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忙于工作却忽视了对青少年的传统道德教育,使很多家庭的孩子出现了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是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叛逆顶撞父母和老师,当他们的愿望没实现的时候就埋怨社会和家庭,自悲自弃,做出许多过激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很多家庭的幸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使很多家长即痛心又无奈。
中学阶段是人生打基础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他们的思想和科学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他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思想是最重要的素质,它是的灵魂”。
为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具有的,其中又以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首。
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形成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
教育作为一项,并不可能,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共同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的影响,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在自我把握、如何选择等方面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
中学生的独识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然而他们的思维尚欠深刻全面,社会阅历不足,不够,思想道德的形成出现一定的偏差。
主要表现有:
(一)突出,自私自利行为普遍。
少数中学生以自我为主义,缺乏合作精神。
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大部分中学生、特别是作为的中学生在家中更有一种独特的,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从而持有过度的“自尊感”。
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谦让,也较重,总是享乐为先而免谈节俭,吃要好的,穿要名牌,整天零食不断,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在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等方面明显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
许多中学生能明辨道德是非,但不要求付诸自己的实践,往往强调“人人为我”,而较少想到“我为人人”,缺乏应有的,“”逐渐形成,就带来一系列的。
“一切为我”,常常以自己的评判一切事物,很少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学习上更是“”,排除异己,缺少合作精神。
而这一切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
更有甚者,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正确学习目标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做事摇摆不定,陷入众多的矛盾困扰之中;对远大理想时时动摇,学习缺乏动力;心理压力过大,强,又不能及时有效地作自我调节,容易产生封闭心理、,甚至是犯罪破坏心理。
(二)公德意识不强,缺乏感恩精神和。
部分中学生文明礼貌意识不强,不遵守道德、。
表现为不尊重家长和教师、同学,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愿自觉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老师后不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文明用语。
有的学生在考试中作弊,部分学生有吸烟或赌博现象。
还有些学生自律能力不强,不尊重或欺负弱小的同学。
更有甚者,少数学生沉迷于,从而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以至与家庭成员之间、邻里和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越来越少。
既减少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关
怀,又忽略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怀。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不懂得感恩,认为父母、教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缺乏。
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根本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三)自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脆弱。
盲目的,使一些中学生丧失了理智。
如疯狂的“”、“”,大多是,的中学生。
对有的港台歌星、国际球星崇拜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把明星当作生活的全部,当作仿效的对象,而对、等老英模淡漠了,认为“过时”了。
在目前进程中,尽管、“减负”表面上,但是中考、高考的“”仍在发挥作用,学生们只重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其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的培养。
有时因为考试不理想、挨老师批评,或者和同学闹矛盾等,他们很容易焦虑、空虚、怀恨在心、难以把握自己,出现甚至自杀事件等现象。
(四)不统一,与道德实践脱节。
由于大部分中学生在理论上的知识较为丰富,但缺乏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言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有的中学生还实行双重,要求他人遵守纪律,关心集体,而自己却一切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对集体和公共事物。
他们渴望独立,认为自己已,但事实上,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和,在变幻复杂的外界社会的影响下,很容易的价值观念。
这是因为他们的未曾通过现实生活中真实事件的检验而生成为他,所以与道德实践脱节也就不难解释了。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因素
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但现实并非如此,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配合不够协调,是直接导致中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对中学生的缺失
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式对学生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对于学生进行的主体。
第一,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广、机会多、时间长,因而对学生了解比其他更全面、正确。
第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占有特殊地位。
教师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导师,而且也是指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的长者。
然而,部分学校领导对重视不够,重轻德育、重一般号召轻个别教育、重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的内容和方法不新,不够适应青少年学生的新特点,不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够适应全面推进的新要求;学校不少教师的思想境界不高,不愿同学生和家长交心谈心;“”导致学校重轻德育。
不可否认,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然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问题出在过分地强调考试的功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
它使教育的内容片面化,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
同时,由于高考是一种淘汰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无形中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培养。
现在中学生的苦恼,主要来自于学业的压力和担心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大学。
中学生愿意参加的活动,也大多选择
与学业有关的活动。
出于安全方面的压力,学校对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不敢带学生走出校门,甚至连春游、秋游都渐渐成为一种童话般的幻想。
(二)家庭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不良影响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翻版”。
这说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较深的影响。
所以对子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强自觉性、聪明伶俐、有是非鉴别的能力,是因为父母处世公平合理,有错误也公开承认,讲道理,对子女注重方法;而放任型家庭的孩子显得有个性,但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又不接受指导,自我为中心,爱乱说乱动,思维。
