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空间设计与大学校园规划_以宁波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2008(10)现代城市研究
人性化空间设计与大学校园规划
——以宁波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
Humanity Design of Space and Campus Design: Taking the Planning
Design of Ningb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凌莉 徐进 陈芳 张金荃
LING Li XU Jin CHEN Fang ZHANG Jin-quan
文章编号:1009-6000(2008)10-0038-05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凌莉(1979-),女,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助
教,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
徐进(1968-),男,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宁波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
规划;
陈芳(1972-),女,宁波大学建工学院讲师;张金荃(1978-),女,宁波大学建工学院讲师。

在过去的10年里高校的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师生人数急剧增长,许多高校合并、重组,这对学校的空间规模、校园资源管理与利用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些新校区,建筑宏伟,道路宽敞,但车辆川流而行人匆匆,缺乏安全感;尺度宏大而丧失亲近感。

说到底,就是符合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空间的缺失。

所谓人性化,其实就是体贴人的本性,满足人的需求。

按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aba Maslow)和兰(J.Lang)等人的观点,人的基本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和“认知和美”六个层次(图1)。

 “一草一木皆教育”,校园规划,应该体贴学生的各层次需求,创造人性化的空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怀,从而也自发地关爱他人,包容他物。

用这样
的校园环境培育胸中有爱的人才。

秉持这种理念,我们进行了宁波大学2006~2020年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1 “大校园,多核心”的用地策略
——构建人性化尺度的校园结构
笔者认为,校园结构尺度上的不合理,是难以营造人性化空间的首要原因。

曾经一度,校园似乎越大越显其气派,但在所谓“功能分区”模式下,各功能区等比放大,距离拉长,学生不得不以车代步,行人被拥挤匆忙的车流代替,校园中心区白天喧闹,夜晚冷寂,呈现一种被“架空”的状态。

虽然一个大学校园应该有多大,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前苏联曾规定大型校园的合理规模为6000~12000名学生;
欧洲一般舆论
39
2008(10)现代城市研究
认为,综合性大学的合理规模是6000名学生;有的则认为校园合理用地的活动半径不宜超出10分钟的步距(即80m/min×10min=800m)。

而宁波大学,目前普通全日制在校生约2.5万人;按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达到5.35万人。

如此对比,宁波大学现在是一个大型校园,将来会是一个巨型校园。

宁波大学和国内其他新兴大学一样,在校园建设上都走过一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之前所述的巨型校园
的问题,在宁大也同样存在。

城市干道宁镇公路横穿校区中腹,把校园分为南北两大块。

南部是核心教学区和运动区,北部主要为住宿区。

在这条交通量大、车速高的公路上,平均每1~2年就要发生1起严重交通伤亡事故。

而校内,也车流匆匆。

连安全感都不够,又何谈人性化呢?
为了打下构建活力校园的基础,宁波大学必须转变空间扩展方式,通过“大校园,多核心”的设计思路,构建人性化尺度的校园结构。

新校园规划中根据学科类别及发展时序,把整个校园划分为七个区块;同时,通过交通环线和滨水休闲环线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突出校园的整体感,形成“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多核心校园形态。

这七个区块,都包含教学、生活、运动三大功能,区块边缘或之间安排产业用地,使各校区形成功能相对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小校园”(图2~4)。

最大的区块直径约1km,最小的约0.5km。

这样,发生频率最高、量最大的日常活动,比如上
图3 用地策略图一
40
2008(10)现代城市研究
下课、吃饭、运动,都可以在12分钟的步行范围内得到基本解决。

车流的大幅度减少、功能的就地平衡,使校园行人空间的形成、交往活动的发生和人性化的回归得到了实现的可能性。

2 人车共存的道路设计——重现校园道路的交往空间特征
校园道路既是交通空间,也是很重要的交往空间。

传统的校园道路是
和谐舒适的。

但现在的校园道路空间则紧张不安。

我国现在大部分的校道设计仍
然主要考虑“人车分流”。

它虽然减少了行人的危险性,但是也相应地减少了各自的弹性,不能适应大学校园中脉冲式非连续的交通特征。

同时也让道路的交往性大为下降。

必须让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找到适当的交叠方式,达到效率、安全和方便之间的平衡。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社区规划潮流已经从纯粹的“人车分流”发展到“人车共存”。

这种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念从人的社会性和更高需求层次出发,通过限制车速和合理的道路规
划来促进驾车人与行人和谐共处。

41
2008(10)现代城市研究
参考这种方式,宁波大学规划采取了无路肩断面设计形式,在不对原有道路做大规模拓宽改造的前提下,充分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改善人车对立关系,强化道路的人性化交往空间特征。

