都应该理解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已经有了体验性理解的经历和水平。
例2:9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找到的?简要写出找的过程。
[考查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
[意图说明]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分析,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目标,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则是一个技能目标。在人教版教材中,利用“短除法”或“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算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已不作要求。于是“结合倍数的意义及特点,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成为学生找两个数的最
小公倍数的必备技能。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明思路。
思路一: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倍数,找到两个数都有的倍数——公倍数,再找到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即为最小公倍数。
思路二: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到12的倍数,即为两个数的公倍数,再找到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即为最小公倍数。
思路三: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12的倍数,再从12的倍数中找到9的倍数,
即为两个数的公倍数,再找到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即为最小公倍数。
另外,也可能有学生用“短除法”或“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当然应视作正确。
例3: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半决赛中,110米跨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赛场风速为-0.4米/秒。
(1)你怎样理解“风速为-0.4米/秒”的含义,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请你再举一个实例说明“-0.4”的含义。
[考查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负数”单元“负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
[意图说明]“负数”是小学阶段数系的最后一次扩展。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说,对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负数认识,不仅仅要知道负数的产生,能正确读、写负数,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一个具体情境中的“负数”表示什么含义。本题即是以此为考查目标的。
在解答第(1)问时,关注学生能否将两层意思表达清楚:一是确定标准,即理解出“以刘翔跑步的方向为‘+’,那么风吹的方向为‘-’”这样两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二是表达出“-0.4米/秒”为逆风0.4米/秒。解答第(2)问时,则同
样需要关注这两层意思:一是某个具体情境中确定两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二是在相应的规则下解读具体的量。
例4:
小英和小林谁剪下的绳子长一些?请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考查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分数的意义”的相关知识。
[意图说明]“分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分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因为一个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本题即考查学生对此内涵的理解状况。从本题的要求来看,解答过程需要学生采用分类讨论的方式来加以说明:
因为小林剪的绳子“米”是一个具体量,是一个固定的结果;而小英“剪下了一根绳子的”表示的是剪下部分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比较时,需要讨论小英剪的绳子长度出现的情况。
当小英剪的绳子总长比1米短时,其剪下的也就比米短;当小英剪的绳子总长正好是1米时,其剪下的也就和米同样长;当小英剪的绳子总长比1米长时,其剪下的也就比米长。
当然,因为例4综合性较强,且涉及分类讨论,要求颇高。在测试卷中,我们将此题放在“选做题”中,目的是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如同这样的习题,我们也曾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的检测卷中设计过。如:
选做题:如下图,在我们的课本上,采用把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请你用画示意图、写文字等方法加以说明)
如上所述的“过程考查题”,虽在整份测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分值)不高,一般为3%~5%不等(当然,作为“选做题”,则分值相对会高一些)。但其关注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内涵理解的过程经历与体验的要求,无疑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这从我们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可以知道。而设计这样的“过程考查题”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