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商秀洋;石洁;胡元会;李宜;吴华芹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and the preval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in patients(p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ve(EH).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ree hypertensive p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Hypertension group (EH group, n = 30) and hypertensio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EH+ C HD group, n=73). Blood lipid levels were measured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was monitored. The levels of AIP are calculated as log[triglyceri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TG/HDL -C)].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TG, HDL -C,24 h mSBP, 24 h mDBP, 24 h mPP and 24 h mPPI in two groups.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 C) and AI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in EH+CHD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EH group.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in p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as 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TG(P<0. 05),and level of TC,LDL - C and AIP(P<0.01).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AIP w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predict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in p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73例,高血压病无合并冠心病30例,由冠脉造影证实或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确诊为冠心病.采血检测患者血脂水平,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
AIP=log(TG/HDL-C),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HDL-C)及动态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合并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IP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与TG
相关(P<0.05),与TC、LDL-C、AIP高度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
患者AIP增加明显,AIP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1(009)002
【总页数】3页(P129-131)
【关键词】高血压病;冠心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作者】商秀洋;石洁;胡元会;李宜;吴华芹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
院,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
院,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R255.3
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心血管发病大多是多种危险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几种危险因素中度升高时对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可超过单独一种
危险因素升高造成的危险[1]。

Dobiasova等[2,3]研究证明三酰甘油(TG)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值的对数转换值[log(TG/HDL-C)]可作为反映LDL颗粒直径的一个间接指标,建议将此指标称为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AIP与LDL颗粒直径有很好的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对AIP与高血压病(EH)患者合并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并将此指标与其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AIP指数的可靠性及其实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EH患者103例,男56例,女47例,年龄48岁~72岁(61.4岁±9.3岁)。

均行冠脉造影证实或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确诊为合并冠心病。

其中单纯高血压30例,合并冠心病73例。

3个月内无调脂药物和抗氧化药物的使用。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脑卒中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血压监测测量患者血压时首先要求病人在安静的房间静息5 min后开始测量;至少测量两次,间隔1 min~5 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收缩压(SBP)或舒张压(DBP)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动态血压测定采用北京美高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MGY-ABP1血压监测仪。

EH患者停服降压药一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监测起止时间为08:00时至次日08:00时,测量间隔设为昼间(08:00~20:00)每30 min一次,夜间(20:00~次日08:00)每60 min一次,每次均记录SBP、DBP、脉压(PP)及心率。

计算机自动统计并分别记录24 h平均SBP(24 h mSBP)及24 h平均DBP(2 4h mDBP),计算出2 4h平均动态脉压(24 h mPP=24 h mSBP-24 h mDBP)、24 h平均脉压指数(24
h mPPI=24 h mPP/24 h mSBP)。

1.2.2 血脂检测禁食12 h后次晨采静脉血,新鲜标本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根据TG和HDL-C计算AIP值,AIP=log(TG/HDL-C)。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由于血浆AIP水平个体差异较大,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对于患者的血浆AIP值,在分析时则乘以100倍后再取其对数值,以免出现负值,且使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

两组间均数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各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应用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与否以两值变量表示(冠心病发生为1,无冠心病为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血压、AIP值比较两组TG、HDL-C、24 h mSBP、24 h mDBP、24 h mPP、24 h mP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冠心病组TC、LDL-C
和AIP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血压、AIP值比较( ±s)?
2.2 脂代谢水平与发生冠心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
分别与TC、TG、HDL-C、LDL-C和AIP进行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冠心病以两值变量表示(冠心病发生为1,无冠心病为0)。

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与HDL-C水平无关,与TG水平相关(P<0.05),与TC、LDL-C、AIP水平
高度相关(P<0.01)。

详见表2。

表2 冠心病发生与否的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高血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密切,一方面,肥胖及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高血压;另一方面,高血压患者也常常合并代谢异常。

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时往
往靶器官损害更严重,相关的临床并发症增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更大。