因此在良影响下孩子个性良好,而有缺陷、不庭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许多家长不能做到,有的经常赌博,有的言行粗鲁,有的家庭不和,有的对长辈不尊敬;还有是教育方法不当,许多家长教育方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当今父母关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
表现在中就是淡化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忽略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往往给学生定下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思想包袱。
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百依百顺,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部分家长不够,个别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强,道德水平低下,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较大。
(三)社会对中形成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的独识和好奇心使其试图从与社会环境的交叉中,找到一条实现认识价值的道路。
于是他们把着眼点转向了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直接冲击了社会主义、观,影响了良好道德人格和品质的养成。
旧的体制已经打破,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中间会有许隙和漏洞,于是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和不法分子,便趁机沉渣浮起,,污染社会空气,腐蚀人们的灵魂。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带来所产生的一些弱点和消极方面,如果缺乏引导和约束,很容易诱发、和极端等不良倾向,使人们在经济大潮中腐化堕落下去。
社会上这种消极现象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
社会舆论也是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一个重要因素,社会舆论也即是众人的议论、群众言论,它反映了社会公众或者是肯定、赞扬,或者是否定、贬斥的态度。
而形成社会舆论的手段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文艺等宣传工具,也包括人们的评价和议论。
良好的社会舆论能形成肯定的环境,对中学生的道德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催人奋进,勇往直前;否定的环境则产生消极的作用,使人颓废,陷入。
所以,全社会要都要多管齐下,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四)对中形成的错误影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是一柄。
它既是一个新的,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会危及身心的健康。
另外,的制作、引进、发行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网络大多是从境外涌进来的,内容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念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念极为不利。
网上游戏对自控
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
但那些只求的网吧和,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网上暴力和网上色情充斥其间,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
四、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校工作,充分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贯彻党的,把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学校应按照新时期“、、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正确育人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学校要规范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和文明行为,组织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例如举行法制报告会,利用广播、、等多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
精心挑选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读物,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充分利用活动载体加大舆论的力度,努力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氛围,要求学生当,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并组织学生学习、领会诚信的内涵和要求,使其自觉践行“,”的。
充分利用校园报、校、宣传、班报等媒介,宣传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人和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使学生懂得:诚信乃,是最宝贵的美德,守住了诚信,就守住了人品,守住了人格。
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必须树立自觉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从当前国内受、商品大潮冲击的时期,一部分人政治信念淡薄,国外西文跟我们争夺下一代的背景来说,培养这种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就尤为重要。
作为学校和教师来说,应该把这一点作为不可忽视的、紧
迫的来抓。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和,这是作为学校的必须具备的政治条件。
要为社会主义造就新,作为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只有自己真正充满信心,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确立政治目标,从而激励学生为推动时代进步而发奋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不高,只凭直观感觉、经验体会来论是非,往往道理讲不清,是非辨不明,工作上,甚至对有些问题总是认识模糊,难免受错误思想和理论的影响。
第三,关心国内外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
学校的渗透于全过程,每一个学科、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不与德育有关,所以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的只问分数、不问政治的倾向,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现象和校园里课堂外的所有与培养下一代有关的情况,做到,自觉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的一代新人。
教师必须注重修养,充分发挥的楷模作用。
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加强修养尤为重要。
而则是的重要标志。
之所以光荣,是因为他们是全社会精神文明的表率。
我国自古就有之说。
现在讲为人师表,是指在理想、道德、情操、纪律等方面,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作榜样,而且要为全社会作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只有具有言行一致,,的优格和品质,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
(二)高度重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让孩子在优良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十分重要的合作者,所以21世纪的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可以这样说,是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家长的、、理想、信念,家长的政治态度、政治表现,家长的、以及家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都要有意无意地起着作用。
由此可见,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注重自己品质。
一个家长是要有良好的素质;有高尚的情操和;有坚强、刚毅的;能支配、控制、调节个人行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品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父母之情,是家长最基本的心理素质。
深厚的父子感情、母子感情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基础和开始。
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效地对子女表心的情感,去感染和培育子女的情感、情操。
父母的性格特点,也对子女有着长时间的熏陶过程。
家长是善良开朗、豪爽活泼、踏实认真、乐于助人、谦虚自信的性格的人,往往会受到子女的敬佩,会成为子女的楷模。
(三)严格加强网络的管理,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
