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和肛门少见肿瘤和瘤样病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淋巴组织增生、良性淋巴瘤和淋巴 组织息肉
淋巴组织增生
• 是良性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病变。 典型者发生在末端回肠、直肠等淋巴 滤泡聚集的部位。
• 病因尚不明,目前有两种学说: 一为遗传倾向。 一提出炎症反应。
淋巴组织增生
• 可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常见。
• 儿童高发于1---3岁之间。 • 男孩:女孩 2:1
50岁以上。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症状和体征 腹部绞痛部位常常就是肿瘤区域。 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腹泻、 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发热、 出血。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直肠受累取决于溃疡形成与否。 • 早期:下坠,直肠胀满,直肠刺激
征,下背部疼。 • 黏膜溃疡:出血、黏液分泌物。
结肠恶性淋巴瘤
• 晚期:疼痛甚剧烈。 • 同性恋者,疑似AIDS者应高度怀
间叶肿瘤
• 可用不同组织学染色对真正的纤维 瘤与其它梭型细胞肿瘤加以区别。
间叶肿瘤
• 结肠纤维瘤少见:表现为腹痛、腹胀。 • 肛管直肠纤维瘤亦少见:有包膜,质
韧,轻度活动,卵圆形,很少有溃疡。 常位于肠壁内,单发或形成息肉样扩 张到肠腔,生长慢。应仔细镜检观察。
间叶肿瘤
• 临床: 里急后重、下坠感。个别 发生溃疡出现出血。
生物学行为与大肠癌不同。男:女为3:1
• 无症状
32%
• 因其他疾病引起症状发现 21%
• 结肠类癌与腺癌症状难与区别
• 5年生存率与腺癌相似
• 治疗 手术切除
• Ballantyne报告结肠类癌发病位置:
– 盲肠
48%
– 升结肠
16%
– 横结肠
6%
– 降结肠
11%
– 乙状结肠
13%
•
直肠类癌
• 直肠类癌:病灶较小、边界清、带黄色、直径1-3cm或以 下的黏膜下结节。
神经内分泌癌
• 本病侵袭性高,转移率高,骨髓常 受累,预后非常差。
• 化疗有一定疗效。
鳞状细胞癌
• 原发鳞状细胞癌极为罕见。 3.3/ 万 均分布在全结肠。
病因
• 多种理论: – 上皮化生 – 胚胎残留 – 腺瘤、腺癌的鳞状化生 – 毒物引起上皮损伤、细胞间变 – 肿瘤或转移病变,分化差腺癌变性 – 鳞状成分为主的腺棘癌
炎性纤维息肉又称嗜酸粒细胞性 肉芽肿
• 钡灌肠 类似癌表现需鉴别。 • 治疗 首选内镜电切。
– 非内镜适应症及内镜电切不成功则 需肠段切除或开窗切除。
纤维肉瘤
• 最罕见的胃肠道肉瘤 • 多发于齿线10cm以内的直肠。大
部分有肛瘘切除史。 • 发病在切口部位。
纤维肉瘤
• 症状 排便困难—疼痛—出血 • 镜检 显示肿块呈腺癌表现 • 病理可确诊
– 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喘息、糙皮、 右心脏瓣膜病变和肝肿大等。
– 血中血清素含量增高 (正常质0.1—0.3微克)
• 尿中5-羟吲哚乙酸(5-HTAA)排出增高 (正常24小时尿中排除量不超过9mg)
• 大于30mg/d 时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大于50mg/d 时基本可定性诊断。
• 以上表现有助于类癌的诊断。再进一 步做肿瘤定位检查。
结直肠和肛门 少见肿瘤和瘤样病变
• 腺瘤、腺癌为结肠、直肠和肛门最 常见的肿瘤。但此区域也存在许多 其它肿瘤和瘤样病变。治疗方式完 全不同,尤为有时需牵扯到保肛与 否,在临床上首要是区分良性、恶 性。
