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开题报告论证活页
论文题目
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1.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选题背景
银行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贷款经营是商业银行创造利润的过程。
整个过程,激活了经济,维持了经济的发展。
银行在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
作为银行业中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同样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21世纪以来,伴随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型,特别是能源资源紧缺加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回落、出口环境和房地产业震荡,我国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也使商业银行在制定业务拓展策略、风险管理策略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商业银行进入了微利时代.尤其对城市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尤为明显,信贷业务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用风险也是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城商行所处市场地位决定其信贷资产营销愈加艰难,其议价能力与国有股份制银行相比相对薄弱,风险问题的出现,贷款不良率的接踵而来,使城商银不良资产比重增加。
2008贵阳市商业银行瑞丰支行和贵阳市白云区信用联社涉案金额分别为6000万元和2000万元;2009年4月,上海大型国有企业上海广电集团深陷亏损泥潭,直接牵涉至少8家银行的大额贷款安全.以上案例,都是由信用风险管理不力而导致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的金融风险同时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新形势下城商银行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
1。
2研究的目的
本文正是在我国城商行体系不良资产偏大,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金融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通过分析我国城商行的信贷风险现状和问题,提出可行的管理机制以及应对策略,并在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风险,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化解存量不良资产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使城商行在新形势下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1.3研究的意义
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金融改革的深化,城商行将开始面临新的信用风险,因此本文以作为银行风险核心内容的信用风险贯穿始末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更适合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对策,这不仅能提高此类银行信贷风险防控能力,而且还能提高银行业务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使经营效益实现最大化,城商行务必要强化信贷管理水平、完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迎接新形势下的市场挑战。
2.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
2.1国内研究动态
马莉,2003年在《当代财经》上发表《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高,信贷资产质量差,且信贷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主要有内外两部分的因素,外部因素是:政府的行政干预使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累积,社会信用的缺失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内部因素: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待完善,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等.
陈宏,2010年在《会计之友》中发表《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他认为今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就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2005年在《商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从其开发、建设、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银行贷款脱不开关系.银行为了争夺客户,放松贷款条件,甚至违规操作,房地产风险逐渐暴露。
且近年来,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忠诚度逐渐下降,导致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
王磊,2006年在《金融论苑》发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他发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个人信贷风险和隐患还是很大.主要表现在征信系统、银行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原因。
王思,2010年2月在《商场现代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中说,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2005年后纷纷在内控制度上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内控方面任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原因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或者实施有效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等.
徐杰,2004年在《商发表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信贷在总体发展趋势大致合理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风险.他觉得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结构型风险,贷款对象过于集中,且侧重于中长期贷款,且票据市场不规范,高增长的票据贴现风险不断积聚。
且大多银行现行网上识别机
制,给了不法分子伪造难以识别的假票据,给银行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2.2国外研究动态
西方的商业银行已有300多年历史,这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制度安排。
最初,亚当·斯密的资产风险理论密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就开始运用微观理论、博弈论、不完全合同理论来研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问题,研究信贷风险的产生和防范。
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出现,人们开始把研究的目光转向信息不对称问题。
Stieglitz和Weiss(1981)研究出一种包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内的信贷配给投资借贷模型。
Sheaf Stein,David,Jeremy Stein(1990)研究了企业偿还贷款的动力问题,认为银行终止贷款会对企业产生激励,诱导其偿还贷款。
Altman(1977)率先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5变量的Z评分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zeta 判别模型。
Martin(1977)提出Tlingit分析模型,采用公司的一系列财务数据来预测公司破产或违约的概率。
Greene和smith(1987)应用遗传算法研究了信贷风险评估问题.Ka(1993)在此基础上应用了遗传规划算法研究信贷风险评估问题.Coats和Pant(1993)采用神经网络分析法对美国公司和银行的财务危机分别进行了预测,取得一定的成果。
David west(2000)建立了五种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多层次感知器、专家杂合系统、径向基函数、学习向量量化和模糊自适应共振,用来研究商业银行信贷评价的准确性. Amphora和Malheur(2002)利用神经模糊系统对贷款企业信用的“好”与“坏”进行了判别.关于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一些机构和学者提出了五种模型.1993年,KMV公司利用BlaekScholesMerton(BSMModel)提出著名的信用监测模型(Credit Monet Model)。
1997年J.P.摩根联合当时一流的银行和KMV公司共同开发了信用度量术(CreditMetries),采用二阶段法度量信用风险。
1997年Altman和Koshered在开
发债券的边际和累计死亡率表的基础上开发出死亡率模型(Mortality Model)。
瑞士信贷银行金融资产部于1997年开发出一种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它是基于精算思想开发的信贷风险附加模型。
1998年麦肯锡公司Saunders和Wilson等利用基本动力学的原理,从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分析借款人的信用迁移,建立T信贷组合观点模型.可以说,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
但最为银行业遵守的准则即为巴塞尔协议。
1988年巴塞尔协议后,安东尼·桑德斯在其《信用 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继续延续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风险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使资本充足比率和各项风险管理措施更能适应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协议保持了体系的完整性及功能的延续性,与现协议一脉相承,并且对风险更加敏感。
首次将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监管要求之中,并且分别提供了从简单到高级的一系列方法,用以在确定资本过程中衡量这些风险。
这种灵活方式使银行可以在经过监管当局审查后采取适应其自身复杂程度和风险状况的最佳方法,因而新协议的指令性无疑比现协议要弱,也更具风险敏感性.