把校园道路系统分为环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环路与主干道充分考虑人行和自行车以及机动车道,路面无路肩,机动车非机动车之间用行道树分隔,允许自行车和汽车的共存,提倡高峰时段混合使用,缓解现在道路在上下课时段车流过于拥挤的现象;次干道联系各建筑出入口及停车场,加强建筑之间的横向沟通,横断面设计上行道树与周边停车绿化有机结合;保留并增加了部分4~6m的支路,使得整个校园更有利于步行,尺度上也考虑到了自行车的利用,大大提高了道路的灵活性(图5)。

3 让生活服务设施进入教学区
——体察学生需求,打造活力节点
在教学区内设置一些生活服务设施,是以人为本规划理念的深化,也非常符合大学校园的生活特点。

国外的许多大学早就在教学区内设置了生活服务设施,根据具体情况,或分散或集中地布置一些商服、餐饮、休息乃至文体活动的场所,形成校区中很具人气的活力节点。

例如加州大学圣迭戈校园,在校园核心地带中轴线上,设置了一个三合院式的集餐饮、书店、商店、会议、剧场、学生会和文娱活动用房,还开辟了学生旧货交易店,形成极富吸引力的场所[1]。

就宁波大学而言,存在着校园人口、教学资源、服务设施分布错位及散点服务不足的现象。

因此,在规划中,把商业服务分为集中服务和零散服务两类进行规划调整。

布置集中服务区9处,注意均衡布点,各处平均服
务半径为400~500m。

注意增强空间的功能复合性,比如在中心图书馆、培训大楼内规划2000~3000m2的餐饮面积;在艺术与体育学院的教学用地内规划集画廊、酒吧、艺术精品于一身的艺术街。

其他零散商业服务网点就近分散布局在各公共建筑中,使零散商业与集中商业服务的面积之
比达到0.5:1。

以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形成如杨振宁先生倡导的“午餐会”的良好校园气氛: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在尺度适宜的环境里,喝咖啡、吃点心,轻松随意地交换新闻、讨论学问。

这些不同层面的交流有助于引发思维,也是校园次文化圈的形成基础。

4 尊重历史,个性绿化——营造具有归属感、认同感的多层次公共空间
人性化空间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

要给予学生归属感、认同感;
要尊
42
2008(10)现代城市研究
重校园的历史文脉,保护自然环境,提倡绿色生态校园,体现尊重他人他物的思想。

而文脉传承必须依靠空间、事件和人,才能真正实现。

应该创造有人文气息、有历史感、能“讲故事”的大学校园。

宁波大学是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的,在发展过程中,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给予了大量捐助和支持。

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精神是宁波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

依托校园中的一圈完整水系,规划组成员提炼出 “四园十景”。

如能代表宁波帮精神的桑梓园、经世园;提为“双桥纷华”的宁波大学自身发展出来的双桥商业村、提为“鹭影存姿”的上万白鹭栖身的白鹭林等。

同时,根据校园分区的学科性质和原有绿化基础,塑造校园“丰”、“秀”、“清”、“雅”四个绿化主题区,在植物选用方面,不但符合主题,还将极具宁波乡土特色的杨梅树、柿子树、油菜花、扫帚草等纳入校园景色中。

结合坡地水滨,利用绿色空间对校园户外空间进行划分,形成容纳大、中、小型活动的公共-半公共-私密的多层次空间。

最后,还建议校方结合景点,举办白鹭艺术节、毕业节、杨梅节、风筝节、双桥饮食文化节等活动。

这样,有历史有故事可讲的场所气氛,让文脉得以传承;又有可容纳大中小型活
动的多层次公共空间,让“故事”继续延伸。

通过这些空间和活动,文脉才不脱离生活,空间才不会变成失落的
空间,人文景观也就才不会失去其精神要义。

结语
台湾台南艺术学院院长汉宝德说:“校园要古典,才能为青年建立他们的理想;要浪漫,才能编织他们的梦想。

”作为建筑设计从业者,尤其是大学校园的设计者,必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关注高校的发展,体察学生的行为及心理,使设计尽可能地符合他们的需求,重现一个人性化的、个性鲜明的浪漫校园。

(致谢: 感谢宁波大学基建处的周航老师对本次规划提供的宝贵意见,并感谢宁波大学建工学院规划所所有设计人员!)
参考文献:
[1] 宋泽方,周逸湖.大型校园规划与人文环境地失落[J].理想空间,2005,(8):8-11.
[2] [丹]杨・盖尔(Jan Gehl).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摘要:
高校发展、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校园空间造成冲击。

虽然校园规模变大了,新建筑变多了,道路变宽了,但空间的活力程度却大大下降了。

究其原因,是人性化关注不足。

本文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大学生的各类需求,以宁波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为例,阐明如何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于校园规划设计实践。

关键词:
人性化;活力;大学校园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ocietal change bring problems to the campus-space. The size of campus is becoming larger, and more new b uildings and wid er roads are constructed, but the vitality in the cam-pus is falling. It is because the attention paid to humanity design is not enough.Based on concepts of huma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ent’s need and taking the gener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Ningbo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apply humanism to campus design.
Key words: humanism; vitality; camp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