• 因为对于较罕见的大肠、直肠、肛 门恶性肿瘤,每位医生或医院能够 经历的病例不多,无法对不同的治 疗方案做客观的比较,导致治疗方 式众说纷纭、无共识。注重病理学 检查,对正确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 平滑肌来源 • 平滑肌瘤 •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脂肪组织来源
– 脂肪瘤 – 脂肪肉瘤 • 神经来源肿瘤 – 神经纤维瘤 – 神经鞘瘤(神经膜细胞瘤 又称
“施万细胞”Schwannoma)
• 神经节瘤 – 颗粒细胞瘤
• 血管病变 – 血管瘤 – 淋巴管瘤 – 血管外皮细胞瘤 – 恶性血管肿瘤(血管肉瘤) – Kaposi肉瘤
髓外浆细胞瘤
• 结直肠原发性或继发性浆细胞瘤 男:女 = 3:2
• 症状:腹痛、出血、厌食、恶心、呕 吐、体重下降。
– 肿瘤可单发或多发。
• 诊断: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 定性可用免疫氧化物酶染色
间叶肿瘤
• 纤维组织来源 –纤维瘤 结肠罕见 属于不常见的 良性梭形细胞病,包括平滑肌瘤。 纤维瘤为平滑肌瘤的十分之一。 临床常用名称:纤维瘤、平滑肌瘤、 纤维肌瘤。
少见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类
• 上皮来源
– 类癌 – 神经内分泌癌 – Bowen病 – 肛周Paget病 – 基底细胞癌 – 泄殖腔原癌 – 恶性黑色素瘤 – 腺鳞癌(腺棘癌) – 干细胞癌
• 淋巴组织来源 – 淋巴组织增生(良性淋巴瘤) • 淋巴组织息肉 – 恶性淋巴瘤 – 髓外浆细胞瘤
• 间叶肿瘤 – 纤维组织来源 • 纤维瘤 • 炎性纤维性息肉 • 纤维肉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淋巴组织增生
• X线特征 小的、均匀一致的、局 限性或广泛的息肉状,息肉的中心 部有钡的斑点。
淋巴组织增生
• 内镜活检可确诊,见到小而质硬 的无蒂结节,偶可见大的并有蒂的 结节。
淋巴组织增生
• 病理切片; 可见分化好的伴有淋巴滤泡的淋巴 组织 同时可见到伴有界限清楚的生发中 心滤泡结构。
淋巴组织增生
• 肿瘤直径20mm以上;浸到深肌层有淋巴转移;反复多次 局切或伴有其他肠道恶性肿瘤应选根治术。
• 肝转移者,可切除者尽可能手术切除。
• 类癌诊断较困难,罕见又缺乏特殊征象, 临床常误诊为阑尾炎,局限性结肠炎,肠 癌或肉瘤,胃息肉等。
• 而当出现类癌综合征时,诊断则较容易。
• 依据以下表现,常提示类癌综合征存在。
• 治疗有争议:老年人或高危者,单纯 阑尾切除即可。
•
年青、病变范围大、系膜有侵
犯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为宜。
• 阑尾类癌:常无转移,5年生存率国外 报道为99%。
小肠类癌
小肠类癌: 瘤体直径0.5—3.5cm 常无症状。 • 消瘦、贫血、便潜血( )占50%, • 间歇腹痛、黑便占25%。 • 可有右侧腹部肿块, • 病史长有体重下降、腹泻。 • 唯一常见的是小肠梗阻。 • 诊断明确时,转移率为33%—64%。 • 钡灌肠对无症状者是一种有益的诊断。但是,隐
• 症状 同腺癌;出血、排便习惯改变。 • 结肠镜检常同时见到良性或恶性肿瘤。 • 组织学 黏膜及癌的鳞状化生 • 治疗 无转移时同腺癌
为一种对化疗敏感的肿瘤
腺鳞癌或腺棘癌
• 具有腺体及鳞状特征的混合性肿瘤, 临床进展快,比腺癌预后更差。
• 临床均为3—4期表现,中位生长期仅 为23个月。
淋巴组织来源的肿瘤
– 症状 位于直肠 无症状。 位于肛管 明显疼痛。 位于结肠 出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 儿童多见肠套叠。 – 慢性病变 贫血、体重减轻。 •
淋巴组织增生
• 治疗 手术: –单发性或分散的病变 局部切除 – 儿童常见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 阑尾切除术 – 慢性症状和广泛末端回肠受累 回盲部切除术
淋巴组织增生
• 淋巴组织息肉病(成人)应与多 发性息肉病区别。
• 采取结肠切除术 。
淋巴组织增生
• 放疗 – 对良性淋巴组织息肉---可接受放 射治疗,(Symmers)。 – 病变可对放疗有良好的反应, (Cosens)。
恶性淋巴瘤