3.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通过目前该类银行存在的风险问题,来研究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力求分析城商行如何将存量贷款风险损失控制较低状态,增量贷款信用风险有效防范,并对产生的不良资产如何有效化解提出合理性建议。
(1)。
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信贷前后台的分工操作流程和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和历史演变分析,对比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体制和内控管理差异,研究讨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后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
(2)。
从经济学的微观角度,银行和企业作为不同利益的市场主题,在信贷市场上,分别扮演着的角委托人和代理人色,两者在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
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手段,对于贷款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经济学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
4.研究方法、思路;
(1)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以及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风险,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化解存量不良资产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属于规范分析。
同时,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价,以某城市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2) 比较分析的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国有城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以达到控制信贷风险,增加贷款收益和提高银行竞争力的目的。
国际银行业在信用风险管理理论、方法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
由此,本文在信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中,借鉴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如西方商业银行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美国成功处置储贷协会不良资产等,试图将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绩效需要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衡量,因而在评价银行信贷管理绩效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定量分析法,根据所设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对于评价指标的含义和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了定性分析。
思路:全文共5个部分
第1章导论
1。
1 研究背景
1.1。
1国外背景
1.1.2国内背景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3 研究现状
1.4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2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基本理论
2。
1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
2。
2商业银行风险的来源
2.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
第3章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风险分析
3。
1 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3.2 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第4章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
4。
1机制管理
4。
2 信贷过程管理
4。
3 外部信息管理
第五章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5.1 对存量和增量贷款的管理和防范
5。
2 对不良资款的防范和化解
5。
3 信用风险的绩效管理
5.4 信息系统的完善
5。
5 有效的贷后监控系统化
5. 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2013年11月中旬选题
2013年11月下旬-—12月中旬撰写开题报告
2013年12月下旬——2014年4月上旬撰写初稿并改搞
2014年4月下旬—-2014年5月初论文整理、完稿、打印
2014年5月中下旬准备论文答辩
本文的目标是寻求合理有效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风险,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化解存量不良资产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这将使银行信贷流程的每个参与者都能更好的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从而避免信贷业务发生过程中产生不良贷款,使商业银行利润实现最大化并提出建议.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更好的迎接市场的挑战能。
6.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为完成该课题,笔者已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
所需的条件是要有大量的专业理论数据和国内外文献来支撑本论文观点。
产生查阅或收集资料的费用拟估计在1000元左右。
7。
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会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对前人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
但毕竟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有限,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涉猎也不一定全面,所以对于风险的分析也不会面面俱到。
但本文将力争把握重点,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关键控制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及建议。
8. 研究的创新和特色;
本文拟通过对理论的剖析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提出银行如何管理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中从事审批业务和信贷人员将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9.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量不少于40条,对于个别新兴研究领域其文献量可酌情减少)。
[1]王思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103。
[2]徐杰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J]。
商业银行,2004,(2):43-44。
[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西南财经硕士论文,2007. [4]王磊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苑,2006,(11):168—169.
[5]马莉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J]。
当代财经,2003,(12):54—55。
[6]陈宏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1):53-54。
[7]刘桂平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J].农村金融研究,2004,(9):83—85。
[8]刘茹浅议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
商场现代化,2010,(9):195。
[9]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1):163.
[10](英)亨利·英格勒,詹姆斯·埃森格.银行业的未来[M].JE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1]代咏梅王健美,王丹浅谈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J].华章,2009,(32):76—78.
[12]毛晓威巴曙松论巴塞尔新协议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影响经济信息报,2001,
[13][英]布赖恩。
科伊尔编著。
《信用风险管理》,(周道许,关伟主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3. 143—257 页
[14]布赖恩.科伊尔。
信用风险管理[M]2003,(1):4-5
[15]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M]1998,(6):120—121
[16]转引自严太华、战勇著,《商业银行银企信用风险新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7页。
[17]根据(美)安东尼。
桑德斯著,刘宇飞译,《信用风险度盆一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杜,2001年3月版内容总结.
[18]胡晓明.银行制度与金融风险.国研网,2001-02-19
[19]Altman等,《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0]胡冰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赵晓菊:《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2]腾耀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与方法》,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胡冰星,95 版,上海三联书店。
[24]《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编写组编,98 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5]《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理论与实务》,廖文义,96 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