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日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课
题
8《短文两篇日•月》编写备课组
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知识链接:1.巴金生平: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2.背景介绍: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音并释义
旸谷()一撮灰()皓月()姮娥()侵入()
皓月()飞蛾扑火()
2、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写出至少两句关于日月的诗句来。
日:①②
月:①②
3、“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一常见含贬义的歇后语,蕴含着一个道理,你能说出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吗?
指导:
五、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与拓展:一、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日》,思考下列问题: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2、朗读《月》,思考下列问题: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月的语句,思考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2)为什么作者在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并联系飞蛾、夸父谈谈你的理解。
二、探究文本,难点突破
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六
、
自
学
与
合
作
学
习
中
产
生
的
问
题
及
记
录
当堂检测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旸谷(yánɡ)浸润(jìn)
B.皓月(hào)姮娥(hénɡ)
C.一撮灰(zuǒ)露台(lù)
D.瞬间(shùn)夸父(fǔ)
2、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冬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得了大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是自作自受。
B、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坏事,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C、小明的妈妈一进来,我们寝室的人就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你的主张和我的主张完全一致,这真是不约而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这几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B、这个办法没有被他采纳。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不但妈妈高兴了,爸爸而且也高兴了。
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