• 全身性病变 • 病理切片见到:边界不清、结构
不规则、不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 织。
• 病理确wk.baidu.com。 • 治疗: 结、直肠、肛管纤维瘤最
佳治疗为手术切除。
炎性纤维息肉又称嗜酸粒细胞性 肉芽肿
• 少见,发生在胃肠黏膜下局灶病变。可见 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及嗜酸粒细胞浸 润。
炎性纤维息肉又称嗜酸粒细胞性 肉芽肿
• 临床表现:直肠出血、里急后重、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肠套叠、肠 梗阻。
结肠恶性淋巴瘤
• 预后与细胞类型无关系而与分期有关。
• 治疗:手术时应注意探察区域淋巴结, 约有50%以上有区域淋巴结受累。
– 局限在直肠淋巴瘤 手术切除而后放疗
– 已不能切除者
放疗有益
– 系统性淋巴瘤
联合化疗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结果:手术 (Contreary 统计) 5年生存 率 50%。
– 肿瘤局限于肠道或累及局部淋巴结 5年生存率 50%。
• 直肠类癌治疗
• 小于10mm类癌。研究证明:为黏膜下生长形式、未侵及 肌层,电切或局切无复发转移,微创治疗安全。最好采用 内镜下黏膜切除结扎法(ESMR-L)和内镜下微型外科 (TEM)完整切除肿瘤,应保证切缘无癌组织残留,预防 复发。也可经肛、经腹局切;切除距肿瘤5mm以上足够。
• 肿瘤直径10—20mm浸肌层而无淋巴及远处转移者,应行 扩大局切、腹腔镜切除。
结肠恶性淋巴瘤
• X线检查时见到一个巨大结肠外成分, 管腔同心性扩张,末端回肠以回盲瓣 的息肉样充盈缺损,即提示淋巴瘤高 度可能性的表现。可与癌鉴别。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病理:大体肉眼;类似癌的息肉状 或溃疡性肿块,可扩展一大段结肠, 伴有息肉样赘生物,肠壁橡胶样增 厚类似脑沟回,可见表浅溃疡和坏 死,而深溃疡和穿孔少见。
结肠恶性淋巴瘤
• 鉴别:非溃疡性直肠黏膜下肿瘤需 要鉴别的疾病;如脂肪瘤、肌瘤、 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及炎性病变。
• 活检可确诊。
结肠恶性淋巴瘤
• 恶性淋巴瘤有以下组织学类型: 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淋巴肉瘤, 网织细胞肉瘤, 巨滤泡性淋巴瘤, 霍奇金病。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病变累及范围分类: – 一级:局限于肠壁。 – 二级:肠道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 的淋巴结受累。 – 三级: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直 接扩展到临近内脏器官。
–区域淋巴结受累 5年生存率 12%。
– 手术加放疗
83%。
– 手术不加放疗
16%。
髓外浆细胞瘤
• 原发浆细胞瘤指的是局部浆细胞瘤。 常见鼻咽部。
• 分五种类型:
– 多发性骨髓瘤 – 孤立性骨髓瘤 – 髓外浆细胞瘤(伴多发性骨髓瘤) – 浆细胞白血病 – 原发性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
• 原发结肠的浆细胞瘤极罕见。随着 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 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 可以看出,如诊断了髓外浆细胞瘤 即应行骨髓检查。
疑警惕此病存在。 • 梗阻少见。
结肠恶性淋巴瘤
• 内镜:直肠镜可见到病变呈息肉状 肿物,弥漫性直肠炎,黏膜下结节 或癌。单视外表不能做出明确诊断。
• 结肠镜下见到类似克罗恩病、粒 细胞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表 现。