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腹型肥胖等。

血脂代谢紊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

血脂代谢紊乱不仅包括量的改变,也存在质的改变,具体表现为TG升高、HDL-C降低及体积小而密度高
的LDL-C(sLDL)所占比例增高[4]。

sLDL颗粒小,更容易侵入动脉壁并沉积于动脉壁内膜,也易与动脉壁上糖蛋白结合,黏附于动脉壁,造成胆固醇的沉积,同时 sLDL的apoB100不易与血浆LDL受体结合,造成清除速度降低[5],而且sLDL更易被氧化,被巨噬细胞摄取而形成泡沫细胞,所以sLDL具有更高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因此,在进行常规血脂分析的同时结合LDL颗粒直径测定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血脂致AS 的倾向。

LDL颗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包括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和高效凝胶过滤层析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胆固醇脂化速度来反映LDL颗粒的大小。

但这些方法较复杂且费用昂贵。

Dobiasova等[2]进行研究,将AIP与通过胆固醇脂化速度及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所得到的LDL颗粒大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发现AIP可以反映LDL的颗粒大小,即AIP值增加,则sLDL比例增高。

由于脂类转运和降解过程对TG的依赖性,血浆中TG水平成为影响LDL颗粒谱和HDL-C变化的重要因素,当TG升高
时,HDL-C常下降,sLDL增加;反之,HDL-C下降时, TG升高,LDL谱异常。

可见高TG、低LDL-C、sLDL增加多同时并存,故在TG、TC水平无明显异常,sLDL测定未普遍开展情况下,AIP较单项血脂测定更准确地反映了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的综合水平。

王小林等[6]选择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研究该类患者的AI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 AIP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具有较好相关性,可作为血糖异常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一个判断指标,其部分原因是AIP可以反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

肖长华等[7]对住院的82例糖尿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AIP的改变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性指标。

杨芳等[8]对2型糖尿病有或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进行AIP的对比研究发现,有大血管并发症患者AIP水平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因此,认为AIP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一个
指标。

本研究也发现,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脂代谢紊乱较单纯高血压病组严重。

所以,目前对高血压干预的目标除了血压必须达标外,强调必须降低心血管总危险性,逆转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降低血压并重。

心血管总危险性中代谢危险因素占主要部分,
因此干预重点也主要针对代谢危险因素。

本研究还将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分别与TC、TG、HDL-C、LDL-C和AIP进行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出现冠心病与HDL-C水平无关,与TG水平相关(P<0.05),与TC、LDL-C、AIP水平高度相关(P<0.01)。

AIP与是否出现冠心病高度相关,AIP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

所以,临床上结合高血压病患者血脂
异常的特点,通过测量血浆AIP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经济、实用的反映LDL颗粒直径的指标,指导临床对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以便早期对该群患者进
行进一步检查并积极干预,预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
[2] Dobiasova M,Frohlich J.T he plasma parameter log(TG/HDL-C)as an atherogenic index:Correlation with lipoprotein particle size and esterification rate in apoB-lipoprotein-depleted plasma (FERHDL)[J].Clin Biochem,2001,34(7):583-588.
[3] Dobiasova M.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log(triglycerides/HDLCholestero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Clin Chem, 2004,50(7):1113-1115.
[4] 胡耀敏,田浩明,刘瑞,等.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35(5):696-698.
[5] Schaefer JR,Scharnagl H,Baumstark MW,et al.Homozyg ous familial defective apolipoprotein B-100.Enhanced removal of apolipoprotein E-containing VLDLs and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LDLs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1997,17(2):348-353.
[6] 王小林,胡晓舟,张捷.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log(TG/HDL-C)]对评价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5):748-750.
[7] 肖长华,杨希立,谭海斌,等.2型糖尿病血浆动脉硬化指数预测发生冠心病的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12(5):326-329. [8] 杨芳,王中心,陈纯娴,等.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4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