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 三角形》复习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word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word教案教学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材分析: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并尝试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投影显示:在一次数学夏令营活动中,老师把同学们带到一条河边。

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老师要求同学们测出河宽。

同学们经过讨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先让一位同学站在河边的点A处,面向河的对岸,然后调整这位同学的旅行帽,使视线通过帽沿正好落在河对岸的点B处。

接着,再让他保持姿态转过一个角度,这时他的视线通过帽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边的一点C上,另一位同学马上记下这点。

最后,同学们用步测的方法量出A,C两点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等于河宽AB。

(1)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2)按这个方法,找出教室或操场上与你距离想等的两个点,并通过测量加以验证。

二、 新授: 想一想:如图所示:A,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和小颖想用绳子测量A,B 两点间的距离。

他们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点和B 点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 的长度就是A,B 两点间的距离。

小颖将条件标注在图中,并得出了结论:因为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所以△ABC 与△DEC 全等, 这样AB 就等于DE 。

你理解她的意思吗? 小明是这样想的: CA=CD CB=CE ∠ACB=∠DCE你能说出每步的道理吗?练习:P 111 随堂练习 1三、 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 小测:房屋的屋顶如图所示,已知中柱AD 与横梁BC 垂直,斜梁AB=4m ,求斜梁AC 的长度 五、 作业:习题 11.12 1,2六、 板书设计:△ABC ≌△DECAB=DEDEBCACABD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问题情境想一想练习教学反思: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并尝试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第3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第3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第3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导航:在前两节课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四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一想,是哪四种呢? (三条边、三个角、两角一边、两边一角.)在这四种情况中,我们已经研究了三种:三条边,三个角,两角一边.由讨论得知:哪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哪种情况下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呢?第四种情况怎么样呢?即给出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时,所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知识链接:前面学的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探究新知:1、想一想: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情况呢?在每种情况下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2、做一做(1)、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如: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2.5 cm 、3.5 cm.它们的夹角为4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出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图5-129利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来画满足以上条件的三角形,然后与同伴画的来比较一下. (2)、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边长,大家分组讨论,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由此我们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如图5-131,在△ABC 和△DEF 中.图5-131⎪⎩⎪⎨⎧=−→−∠=∠=EF BC E B DE AB △ABC ≌△DEF . 3、第二种情况:做一做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如:两条边分别为2.5 cm 、3.5 cm.长度为2. 5 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所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全等吗?图5-132友情提示: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回思:“两边及一角”中的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即: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巩固新知:选择题(1)已知△ABC和△A′B′C′,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和△A′B′C′全等的是()A.A B=A′B′AC=A′C′BC=B′C′B.∠A=∠A′∠B=∠B′AC=A′C′C.A B=A′B′AC=A′C′∠A=∠A′D.A B=A′B′BC=B′C′∠C=∠C′(2)要说明△ABC和△A′B′C′全等,已知条件为AB=A′B′,∠A=∠A′,不需要的条件为()A.∠B=∠B′B.∠C=∠C′C.A C=A′C′D.BC=B′C′(3)要说明△ABC和△A′B′C′全等,已知∠A=∠A′,∠B=∠B′,则不需要的条件是A.∠C=∠C′B.A B=A′BC.A C=A′C′D. BC=B′C(4)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应边上的三条高分别相等.B.对应边上的三条中线分别相等C.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D.两个三角形的任何线段相等.运用新知:105页习题2、.课堂练习(一)课本105随堂练习1、2(二)1.如图5-140,BO=OC,AO=DO,则△AOB与△DOC全等吗?图5-1402.105页习题1回顾与反思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索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至此我们已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边边边(3)角边角(4)角角边(5)边角边.六、课后作业:丛书105页1—5选做:6附送: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教案鲁教版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演示或者动画演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再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例题,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对知识的应用、这样的引入课题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研究了全等图形及其应用、现在来观察下面这两个图形图5-811、观察图(1)花边图案,它可以看成是由哪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产生的?2、图(2)呢?[生甲]图(1)花边图案可以看成是由经过平移得到的、这五个是全等的、[生乙]图(2)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三角形绕着中心点旋转得到的,这四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师]很好,这两个图案都是由全等图形拼成的、(电脑演示形成过程)图案(2)是由四个全等三角形组成的、而三角形是特殊的图形、所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全等三角形、Ⅱ、讲授新课[师]全等三角形是全等图形的一种,哪位同学来概括: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生]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师]很好,看图:图5-82△ABC与△DEF重合(电脑演示重合过程),这时,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我们把这样互相重合的一对点就叫做对应顶点;AB边与DE边重合,这样互相重合的边就叫做对应边;∠A与∠D重合,它们就是对应角、你能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吗?