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评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体育心理负荷概念及其测评的思考
韦雪梅;刘震
【摘要】把近年来对体育心理负荷的研究进行梳理,将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及其测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
研究认为:体育心理负荷是有机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结构、神经系统的单位时间工作量。
通过人的情绪、意志、注意等模糊指标表现出来;在心理负荷测评中,将量表法和模糊评判法相结合更能准确的进行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
从而为把握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以及测评方法的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to study sports psychology load to sort out ,the concept of sports psychology load and evaluation methods summed up and summarized .Studies suggest
that :sport psychological load is an organism under exercise stress or external environmental stimuli role ,in the psy‐chological workload per unit time structure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rough people's emotions ,will ,at‐tention and other vague indicators manifested ;mental load evaluation ,the scaling method and Fuzzy Com‐bination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for physical mental loa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psychology load grasp concep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
【期刊名称】《德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2
【总页数】5页(P92-96)
【关键词】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概念;测评
【作者】韦雪梅;刘震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 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85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竞技体育领域出现了赛前焦虑、Choking现象、心理疲劳等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沉重的心理负荷.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现象、机制、评估方法及对策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和探索,然而与实际需要相比还远未达到预定目的.理论研究指导实践,本研究对近年来关于体育心理负荷的相关概念以及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体育心理负荷的概念及测评方法提出较为符合逻辑的观点,以期为体育心理负荷测评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1-5〕.
威肯斯(C.D.Wickens)认为,人类具有一组容量有限的心理资源,这些心理资源是从事各种作业活动的基础.随着作业要求的增大,完成作业所需要的资源量也相应增加.当任务难度增加,心理资源的消耗也会越多.这是心理负荷产生的内在机制[6]. 在非体育运动语境下消耗人心理资源的作业活动可能是驾驶过程中、重要考试前、处在高原环境下等因素.同理推之,当把心理负荷放在体育运动这个语境下,作业活动就变成了比赛前的氛围、训练时的强度和量、体育课上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然而在体育领域还有另外一个概念来描述这些体育运动领域的作业活动,那就是运动负荷.于是在体育领域里,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这三个概念出现了,虽然字面上相似,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大为不同.
1.1 刺激应答说
过家兴(1986年)认为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人对这一刺激做出的反映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负荷是人在训练活动中生理方面所产生的应答,心理负荷是人在训练活动中心理方面所所产生的应答[7].该观点认为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三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或称为刺激应答关系,即运动负荷是刺激,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应答.但是从逻辑学的角度,两者同是负荷的下位概念,但属性一个是刺激一个是应答,在逻辑上是不成立.
1.2 负荷后效说
熊焰(2004年)认为:训练负荷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量.所谓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是训练负荷下有机体生理与心理上的效应,或称“负荷后效”而不是负荷[8].该观点认为三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的概念不能成立,应称之为负荷后效.然而在体育运动领域,引起运动员心理负荷的原因不仅只有施加在运动员身上的运动负荷,同时还有外界客观环境的刺激,比如大赛前的氛围、伤病等,这些外部环境刺激也会使运动员产生心理负荷,如果说心理负荷是负荷后效的话,那能说这些客观环境也是“负荷”吗?所以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
1.3 综合概念说
王英(2004年)认为运动负荷应该是人体完成的运动练习的强度与量及其引起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变化程度的综合概念.包含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人体解剖、生理生化负荷)和心理负荷三个方面[9].该研究认为运动练习的强度和量对人体是一种“负荷”,而站在人的整体角度,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的变化,如心率的增加,脉搏的提高等也应该是一种负荷,同理,人体心理的改变,如情绪的变化、意志力的提升等也应该是一种负荷.只是运动练习负荷由运动练习的强度和数量来体现,生理负荷由运动练习前后人体形态、功能和生化指标变化的差值确定,心理负荷则由主观感受程度的改变来衡量.这种理解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把
引起生理、心理负荷的原因仅仅归结于身体活动还是不够全面.
