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时作业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情致 D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解析:B 项,存:问候、探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何以能鼓.乐也
B.⎩⎪⎨⎪⎧
一去.三十年日始出时去.人近 C.⎩⎪⎨⎪⎧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D.⎩⎪⎨⎪⎧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会当凌绝.
顶 解析:A 项,均为动词,弹奏,敲击。
B 项,分别为动词,离开;动词,距离。
C 项,分别为动词,归附;动词,回,返回。
D 项,分别为动词,断绝;副词,极。
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B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解析:“厌”通“餍”,满足;“讌”同“宴”,宴饮。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忍尤而.攘诟 D.⎩⎪⎨⎪⎧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 解析: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
A 项,代词,代“芙蓉”/助词,的。
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 .依依..墟里烟 B .汝岂得自由..
C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解析:C项,古义和今义都是“难以忘记”的意思。
A项,古义:隐约的样子。
今义:留恋,不忍分离。
B项,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D 项,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星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B.下九:农历每月的二十九日。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二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黄昏、人定: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D.六合:古代以年月日时十二地支,选择吉日良时,考虑月和日的“冲(不利)”或“合(有利)”。
“合”指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称十二地支六合。
解析: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
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曹、刘、孙三足鼎立时的著名战役都发生于这一时期,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
B.黄泉:在汉字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
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因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
黄泉路,指人死时通往黄泉地府的路。
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地下极深处即谓黄泉。
C.青庐: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
一般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D.床:在古代,床是供人睡卧的家具,一般用于卧室。
《说文》:“床,安身之坐者。
”安身,指使身体安稳的意思,由此引申出起承托稳定作用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底座。
所以有琴床、机床、车床、笔床。
解析: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与今天只用作睡卧不同。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短歌行》,完成8~9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
C.鼓.瑟吹笙鼓:弹奏
D.山不厌.高厌:厌恶
解析:厌:满足。
9.下列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
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两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用《诗经》语句,并赋予新的含义,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贤的热诚。
C.五、六两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解析:运用的是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二)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完成10~12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下列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
A.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
B.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C.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
D.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两句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没有表达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B.诗的五、六两句总领第二层,概括写出作者对旧林、故渊的思恋。
C.诗的七至十八句随意拈取隐居田园的典型环境以突出自然。
D.诗的末两句呼应开头,抒发了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解析:“随意拈取”说法不妥,既然是田园的典型环境就不可能是随意拈取的。
12.下列对整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诗人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田园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解析: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三、语言表达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
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
(100字内)
答: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
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
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种悠然,毫无做作之态、违心之感。
(意对即可)
14.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阅读陶潜,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告诫激励着一代代人继往开来;(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阅读李白,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正直人生)。
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第二课时能力拓展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埃塞俄比亚空难,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
在遇难者当中,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女大学生,她还有两个月年满22岁,遭遇了这世间的大不幸,生命之花尚未绽开便无声陨落了。
对于公众来说,由恻隐之心生出“物伤其类”的悲悯,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出人意料:有部分网民涌入死者微博恶言相向——“当我看你住着几千块钱一晚的酒店,每天锦衣玉食,看个长颈鹿就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亚的时候,虽然我不会幸灾乐祸,但也绝对同情不起来。
”
这样的情形在舆论场上并非第一次出现,他人痛失至亲之时,个别旁观者却借此在社交场上兴风作浪。
每个人都有选择与自己消费层次匹配的生活的权利。
可在他们看来,别人过得好就是罪过:你出生含着金汤匙,我一贫如洗,那你早死了活该;你去非洲看长颈鹿,我在工地搬砖,那你死有余辜;你年轻貌美享受这世界的喜悦,我貌丑人矮只配在钟楼里敲钟,那你死了我拍手称快……可正常的逻辑应该是,生命皆可贵,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但生而为人,我们起码要保有对同类的尊重。
同情,源于人性,()。
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人类也才能在这种共通的情感中生生不息。
倘若没有了“同情”,人类社会或许依旧还在丛林中“你死我说”地苦苦挣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
A.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也是同情
B.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C.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正是人类的同情
D.它也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复杂社会的基础
解析:A项和C项的主语“基础”与前一句“同情,源于人性”的主语未保持一致,承接不紧密。
D项主语“它”指代不明。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
A.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B.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形成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C.只有仰赖于“同情”,我们才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D.只要仰赖于“同情”,我们就能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形成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
解析:画线句子“只要……就”应改为“只有……才”,关联词使用不当;“最起码的法律和规则”与“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应改为“最基本的法律和规则”与“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最基本的
法律和规则”与“最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位置互换,并列短语语序不当。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与文中“那你死了我拍手称快……”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C)
A.“党……派我……到兰考……工作,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
B.《通志略》说:“葡萄藤,生传自西域。
……张骞使西域,得其种而还,中国始有。
”
C.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D.“你还没有娶媳妇吧?”“……”他绯红了脸,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解析:例句与C项都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断断续续,B项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表示沉默。
4.在下面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解析:此题为续写题。
①处句式的结构较为简单(人物+诗句),关键在于所填的人物所处的时代必须介于“曹孟德”与“谭嗣同”所处的时代之间,所选诗句必须体现一种“潇洒”。
②处为结句,注意总结以上分述的共同特点。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网络围观中貌似人人都有维护道德的责任感,__①__这种责任感大多只局限于对他人行为的评判,而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__②__,网络上有再多的道德言论,也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
有道德热情的义愤填膺__③__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以切实的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__④__,网络围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答:①但是__②所以__③固然__④否则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明确语意以及前后逻辑关系。
填关联词,主要考查考生对逻辑的掌握能力。
①处前“貌似人人都有”与①处后面的“只局限于”在语意上发生了转折,故①处应填表示转折的“但是”“然而”等词。
②处前面说网络围观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省察,②处后面说网络道德言论难以转化为现实行动,前后存在因果关系,故②处应填“因此”“所以”等词。
③处后面的“但”表示前后有语意上的转折,故③处应填与“但”连用的“虽然”或表示确定的“固然”“确实”等词。
④处后面是不“以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为落脚点”的后果,所以应填“否则”。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2)曹操的《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C.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D.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曹操对人生的看法,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解析:A项,“遗篇”指的是《观沧海》这首诗。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答:①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②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
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9~10题。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
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
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解析:A项,“以声写静”分析不当,这里写的是人的快乐,与寂静没有关系。
10.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答:①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
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
②思想超脱,见识高迈。
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对“平”和“奇”有正确的理解。
所谓“平”也就是人们印象中的平淡、平凡,而“奇”则是不平淡、不平凡或者说是高深、深刻。
诗中的“平”说的是语言的平淡,场景的普通,而“奇”说的是不平凡的思想和境界。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
②纪:经营。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解析:A项错误,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
1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生活情景。
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
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
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