[生甲]点C与点F 是对应点,BC边与EF边是对应边,CA边与FD边也是对应边、∠B与∠E是对应角,∠C与∠F也是对应角、[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分组来做一做用两块全等的三角板重合放在桌面上,让其中一块绕一个顶点旋转,共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画出图形并说出对应元素、[生乙]一块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有以下四种位置关系、如图5-83、图5-83不论哪种图形,点A与点A是对应顶点,点B 与点E是对应顶点,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AB边与AE边是对应边,AC边与AD边、DE边与CB边也是对应边;∠BAC与∠DAE是对应角,∠B与∠E,∠C与∠ADE是对应角、[生丙]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但对应元素是一样的、[师]对,不论两个三角尺中的其中一个绕一个顶点如何旋转,两个三角尺的位置关系虽有变化,但对应元素不变、下面我们来观察、归纳并总结规律、图5-84(1)AD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_,∠E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2)DE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_,∠DAE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图5-85(3)FE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_,∠D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4)AD的对应边是_________,CD的对应边是_________,∠D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由(1)~(3)你发现什么规律?由(4)呢?[生甲](1)AD的对应边是AB、∠E的对应角是∠C、(2)DE的对应边是BC、∠DAE的对应角是∠CAB、(3)FE的对应边是AC、∠D的对应角是∠B、由以上可知: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生乙](4)AD的对应边是BC、CD的对应边是AB、∠D的对应角是∠B、由上可知:全等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如: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等等、平行、垂直都有符号表示,那么全等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如图5-86,△ABC与△XYZ全等,我们把它记作:“△ABC≌△XYZ”、读作“△ABC全等于△XYZ”、即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图5-86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图5-87: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EF、图5-87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记号来标注对应角、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图形、如图5-87很明显知道:∠C与∠F是对应角,AB与DE是对应边、大家现在仔细观察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变换过程、(电脑演示下面的过程)图5-88在这个变换过程中,哪些是不变的量,哪些是变化的量?[生甲]在这个变换的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边、角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位置关系有所变化、[生乙]变化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关系,而不变它们的边和角,这说明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师]很好,由此我们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图5-89△ABC≌△FDE、则∠A=∠F,∠B=∠D,∠C=∠E,AB=DF,AC=EF,BC=DE、或者:△ABC≌△FDE接下来,我们分组来议一议图5-90如图5-90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把它分成三个,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生丙]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各边都相等,各个角都为6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所以可做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这样就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分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如图(1))[生丁]我对折这个等边三角形,使一个角的两边重合、这时我看到,对折后的两个三角形重合、说明丙同学说得正确、[生戊]利用丁同学的折纸方法,可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三个全等的三角形、(如图(2))[生子]利用折纸的方法也可以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如图(3))图5-91[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操作,找到了分割一个等边三角形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或三个全等的三角形,或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下面我们通过做练习来熟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136随堂练习1、在图5-92中找出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并指出其中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图5-92答案:如图5-92右图所示:△OAB≌△OCD、它的对应角为:∠A=∠C、∠B=∠D、∠AOB=∠COD它的对应边为:OA=OC、OB=OD、AB=CD、△OEF≌△OGH它的对应角为:∠OEF=∠OGH、∠OFE=∠OHG、∠EOF=∠GOH它的对应边为:OE=OG、OF=OH、EF=GH、2、找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中的全等三角形、图5-93答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两个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即①和②;两个最小的直角三角形,即③和④、3、如图5-94,△ABC≌△AEC,∠B=30,∠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图5-94解:在△ABC中,∠ACB=85,∠B=3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BAC=65因为△ABC≌△AEC 所以∠CAE=∠BAC=65,∠E=∠B=30,∠ACE=∠ACB=85答:△AEC的内角的度数分别为65、30、85、(二)看课本P135~136,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尽管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各异,但移动或旋转后,可以完全重合、“≌”是用来表示全等的符号、两个三角形重合后,相互重合的边是对应边,相互重合的顶点是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的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键并正确识别它们的对应顶点、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37 习题5、4(二)1、预习下节内容2、预习提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Ⅵ、活动与探究1、拿一张纸对折后,剪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一起放在下列图中△ABC的位置上,试一试,如果其中一个三角形不动,怎样移动另一个三角形,能够得到下列图中的各图形、图5-95[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使他们了解经过图形变换,图形的一些性质改变了,而另一些性质仍然保留下来、在本题中,图形的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变换前后的图形全等、[结果]图(1)是把△ABC沿直线BC移动线段BC那样长的距离,可以变到△ECD的位置、图(2)是把△ABC以BC为轴翻折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图(3)是把△ABC以点A为中心旋转18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图(4)是把△ABC沿直线AB向下移动线段AD的长的距离,可以变到△DEF的位置、图(5)是把△ABC以B为中心旋转180后,沿直线BC向上移动线段BD那样长的距离,可以变到△EDF的位置、图(6)是把△ABC以A为中心旋转∠BAD的度数、可以变到△ADE的位置、图(7)是把△ABC翻折180后平移,使边BC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这样可以变到△DCB的位置、图(8)是把△ABC绕点A旋折180后,再旋转使∠A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即可变到△ADE的位置、图(9)是把△ABC绕边AC的中点旋转180,可变到△CDA的位置、板书设计5、3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二、做一做、练一练三、全等三角形的符号“≌”注意: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五、议一议六、课堂练习七、课时小结八、课后作业。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1《认识三角形》学案(第1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1《认识三角形》学案(第1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1《认识三角形》学案(第1课时)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 三角形的概念 2.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

