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肠造口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
响
曹学文;焦杰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肠造口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出院后直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出院后病人均给予常规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并免费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干预组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进行个体化的问题指导,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肠造口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帮助病人适应造口后的生活.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年(卷),期】2017(025)001
【总页数】2页(P36-37)
【关键词】肠造口;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作者】曹学文;焦杰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30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的世界癌症报告显示,在近5年的癌症病例中,结直肠癌占10.9%[1],而直肠癌中又以低位直肠癌多见,约占70%,肠造口手术是治疗早期中期低位性直肠癌的有效地手段[2]。
肠造口术后病人自身形象、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都会发生严重的改变[3],影响其身心健康。
如何帮助肠造口
病人改善生活质量,是亟需医务人员解决的问题。
我院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肠造口术后病人,依托医院,门诊家庭护理中心,社区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定造口及并发症护理指导、饮食行为干预、心理及社交活动的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以直肠癌收入我
院行直肠癌麦氏术(肿物距肛门5 cm以下标准术式的MILES手术,即腹部会阴联合切除术),且康复出院后有对口社区(共4个区,以A、B、C、D代替)卫生服务中心的病人。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直肠癌并且能做麦氏术;②年龄19~80岁;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④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⑤自愿参与研究;⑥在本市居住2年以上,愿意定期参加活动和随访者。
本研究共纳
入80例研究对象,为避免沾染效应及便于研究实施,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区域进行分组,居住在A区和B区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共41例),居住在C区和D区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共39例)。
1.2 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在出院前填写一般资料问卷和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均
接受为期2个月的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再次填写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
1.2.1 对照组住院后责任护士建立个人档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授课,每周2次,共8次,授课内容:示范更换造口袋的护理方法,指导病人造口袋渗漏
的判断和更换时机,观看造口袋的护理录像,发放造口护理手册;指导病人使用收集袋的排放方法以及到厕所排放方法,学会不同的排放气体的方法;指导病人正确清洁造口周围皮肤;根据造口形状、病人经济条件推荐不同的造口辅助产品,以满
足不同的需求;让病人了解造口的各种并发症的症状表现,示范处理方法,做到早期预防,告知病人定期随诊的重要性;指导选择合适的造口袋,造口袋使用注意事项,告知病人购买造口袋的途径、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在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宣教,告知其居家注意事项、需返院接受处置的紧急情况及复诊时间,在复诊时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1.2.2 干预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1.2.2.1 组建肠造口术后医院-家庭护理-社区-家庭服务小组服务小组由我院1名ET治疗师(专科护士也称造口治疗师),1名住院责任护士,2名门诊家庭护理
中心专科护士,4名社区医护人员组成,特邀直肠科主任医师随时进行方案确定与实施。
ET治疗师和门诊专科护士每周日全天在社区医院开展工作,对随访的病人
进行登记并进行临床数据资料整理,随访病人如有医疗方面的问题随时邀请结直肠科专家进行诊治,对进行研究的4名社区医护人员统一培训1周。
培训内容:①
直肠癌麦氏术护理;②肠造口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干预;③肠造口病人术后心理调适方法;④康复指导及社交能力;⑤饮食指导。
经考核合格才能参与本研究。
1.2.2.2 根据病人造口术后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病人情况,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护理
措施采用1对1的教育形式,将评估结果作为问题,制成光盘和图片。
2名门诊
家庭护理中心专科护士分别与A区的研究对象(21例)和B区的研究对象(20例)组成社区结对护士,每周进行1次家庭指导。
观看病人或家属的操作流程,
判断操作步骤是否得当,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自我护理。
在每次随访中,对自我能力增加的病人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还不适应造口的病人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可行的措施,增加访视次数。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
1.3.2 造口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OLS) Prieto等[4]学者创建了造口生活质量量
表(SQOLS),包括5个维度,即:工作(社会功能)、性(体象)、造口功能、经济考虑、皮肤破损。
经调试后认为,经济考虑和皮肤破损不作为独立的维度,但作为测评条目。
最后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17个条目,即:工作(社会功能)6个条目;性(体象)5个条目;造口功能6个条目。
总分0~51分,得分越高,生
活质量越好。
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0.86,具有良好的可
靠性[5]。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
2.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在社会功能、性(体象)、造口功能3个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各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社会功能和造口功能2个维度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直肠癌造口术后,改变了病人的排便方式,使病人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慢性生理性疾病群体,病人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社区和家庭进行自我护理和调试,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导致外形改变,使病人感到被社会的排斥,进而引起病人的自我身份识别恐慌,减少承担社会角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6]。
目前,肠造口术后病人的自我护理管理水平普遍偏低,需要医院、社区医护人员及家属协同参与管理和护理。
表2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病
人适应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的多学科团队教育更好地帮助造口病人适应造口术后的生理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问
题,促进社会功能和造口功能的改善,并能正确面对和适应造口带来的性(体象)改变,减低病人的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增加病人自我护理方法和经验,提高病人自信心。
综上所述,对肠造口术后的病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是对出院后在社区及家庭治疗病人的有效管理方法,家庭护理中心将和病人的当地医院及社区建立更广泛的联系,通过网络,电话,有计划督促造口治疗师定期培训社区医护人员造口专科知识和技能,督促社区医护人员有计划对病人进行上门随访,评估病人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共同解决病人存在的造口自护问题、心理问题、社交问题等。
〔1〕Bernard WS,Christopher PW.World cancer report.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M].Lyon,France:WHO,2014:5.
〔2〕徐芳芳,余卫华,王胜琴.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2):97-101.
〔3〕Reese JB,Finan PH,Haythornthwaite JA,et al.Gastrointestinal ostomies and sexual outcomes:a comparison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by ostomy status [J].Support Care Cancer,2014,22(2):461-468.
〔4〕Prieto L,Thorsen H,Juul K.Developmen and validation of a quality of life quesionnarie for patients with colostomy or ileostomyu[J].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05,3(1):62-71.
〔5〕陈如男,刘砚燕,姚静静,等.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52-1054.
〔6〕张铁岭,胡爱玲,徐洪莲,等.结肠造口病人残障接受度与社会关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4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