所有的中学生都可持卡上网,既要满足了青少年渴望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游戏交友的合理要求,又要严格把关,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不健康内容,使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益的朋友;还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教给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技术和方法,倡导“”,提高他们抵制腐蚀和抗拒诱惑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做好中学生思想工作
学校要成立,定期召开家长及社会人士,使学校、家庭、社会及时沟通,互提建议。
每学期学校与其家长信函联系一次,对每期评定的“”、“优秀学生干部”分别将给家长。
建立德育,不断丰富德育内容。
讲学生身边的革命历史,讲、等的,让学生被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感动,激发他们的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从小树立学习榜样,追随英雄的足迹,追求高尚人格。
切实加强德育的学科渗透教育。
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观察世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
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德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杰出名人等的和逝世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对中学生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加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五)抓好学校德育教育
⒈理想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我们的共同理想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使我们的祖国强大,人民富裕,使我们的民族自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公民崇高的思想感情,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传统,是一种对祖国的责任感,是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热爱之情。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校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育、班团教育课、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每周一下午第四节班团活动课,应每次播放中央台的一周时事评述。
每天早晨的升旗活动,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是升华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机会,当五星红旗在旭日下伴着国歌声冉冉升起,在同学们庄严肃目的注视下,心中升腾起一种祖国的
神圣感,对祖国崇敬的心情油然而起。
为祖国奋斗,为祖国奉献,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⒉理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中央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专门发表了文件。
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了良好人格的培养。
学校应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工作中突出理想教育、公民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生活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经过努力把“合肥中学生形象”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目标远大,情操高尚;勤奋好学,富有智慧;身心健康,勇于超越;礼仪文明,热心公益;遵规守纪,实践成才。
”
⒊理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想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它在现实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在立足校园阵地的同时,还应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
如创新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军训基地、文化实践基地、劳动基地等。
我市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到部队军营进行一周的军训,。
军训坚定了同学们的理想信念,磨炼了意志,培养了作风,炼就了独立生活能力。
这种形式还应多元化开展。
⒋理想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
自我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己提出目标,主动采取措施,自觉接受教育,通过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形成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促进崇高理想的实现。
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教学活动、班级活动应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
学可以校通过“风华广播台”、“文学社”、“中学生记者团”、“集邮协会”、“影评协会”、“红十字会”等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都由学生在实行。
如:早晨校园管理,午间校园管理实行班级值周;晚自修纪律实行学生干部轮值;学生宿舍、教室、自行车、食堂用膳纪律、课间操检查评分都由学生在实施管理,初步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
⒌理想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主题教育活动是开展理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主题鲜明,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表现了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展示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启迪了同学们的心智,反映了风华正茂的一代青少年的理想境界。
我们开展过“三自”(自信、自学、自律);“三求”(求实、求精、求美);“三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三新”(学习新知识,倡导新思维,培养新技能);“三创”(创之梦、创之行、创之美)等主题教育活动,无不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并深受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很好的作用。
6、礼仪教育
(1).完善礼仪教育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环境、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接受能力等,重新组合具有层次性、系列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原理,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
(2).健全长效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礼仪教育融于社会日常运行系统之中,更多地综合运用政策、行政、宣传等导向作用,激励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并将之作为考核相关部门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教育部门要专设礼仪教育办公室,明确礼仪教育负责人;要尽快健全礼仪教育机制和体制,在制度规范、方法手段、队伍建设、评估激励、经费投入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落实。
(3).提高教师礼仪素质。
教育部门要开展“抓教师队伍整体发展,落实局部人员岗位责任,开辟教师自我发展局面”的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加大力度组织一级二级培训,力争做到“礼仪教师培训上岗”;鼓励和倡导礼仪教师、班主任承担礼仪教育科研课题,逐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礼仪教育学科带头人。
(4).营造礼仪环境。
社会各组织机构要切实发挥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建,整合现有的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礼仪教育基地、活动场所和设施,完善社会监管机制,通过开展建设、净化、防护、监察工程,加强对互联网、电视、图书广播、新闻传媒等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礼仪支持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5).礼仪教育课程化。
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和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开展礼仪教育课程化建设,把文明礼仪教育做为一门学校必修课程,纳入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有活动,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