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如此。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官职升降, 无论地位得失、无论处境好坏,在苏轼的眼 中都是一样,一样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 待,福不喜,祸不悲,胜败两忘。
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 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 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 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 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 奇绝冠平生”。
• 这个人,他就是——苏轼。
作者常识
苏轼,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 北宋著名词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 并称 “苏辛”。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 年(1082),这是作者因“乌 台诗案”被贬官到黄州的第 三年。
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
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 人生大哲理。)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
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 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 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课堂测试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 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 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 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停,落日有情, 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东坡志林》中说: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 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 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诵读课文,积累感悟
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诵读感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 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心境?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 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 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赏析探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体验?
赏析探究
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 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 一边缓步而行。竹杖和芒鞋 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 怕!只要披一件蓑衣,任凭 一生风雨,我也不在意。
赏析探究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置之不理 雨大 超然物外
无所 轻松 闲适 畏惧 潇洒 自若
明确:作者面对大雨无所畏惧、气定神闲
14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 “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 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闲散 “马” 奔波
“轻”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
“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 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忙碌。
译文: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 意吹醒,我感到微微的寒冷。 抬头看时,山头的斜阳却殷 殷相迎。回头望望方才风吹 雨落的地方,我信步归去, 既没有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思考: 苏轼是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的?
明确: 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
中看到曙光,暗示对未来际遇的一 种自信的预测。
赏析探究
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 “晴”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吗?这句诗写出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⑴风雨:一语双关。 既指自然风雨,又暗指政治风雨。
晴:晴天,也比喻得意的顺境。 • ⑵感悟:大自然的雨晴乃属寻常,社会人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知识 讲解
思考: 小序交代了
哪些信息?
赏析诗词 解读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时间:1082年3月7号 地点: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感觉:狼狈 不觉
返回
课后作业:
学习作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 抒发人生哲理的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人生
自然风雨 (穿林打叶)
“莫听”“ 吟啸” “何妨” “徐行”
态度
超然物外 泰然自若 潇洒安闲
人生风雨
旷达
“谁怕” “任平生”
搏击风雨、笑傲人 生、泰然处之、无 所畏惧、潇洒从容
洒脱 乐观 晴
“回首” - “归 去”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 决心从此“归去”,用“一蓑烟雨任 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你 怎么看待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
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做?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 大 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难点名称:理解词中“风雨”“晴”的双关意 义以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层意蕴,体会 词中所表现的苏轼面对挫折时的人生态度。

目录
• 导入—知识讲解—课堂练习—小结
新课导入
•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 此好湖山”。
•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 连山觉笋香”。
答案:B 解析:并没有归隐田园的决心。
课 堂
小 结
心有东坡词,人 生无难题。人生再多 的风雨,经过东坡的 过滤,都变成一片晴 空了。苏轼为我们撑 起了一把伞,撑出了 一片晴朗的天空,愿 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 亮,一样豁达。
返回
课 堂
小 结
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 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 格修养。“也Leabharlann 风雨也无 晴”心中 无晴雨
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
答案:B 解析:“吟啸”既指低吟,又指长啸。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
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 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 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 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 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 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 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 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