1.4 对体育心理负荷相关概念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在对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3个概念定义时几乎总是同时
出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负荷的定义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以及生理组织等在
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工作量.它是一个普遍概念,由于概念外延的存在,就衍生出很多负荷的下位概念,如机械工作负荷、运动负荷、生理负荷、心理负荷等.首先从字面
上可以看出,负荷、心理负荷、体育心理负荷3个概念是负荷内涵的依次延续.其中,心理负荷作为负荷的下位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训练、比赛时运动员有心理负荷,这是在运动的语境下;而驾驶员在驾驶时也会有心理负荷,这是在驾驶的语境下.199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将心理负荷定义为最大的瞬间心理努力和在一段时间内可进行的心理活动量.并指出心理负荷
与能力、个性、任务、心理变量紧密相联.通过逻辑学上为概念下定义的原则(属性加种差)可知,心理负荷概念的属性为单位时间的心理工作量,而体育心理负荷作为心理负荷的下位概念,其属性也应该是单位时间的心理工作量.
其次,在体育运动的语境下,单独的外部数据,比如5个100米是没有意义的,正是将
有机体作为对象,负荷才有意义.但也不是说有生理、心理负荷的外部刺激才是负荷,外部环境刺激也是人体产生生理、心理负荷的因素,而环境并不是负荷.所以,运动负荷具有非运动语境下外部刺激的效果,但不是刺激,它只是一种引起人体生理、心理
负荷的因素.有机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内脏器官加大了工作量,从而使血压、心率、脉搏等生理指标发生了变化,故有了生理负荷的概念;同样,有机
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结构、神经系统也加大了工作量,
故有了心理负荷的概念.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运动负荷的是以运动量的外部数
据表现的;而生理负荷是以心率、血压、脉搏等内部数据表现的;心理负荷是以人的情绪、意志、注意等模糊指标表现出来的.而且,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之间是相互
影响的,比如我们情绪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加速,呼吸会加快.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在体育研究领域,纵观对体育心理负荷的量化研究,研究者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这些研究在实践中为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途径.测评方法主要是量表法和模糊评判法.
2.1 量表法在体育心理负荷测评中的应用
量表法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测评方法,它施测简单易行,能将人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直观的表达出来,这是社会学研究中经常被采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徐明欣、王童等(2003)“体育课心理负荷能力自评量表的研制与应用”[10].研究运用《体育课心理负荷诱因调查表》,并经因子分析确立了影响心理负荷的一级指标3项,分别是教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意向过程,二级指标9项,分别是负荷承受度、运动无惧度、施教满意度、环境适应度、人际相容度、考核激励度、注意集中度、情绪活跃度和意志努力度.经专家判断法的逻辑分析和修定,并参照“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格式,构建了《心理负荷能力自评量表》.又运用德尔菲法,确立了心理负荷评价指标的权重.研究通过pearson积差法对量表的重测信度进行了检验,相关非常显著(P<0.01);又运用克隆巴赫系数对量表测题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检验,α系数在0.773~0.882(P<0.01).同时,研究又经过了内容效度和校标效度的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然而单一的运用量表法对影响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的个人心理特征因素进行测评时,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的判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自己情绪、注意力的变化教师更能较准确的判断,所以主观指标运用模糊评判法更为适合.
2.2 模糊评判法在体育心理负荷测评中的应用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L.A.Zadeh提出了一种与概率论不同的理论——模糊集合论.这种理论是使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对象的数学.李红(2003)“Fuzzy在体育课心理负荷评价中的应用”[11].研究通过专
家访谈法制定了12项心理负荷的评价指标,分别是:内容的接受性、负荷随受量、好胜心、敢为性、自建性、乐群性、教学条件、人际关系、注意力、情绪稳定性、意志努力、脉搏率.然后按照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判定,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建立权重集A,A={ai},i=1、2、3……12的权重系数.通过模糊评判法,由4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评价小组,以优、良、中、差4级进行评分,得出各指标的隶属度,并建立评价模糊子集U,U={ui},i=1,2,3……,12指标的隶属度.设反映学生心理负荷能力等级程度值为B,则B=U*A={ui}*{ai},进行归一化后得到学生心理负荷值B’.设定学生心理负荷评价标准并建立矩阵C,C={c1、c2、c3、c4},c为优、良、中、差4等级的赋值.设学生心理负荷最终值为X,则X=B*C,算出最终成绩,并判定该学生心理负荷水平.模糊评判法可以通过专家及资深教师对学生的意志、情绪、注意等心理负荷指标进行判断,并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计算学生心理负荷值.但是对影响学生心理负荷的客观指标,比如教学条件、教师水平、周边环境等专家的判断不如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更为直观、准确,所以客观指标运用量表法更为适合.