结肠恶性淋巴瘤
• X线:结肠弥漫性淋巴瘤必须与家 族性息肉病、假性息肉样的溃疡、 肉芽肿性结肠炎、结节性淋巴组织 增生、血吸虫等鉴别。
• 避免假阳性:查尿5-羟吲哚前48小 时禁用噻嗪类,杏仁酸衍生物,利 血平或梨,香蕉,菠萝,番茄,核 桃,茄子等。
神经内分泌癌
• 以神经内分泌分化为主的一种恶性上 皮肿瘤。
• 与类癌不同之处是未分化和低分化。 许多初诊为“类癌”,经免疫组化染 色更改诊断为“神经内分泌癌”,但 必须与淋巴瘤区别。
• 异位和错构瘤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错构瘤 – 皮样囊肿和畸胎瘤 – 深在性囊性结肠炎(肠源性囊肿) – 异位组织
• 外源性、外来性和其他 – 转移性肿瘤 – 钡肉芽肿
一些发炎疾病如肠结核、放腺菌感染也 产生如肿瘤样病灶。
类癌
• 胃肠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占全部类癌的67%,直肠类癌占37。
%。 • 黑人和亚洲人发病率最高。 • 也可发生在支气管、卵巢、肾脏。 • 临床过程相对良性,进展缓慢。
• 胃肠道类癌:
• 发病率顺序阑尾---小肠---胃---直肠。
–
小肠远端
80%以上
–
结肠
2.5%
– 阑尾: 阑尾顶
67%
–
阑尾体部
21%
–
阑尾基底部
7%
阑尾类癌
• 右下腹疼痛、类似阑尾炎症状、体征; 病理确诊。
匿转移率可达93%。
• 根治性治疗很困难,因确诊时已属晚期。肠 系膜根部受累时手术可造成短肠综合徵。
• 小肠类癌恶性倾向相对较高,局部淋巴转移 率20%到45%,切除范围宜广。
• 但是亦应尽量切除明显受累的淋巴结、肝脏 表浅的转移灶和胆囊。
• 胃和小肠类癌切除术的预后也较好。
结肠类癌
• 结肠类癌:临床少见、近年发病率增加。
恶性淋巴瘤
• 恶性淋巴瘤需要鉴别的是肠道白 血病。
• 肠道的白血病侵润:病变为节段性 分布。
• 恶性淋巴溜 占胃肠道恶性病变 占结肠恶性肿瘤 占直肠恶性肿瘤
1—4% 0.5% 0.1%
结肠恶性淋巴瘤
• 主要在盲肠、直肠。 • 亦有大肠、小肠、胃同时发现。 • 男:女为1:1.28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确诊在
淋巴组织增生
• 是良性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病变。 典型者发生在末端回肠、直肠等淋巴 滤泡聚集的部位。
• 病因尚不明,目前有两种学说: 一为遗传倾向。 一提出炎症反应。
淋巴组织增生
• 可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常见。
• 儿童高发于1---3岁之间。 • 男孩:女孩 2:1
50岁以上。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症状和体征 腹部绞痛部位常常就是肿瘤区域。 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腹泻、 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发热、 出血。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直肠受累取决于溃疡形成与否。 • 早期:下坠,直肠胀满,直肠刺激
征,下背部疼。 • 黏膜溃疡:出血、黏液分泌物。
结肠恶性淋巴瘤
• 晚期:疼痛甚剧烈。 • 同性恋者,疑似AIDS者应高度怀
间叶肿瘤
• 可用不同组织学染色对真正的纤维 瘤与其它梭型细胞肿瘤加以区别。
间叶肿瘤
• 结肠纤维瘤少见:表现为腹痛、腹胀。 • 肛管直肠纤维瘤亦少见:有包膜,质
韧,轻度活动,卵圆形,很少有溃疡。 常位于肠壁内,单发或形成息肉样扩 张到肠腔,生长慢。应仔细镜检观察。
间叶肿瘤
• 临床: 里急后重、下坠感。个别 发生溃疡出现出血。
生物学行为与大肠癌不同。男:女为3:1
• 无症状
32%
• 因其他疾病引起症状发现 21%
• 结肠类癌与腺癌症状难与区别
• 5年生存率与腺癌相似
• 治疗 手术切除
• Ballantyne报告结肠类癌发病位置:
– 盲肠
48%
– 升结肠
16%
– 横结肠
6%
