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的探讨
作者:李清龙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11期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界定,是指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将所审计查证的经济事项或问题依据一定规则、事实,对领导干部应当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经济违纪违规问题,按照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进行责任划分的过程。
一、经济责任界定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即指经济责任界定的范围不能超越《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以及有关的授权;经济责任界定的事项和内容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2.合理性原则
也称权责匹配原则,即指领导干部在预算执行活动中所拥有的组织、管理、控制、协调的权利与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相对称。
凡是领导人未参与的相关经济活动,不应由领导人来承担该项活动的经济责任。
而对领导干部非职务行为产生的责任,就不是经济责任审计所要认定的责任。
3.证据性原则
即指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不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真实问题、经济效益差问题以及违反财经法规问题上要充分重视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充分性、相关性、合法性,而且在界定领导干部本人应承担何种责任上同样也需要客观、充分、相关、合法的证据支持,不得有任何的随意性。
4.历史性原则
即指无论在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成绩时,还是在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都必须历史地看问题,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适当地用现在的政策、现在的眼光和此地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在彼地过去某一个历史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事件。
5.辩证性原则
即指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所发生的与预算执行有关的经济活动,不仅要看其在作出某项经济决策时的动机,而且还要看该项经济决策所产生的实
际效果和将来可能产生的效果;不仅要用党的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作为衡量是非正误的标准,而且还要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论去衡量对与错。
二、经济责任界定的基本要求
1.在审计机关职权范围内认定经济责任。
首先是在审计机关职权范围内认定责任,即根据审计法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和第四章(审计机关权限)规定的职权范围认定责任。
超出这些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应当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事项。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事项,要作为审计内容、经过审计程序、并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经济责任审计认定的事实,一定是审计机关查证认定的事实,其他机关或单位认定的“事实”只能作为参考或辅助证据。
3.依法评价、依法界定责任。
首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或认定的事实,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作出评价,并界定经济责任;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审计事项,不能作出评价更不能界定责任。
另一方面,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审计事项,一定要作出审计评价和界定责任,不能遗漏或者隐瞒这些事项。
三、经济责任的界定
1.直接责任的界定
领导干部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包括直接决定、直接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的与其担任特定职务有关联的经济事项形成的问题,直接经办、签署意见、签字报销的经济事项形成的问题。
领导干部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领导干部在集体决策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权的经济事项形成的问题。
其他包括领导干部失职、读职,领导干部个人违反廉政规定,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等。
2.主管责任
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的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职责范围之内、分工范围之外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决策事项存在的问题;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存在违纪违规问题;分工范围外或分管的下属单位存在的较大违纪违规问题;单位财务核算、会计处理中存在的较大问题等。
3.领导责任
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决定的,或受上级领导指示、授意,或执行上级的文件、规定发生的经济事项形成的问题;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存在的一般性管理问题;分管的下属单位存在的一般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存在的除应当负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以外的问题。
4.三种责任的界定
重要问题的责任界定一般要在取得批件、签字、会议记录、调查笔录等审计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在没有取得或无法取得相关证据、责任确实难以区分的情况下,或对某些重要的敏感性问题的责任界定有争议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以写实手法,描述其经济活动和决策活动的具体过程。
同时要注意区分:是现任还是前任领导干部的责任、是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还是集体的责任、是领导干部主观责任还是政策因素影响责任等。
另外,在实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时应把握以下原则:党委书记行使经济决策权,对此方面问题负直接责任,行政首长行使经济管理权和经济政策执行权,对此方面问题负主管责任;行政首长行使经济决策权产生的问题,行政首长负直接责任;对未经集体研究的事项,谁决策谁负直接责任;对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事项,在执行中出现问题,谁主管谁负直接责任,谁决定谁负直接责任,谁签批谁负直接责任,谁授意谁负直接责任,谁承办谁负直接责任;对问题复杂,责任难界定的,可采取写实的方式,叙述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有关责任人员的具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