2.3 对体育心理负荷测评方法的思考
综合以上分析,两种体育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在定量研究中都有各自的优点,然而在具体的测评中,影响心理负荷的因素很多,不仅有反应心理负荷的指标,如注意力、情绪、意志力等,还包括影响心理负荷的因素,如教学条件、人际关系、周边环境等.所以要准确测评体育心理负荷可以将模糊评判法和量表法结合起来共同使用.即:将影响心理负荷的主观指标如注意力、情绪、意志力等运用模糊评判法精心测评,而影响心理负荷的客观指标如教学条件、人际关系、周边环境等运用量表法进行测评,然后将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的心理负荷值.
1)量表法测评.根据笔者已构建的“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12](见表1),将影响学生心理负荷的施教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包含的的5个指标运用量表法进行测评.
利用自陈《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测评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学生体育课后立即进行作答(见表2).
将学生在每项二级指标的得分乘以该指标权重,然后相加,所得结果再乘以该指标所属的一级指标权重,就是该生在体育课上心理负荷客观指标上的得分.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X=(50×0.13+60×0.15+15×0.16)×0.33+(35×0.08+40×0.16)×0.32=9.21分.即该生在影响体育课心理负荷的客观指标:环境因素和施教因素上的得分为9.21分.
2)模糊评判法测评.将影响学生心理负荷的心理因素所包含的的3个指标运用模糊评判法法进行测评,步骤如下
(1)建立论域(因素集)U={注意集中度,情绪活跃度、意志努力度}={u1,u2,u3};
(2)建立评价集V={优,良,中,较差,差}={v1,v2,v3,v4,v5},并分别赋值:
v1=20,v2=40,v3=60,v4=80,v5=100(可看作分数段集合);
(3)建立权重集W={w1,w2,w3}={0.14,0.13,0.11}(见表1);
(4)建立隶属度A={a1,a2,a3};在该生的体育课上,请4位资深教师对该生的心理因素:情绪活跃度、意志努力度、注意集中度以优、良、中、较差、差5级评判标准进行评价(见表3).
从表3可以得出该生在情绪活跃度、意志努力度、注意集中度的等级评价模糊子集,即每个指标的隶属度
(5)建立矩阵
(6)选择评判模型:选用加权平均型——{M(·,⊕)}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该模型比较适用于要求整体指标的情形.该模型不仅考虑了所有因素的影响,而且保留了全部单因素评判的全部信息.
(7)模糊运算
B= W×R={0.14,0.13,0.11}×
(0.14×0.50+0.13×0.25+0.11×0.25,
0.14×0.25+0.13×0.50+0.11×0.25,
0.14×0.25+0.13×0.25+0.11×0.50,
0.14×0+0.13×0+0.11×0,
0.14×0+0.13×0+0.11×0)=
(0.13,0.13,0.12,0,0)
将上述评判指标归一化后的模糊评价集为B′=(0.34,0.34,0.32,0,0).设评价集等级赋值后的矩阵为 C,则模糊评判结果
Y=B′×C=(0.34,0.34,0.32,0,0)×
0×80+0×100=39.6分
即该生的个人心理特征模糊评判的得分为39.6分.
3)体育课学生心理负荷综合测评值的合成.通过以上两种方法测评后,得到量表法测量结果X=9.21分;模糊评判法所得结果Y=39.6分.运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将两个结果相综合,即用李克特量表法所测结果X(在此所得结果已经加权处理)加上模糊评判法所测结果Y乘以所属上一级指标即心理因素的权重0.35,所得便是最终测评结果.最后的合成如下
Z=X+Y×0.35 =9.21+
39.6×0.35=23.1分
由于在心理负荷综合测评系统中,采用反向记分,即得分越高,心理负荷水平越低;得分越低,心理负荷水平越高.在5级评判标准中,该生的心理负荷水平介于[20~40分]之间,故该生的体育课心理负荷水平为良好.
体育心理负荷是有机体在运动负荷或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结构、神经系统也加大了工作量,从而使心理资源容量与资源需求量之间产生差异.其根本属性为单位时间的心理工作量,以人的情绪、意志、注意等模糊指标表现出来的.
影响人心理负荷的因素很复杂,有自己情绪的好坏、意志力的强弱等主观因素,也有外界环境的刺激等客观因素,所以在进行体育心理负荷测评时,运用量表法测评主观因素,运用模糊评判法测评客观因素,通过这种综合测评方法能比较准确的达到心理负荷的测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