– 降结肠
11%
– 乙状结肠
13%
•
直肠类癌
• 直肠类癌:病灶较小、边界清、带黄色、直径1-3cm或以 下的黏膜下结节。
神经内分泌癌
• 本病侵袭性高,转移率高,骨髓常 受累,预后非常差。
• 化疗有一定疗效。
鳞状细胞癌
• 原发鳞状细胞癌极为罕见。 3.3/ 万 均分布在全结肠。
病因
• 多种理论: – 上皮化生 – 胚胎残留 – 腺瘤、腺癌的鳞状化生 – 毒物引起上皮损伤、细胞间变 – 肿瘤或转移病变,分化差腺癌变性 – 鳞状成分为主的腺棘癌
炎性纤维息肉又称嗜酸粒细胞性 肉芽肿
• 钡灌肠 类似癌表现需鉴别。 • 治疗 首选内镜电切。
– 非内镜适应症及内镜电切不成功则 需肠段切除或开窗切除。
纤维肉瘤
• 最罕见的胃肠道肉瘤 • 多发于齿线10cm以内的直肠。大
部分有肛瘘切除史。 • 发病在切口部位。
纤维肉瘤
• 症状 排便困难—疼痛—出血 • 镜检 显示肿块呈腺癌表现 • 病理可确诊
– 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喘息、糙皮、 右心脏瓣膜病变和肝肿大等。
– 血中血清素含量增高 (正常质0.1—0.3微克)
• 尿中5-羟吲哚乙酸(5-HTAA)排出增高 (正常24小时尿中排除量不超过9mg)
• 大于30mg/d 时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大于50mg/d 时基本可定性诊断。
• 以上表现有助于类癌的诊断。再进一 步做肿瘤定位检查。
结直肠和肛门 少见肿瘤和瘤样病变
• 腺瘤、腺癌为结肠、直肠和肛门最 常见的肿瘤。但此区域也存在许多 其它肿瘤和瘤样病变。治疗方式完 全不同,尤为有时需牵扯到保肛与 否,在临床上首要是区分良性、恶 性。
• 因为对于较罕见的大肠、直肠、肛 门恶性肿瘤,每位医生或医院能够 经历的病例不多,无法对不同的治 疗方案做客观的比较,导致治疗方 式众说纷纭、无共识。注重病理学 检查,对正确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 平滑肌来源 • 平滑肌瘤 •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脂肪组织来源
– 脂肪瘤 – 脂肪肉瘤 • 神经来源肿瘤 – 神经纤维瘤 – 神经鞘瘤(神经膜细胞瘤 又称
“施万细胞”Schwannoma)
• 神经节瘤 – 颗粒细胞瘤
• 血管病变 – 血管瘤 – 淋巴管瘤 – 血管外皮细胞瘤 – 恶性血管肿瘤(血管肉瘤) – Kaposi肉瘤
髓外浆细胞瘤
• 结直肠原发性或继发性浆细胞瘤 男:女 = 3:2
• 症状:腹痛、出血、厌食、恶心、呕 吐、体重下降。
– 肿瘤可单发或多发。
• 诊断: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 定性可用免疫氧化物酶染色
间叶肿瘤
• 纤维组织来源 –纤维瘤 结肠罕见 属于不常见的 良性梭形细胞病,包括平滑肌瘤。 纤维瘤为平滑肌瘤的十分之一。 临床常用名称:纤维瘤、平滑肌瘤、 纤维肌瘤。
少见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分类
• 上皮来源
– 类癌 – 神经内分泌癌 – Bowen病 – 肛周Paget病 – 基底细胞癌 – 泄殖腔原癌 – 恶性黑色素瘤 – 腺鳞癌(腺棘癌) – 干细胞癌
• 淋巴组织来源 – 淋巴组织增生(良性淋巴瘤) • 淋巴组织息肉 – 恶性淋巴瘤 – 髓外浆细胞瘤
• 间叶肿瘤 – 纤维组织来源 • 纤维瘤 • 炎性纤维性息肉 • 纤维肉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淋巴组织增生
• X线特征 小的、均匀一致的、局 限性或广泛的息肉状,息肉的中心 部有钡的斑点。
淋巴组织增生
• 内镜活检可确诊,见到小而质硬 的无蒂结节,偶可见大的并有蒂的 结节。
淋巴组织增生
• 病理切片; 可见分化好的伴有淋巴滤泡的淋巴 组织 同时可见到伴有界限清楚的生发中 心滤泡结构。
淋巴组织增生
• 肿瘤直径20mm以上;浸到深肌层有淋巴转移;反复多次 局切或伴有其他肠道恶性肿瘤应选根治术。
• 肝转移者,可切除者尽可能手术切除。
