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教育故事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经历的教育故事作文
我经历的教育故事作文篇一
作为教师,我总是在不停地憧憬、设计、努力,不知怎样才是理想的教育。
当你怀揣着最满意的图纸起步,一路走来,却不知道会有多少个不期而遇,偷偷改写了早年的预期。
参加学校歌咏比赛那一次不期而遇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尊重和信任,就没有教育这一真理。
那是一个枝头绽放蓓蕾的春日,为迎接学校举行的歌咏比赛,我们班要选出参赛曲目和男女主持,我向学生说明缘由后,参赛曲目很快就定了下来,同时我指定了两位读书感情比较充沛的小A、小B来担任,却没想到小B因为怕同学说闲话死活不愿与女生站在一起,这可令我大吃一惊,这怎么办呢?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他不愿意,我何必强求呢?正当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到了快要起哄的时候,我当机立断,干脆采取自我推荐法,“咱班男生还有愿意当小主持的吗?”班内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举手的。
正在这时,有一位同学开玩笑地说:“老师,小C愿意。
”“小C?”我再一次被震住了,这个到处惹是生非、不思进取、以“捣乱”出名的学生竟然愿意当小主持,不行,不能让他,全校有名的“人物”当主持还不笑掉大牙。
可我转念一想:如果此时就打消掉他的积极性,说不定以后会发生什么“恐怖”事件,再说,他能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参与到同学们中来,鼓足了多大的勇气,说不定是转变他的一个好时机。
我心里升腾起一股信念,不断地、反复地在说,让他做,相信他,他能做到。
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我做出了决定,清清嗓子说:“好,男生就由小C主持,老师相信他通过训练一定能做得很好。
”话音刚落,全班一片哗然,而小C的眼中现出不可思议、跃跃欲试的小火苗,那一刻,我想我的决定是对的。
放学后,我可不敢怠慢,因为在许多学生眼里也许在等着看这位后进生的笑话。
我把写好后的主持词交给他,一句一句地教他朗诵,他也认认真真地学着,只不过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他字音不准,平翘舌不分。
我并没有打击
他,我把朗诵词里的翘舌音和注意的地方标出来,让他回家练习,其实我了解他,回家他肯定抵挡不住玩的诱惑,把主持词扔在一边,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接下来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小C把朗诵词重新工工整整的誊写了一遍,而且,我让他练习读的时候,他竟然把翘舌音、语气、应注意的地方读得准确无误,听他读,我高兴,我激动。
我抑制住我的激动心情,对他说:“更艰巨的任务在后头,你把他背下来吧!”他却说会背了。
我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大拇指说:“好样的,你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好,老师为你骄傲。
”小C笑了,露出了两排调皮的小虎牙。
歌咏比赛在同学们满怀期待的心情中开始了,当看到小C主持的身影时,当听到从他嘴里吐出的流利的古诗词时,我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同学们都瞪大了双眼,简直不相信站在台上的是他,同学们在小C的感染下,更加自信,一鼓作气夺取了歌咏比赛冠军。
看着小C的表现,我热泪盈眶,用什么语言也不能形容我此时的感受,感谢这一次的不期而遇,他让我相信:相信的力量足以改变思维定势、早期预期。
此后的很多天,小C充满斗志地面对学习,不再违反学校纪律,对周围的同学、老师更加亲近友好,看着他一天天的转变,喜悦、欣慰早已爬上我的眉梢。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任何想不到的事情在学生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能做的比我们预想的更好。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当这所有的激动转化为语言文字时,我深信,这件事已刻在了我的心里,永远,永远。
我经历的教育故事作文篇二
其实,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抽象,他时时刻刻渗透到我们每天的教育故事中。
在这儿,我重点谈一下我的认识:计较是少堵多引是培养学生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途径。
小孩子们只是经验少,他们对老师生硬无感情色彩的教育语言反应最迟钝。
记得2005年我当班主任,那日,一进门,就见我班几个学生拿着扫帚在走廊前扫来扫去,我看到心里颇是烦感:傻乎乎的,不先扫教室,在外面瞎呼啦个啥。
“谁让你们在这扫啦,进教室扫去,我全然没有一点好气的说。
话音刚落,几个学生灰溜溜的溜进了教室。
一进教室,学生来的还不多,就见2。
3个学生高声大嗓的催着要作业。
我更是恼火:学生还没来齐收什么本子,浪费时间。
别收啦,教室里又脏又乱,先打扫卫生。
”我绷着脸说,刹那间,学生收作业的那股子劲顿时消失了,很不情愿的拿起扫帚扫起地来。
看还没上课,就塞了一肚子气,你说这心情能好么?回过头来想:学生们做的对呀,到校后,知道先搞卫生,多懂事呀,只不过是清扫的区域有些偏颇罢啦。
小孩子们收作业有什么错呀,这些不是老师的里的小助手吗?之后,我反思过,如果那日我换种口气,换终于回家与孩子交流的方,可能不会出现那种尴尬的局面。
某些不良行为如果缺乏引导或引导不力他会不断反复。
又过了几日,进了校门,只见2个学生在教室门口扫着什么,这次我们有丝毫的不满:“呀,你两来的真早,这么勤快,来咱先把教室美容一番吧。
此时两个孩子高兴极了,像小燕子一样飞进了教室,带劲的扫起地来。
又见一个小男孩收本子,我没有气奋:老师的得力的小助手,真负责任,现在同学们还没来齐先帮着打扫教室吧。
只见小男孩很乐意的放下手中的活,去从事着自己新领导的任务。
慢慢的,几次引导,上述现象没有出现过,教育从细节抓起,对待小孩子尽量少说:不要什么什么,并不能什么什么……要抓住时适时的引导,小孩子们小很喜欢听故事,喜欢讲道理,做了出个,做了错事,出现不良的习惯都实属正常,教师的语言导向很重要,告知小孩子们应该怎样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条理清晰的告知他们。
慢慢的学生挥拳和自己的做法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接受反应内化在最后的行动中。
自行自控,那么自我教育能力在实践中就培养出来了。
那么此时教育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