• 类癌诊断较困难,罕见又缺乏特殊征象, 临床常误诊为阑尾炎,局限性结肠炎,肠 癌或肉瘤,胃息肉等。
• 而当出现类癌综合征时,诊断则较容易。
• 依据以下表现,常提示类癌综合征存在。
• 治疗有争议:老年人或高危者,单纯 阑尾切除即可。
•
年青、病变范围大、系膜有侵
犯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为宜。
• 阑尾类癌:常无转移,5年生存率国外 报道为99%。
小肠类癌
小肠类癌: 瘤体直径0.5—3.5cm 常无症状。 • 消瘦、贫血、便潜血( )占50%, • 间歇腹痛、黑便占25%。 • 可有右侧腹部肿块, • 病史长有体重下降、腹泻。 • 唯一常见的是小肠梗阻。 • 诊断明确时,转移率为33%—64%。 • 钡灌肠对无症状者是一种有益的诊断。但是,隐
• 症状 同腺癌;出血、排便习惯改变。 • 结肠镜检常同时见到良性或恶性肿瘤。 • 组织学 黏膜及癌的鳞状化生 • 治疗 无转移时同腺癌
为一种对化疗敏感的肿瘤
腺鳞癌或腺棘癌
• 具有腺体及鳞状特征的混合性肿瘤, 临床进展快,比腺癌预后更差。
• 临床均为3—4期表现,中位生长期仅 为23个月。
淋巴组织来源的肿瘤
– 症状 位于直肠 无症状。 位于肛管 明显疼痛。 位于结肠 出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 儿童多见肠套叠。 – 慢性病变 贫血、体重减轻。 •
淋巴组织增生
• 治疗 手术: –单发性或分散的病变 局部切除 – 儿童常见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 阑尾切除术 – 慢性症状和广泛末端回肠受累 回盲部切除术
淋巴组织增生
• 淋巴组织息肉病(成人)应与多 发性息肉病区别。
• 采取结肠切除术 。
淋巴组织增生
• 放疗 – 对良性淋巴组织息肉---可接受放 射治疗,(Symmers)。 – 病变可对放疗有良好的反应, (Cosens)。
恶性淋巴瘤
• 全身性病变 • 病理切片见到:边界不清、结构
不规则、不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 织。
• 病理确wk.baidu.com。 • 治疗: 结、直肠、肛管纤维瘤最
佳治疗为手术切除。
炎性纤维息肉又称嗜酸粒细胞性 肉芽肿
• 少见,发生在胃肠黏膜下局灶病变。可见 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及嗜酸粒细胞浸 润。
炎性纤维息肉又称嗜酸粒细胞性 肉芽肿
• 临床表现:直肠出血、里急后重、 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肠套叠、肠 梗阻。
结肠恶性淋巴瘤
• 预后与细胞类型无关系而与分期有关。
• 治疗:手术时应注意探察区域淋巴结, 约有50%以上有区域淋巴结受累。
– 局限在直肠淋巴瘤 手术切除而后放疗
– 已不能切除者
放疗有益
– 系统性淋巴瘤
联合化疗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结果:手术 (Contreary 统计) 5年生存 率 50%。
– 肿瘤局限于肠道或累及局部淋巴结 5年生存率 50%。
• 直肠类癌治疗
• 小于10mm类癌。研究证明:为黏膜下生长形式、未侵及 肌层,电切或局切无复发转移,微创治疗安全。最好采用 内镜下黏膜切除结扎法(ESMR-L)和内镜下微型外科 (TEM)完整切除肿瘤,应保证切缘无癌组织残留,预防 复发。也可经肛、经腹局切;切除距肿瘤5mm以上足够。
• 肿瘤直径10—20mm浸肌层而无淋巴及远处转移者,应行 扩大局切、腹腔镜切除。
结肠恶性淋巴瘤
• X线检查时见到一个巨大结肠外成分, 管腔同心性扩张,末端回肠以回盲瓣 的息肉样充盈缺损,即提示淋巴瘤高 度可能性的表现。可与癌鉴别。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病理:大体肉眼;类似癌的息肉状 或溃疡性肿块,可扩展一大段结肠, 伴有息肉样赘生物,肠壁橡胶样增 厚类似脑沟回,可见表浅溃疡和坏 死,而深溃疡和穿孔少见。
结肠恶性淋巴瘤
• 鉴别:非溃疡性直肠黏膜下肿瘤需 要鉴别的疾病;如脂肪瘤、肌瘤、 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及炎性病变。
• 活检可确诊。
结肠恶性淋巴瘤
• 恶性淋巴瘤有以下组织学类型: 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淋巴肉瘤, 网织细胞肉瘤, 巨滤泡性淋巴瘤, 霍奇金病。
结肠恶性淋巴瘤
• 病变累及范围分类: – 一级:局限于肠壁。 – 二级:肠道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 的淋巴结受累。 – 三级: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直 接扩展到临近内脏器官。
–区域淋巴结受累 5年生存率 12%。
– 手术加放疗
83%。
– 手术不加放疗
16%。
髓外浆细胞瘤
• 原发浆细胞瘤指的是局部浆细胞瘤。 常见鼻咽部。
• 分五种类型:
– 多发性骨髓瘤 – 孤立性骨髓瘤 – 髓外浆细胞瘤(伴多发性骨髓瘤) – 浆细胞白血病 – 原发性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
• 原发结肠的浆细胞瘤极罕见。随着 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 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 可以看出,如诊断了髓外浆细胞瘤 即应行骨髓检查。
疑警惕此病存在。 • 梗阻少见。
结肠恶性淋巴瘤
• 内镜:直肠镜可见到病变呈息肉状 肿物,弥漫性直肠炎,黏膜下结节 或癌。单视外表不能做出明确诊断。
• 结肠镜下见到类似克罗恩病、粒 细胞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表 现。
结肠恶性淋巴瘤
• X线:结肠弥漫性淋巴瘤必须与家 族性息肉病、假性息肉样的溃疡、 肉芽肿性结肠炎、结节性淋巴组织 增生、血吸虫等鉴别。
• 避免假阳性:查尿5-羟吲哚前48小 时禁用噻嗪类,杏仁酸衍生物,利 血平或梨,香蕉,菠萝,番茄,核 桃,茄子等。
神经内分泌癌
• 以神经内分泌分化为主的一种恶性上 皮肿瘤。
• 与类癌不同之处是未分化和低分化。 许多初诊为“类癌”,经免疫组化染 色更改诊断为“神经内分泌癌”,但 必须与淋巴瘤区别。
• 异位和错构瘤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错构瘤 – 皮样囊肿和畸胎瘤 – 深在性囊性结肠炎(肠源性囊肿) – 异位组织
• 外源性、外来性和其他 – 转移性肿瘤 – 钡肉芽肿
一些发炎疾病如肠结核、放腺菌感染也 产生如肿瘤样病灶。
类癌
• 胃肠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 占全部类癌的67%,直肠类癌占37。
%。 • 黑人和亚洲人发病率最高。 • 也可发生在支气管、卵巢、肾脏。 • 临床过程相对良性,进展缓慢。
• 胃肠道类癌:
• 发病率顺序阑尾---小肠---胃---直肠。
–
小肠远端
80%以上
–
结肠
2.5%
– 阑尾: 阑尾顶
67%
–
阑尾体部
21%
–
阑尾基底部
7%
阑尾类癌
• 右下腹疼痛、类似阑尾炎症状、体征; 病理确诊。
匿转移率可达93%。
• 根治性治疗很困难,因确诊时已属晚期。肠 系膜根部受累时手术可造成短肠综合徵。
• 小肠类癌恶性倾向相对较高,局部淋巴转移 率20%到45%,切除范围宜广。
• 但是亦应尽量切除明显受累的淋巴结、肝脏 表浅的转移灶和胆囊。
• 胃和小肠类癌切除术的预后也较好。
结肠类癌
• 结肠类癌:临床少见、近年发病率增加。
恶性淋巴瘤
• 恶性淋巴瘤需要鉴别的是肠道白 血病。
• 肠道的白血病侵润:病变为节段性 分布。
• 恶性淋巴溜 占胃肠道恶性病变 占结肠恶性肿瘤 占直肠恶性肿瘤
1—4% 0.5% 0.1%
结肠恶性淋巴瘤
• 主要在盲肠、直肠。 • 亦有大肠、小肠、胃同时发现。 • 男:女为1:1.28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确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