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导航: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知识链接:关于三角形你都知道哪些知识:()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一起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体上有三角形?1. 活动①要求:每小组利用教师事先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②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摆的图③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呢?2. ①学生阅读教材,运用三角形定义来判别哪些图形是三角形②认识三角形基本要素(边、角、顶点)及表示方法3. 学生练习:p83 找出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P84 做一做探究新知: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如图(课本P83图11-4)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绿色彩灯的电线这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①运用议一议(教材 83 页):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两点之间的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的结论来推理,鼓励学生利用这个结论说明自己的发现。

想一想:到底这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根据活动记录,请每个小组陈述你们的结论,比比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准确!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呢?4. 刚才活动中,有些图案不能组成三角形,这与三条线段的长度有关接着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到底这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运用新知:1、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① 3 , 4 , 5 ② 5 , 3 , 2 ③ 5 , 5 , 11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2、有同学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你相信吗?为什么?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 5cm 和 8cm 的木棒①用长度为 2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②用长度为 13 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③若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应在什么范围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①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教材 P85 习题 11.1 1 、 2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②议一议(教材 83 页):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两点之间的所有的线中,线段最短“的结论来推理,鼓励学生利用这个结论说明自己的发现。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知识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

三、教法与学法:引导探究,归纳应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列出知识点。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学习了有关什么图形的内容吗?(抽生回答)对,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呢?(板书)(二)、针对训练,总结方法。

现在我们一一复习。

1、回顾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抽生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构成名称。

(2)回顾三角形的高与底。

(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①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6厘米 2厘米 5厘米)(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②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每一段都剪成整厘米长,便于交流、讨论。

新人教版第十一章三角形章末小结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第十一章三角形章末小结与复习教案

第十一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的概念.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三边间的关系.3.让学生学会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学习重点】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学习难点】会灵活运用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公式计算角度.行为提示: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自主完成.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知识结构图: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一)自主学习1.如图,三角形的个数是(B)A.4B.5C.6D.7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B)A.1cm,2cm,4cm B.8cm,6cm,4cmC.12cm,5cm,6cm D.2cm,3cm,6cm3.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C)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4.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C)A.430°B.4343°C.4320°D.4360°5.如图,一个任意的五角星,它的五个角的和为(C)A.50°B.100°C.180°D.200°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1,∠2,∠3,∠4是五边形ABCDE的外角,且∠1=∠2=∠3=∠4=70°,则∠AED 的度数是(D)A.110°B.108°C.105°D.100°方法指导: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拓展学生思路进一步强化知识.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二)合作探究1.如图,求∠A+∠B+∠C+∠D+∠E的度数.方法一:延长CD交AB于点F.∵∠1=∠D+∠E,∠2=∠B+∠C,∠1+∠2+∠A=180°∴∠D+∠E+∠B+∠C+∠A=180°方法二:连接AC.在△DOE和△AOC中,∵∠DOE=∠AOC,∴∠D+∠E=∠OAC+∠OCA.又∠BAC=∠BAE+∠OAC,∠BCA=∠BCO+∠OCA,而∠B+∠BAC+∠BCA=180°,∴∠B+∠BAE+∠OAC+∠BCO+∠OCA=180°.即∠A+∠B+∠C+∠D+∠E=180°.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B =13cm ,BC =12cm ,AC =5cm ,求(1)△ABC 的面积;(2)CD 的长;(3)若AE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ABE 是面积.解:(1)S △ABC =12×BC ×AC =12×12×5=30cm 2,∴△ABC 面积为30cm 2;(2)S △ABC =12×AB ×CD =12×13×CD =30.∴CD =6013cm .∴CD 的长为6013cm ;(3)∵AE 是BC 边上的中线,BC =12cm ,∴BE =12BC =6cm .∵∠ACB =90°,AC =5cm ,∴S △ABE =12×AC ×BE =12×5×6=15cm 2.∴△ABE 的面积为15cm 2.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1.如图,已知∠1=20°,∠2=25°,∠A =35°,则∠BDC 的度数为( A ) A .80° B .60° C .120° D .45°2.在△ABC 中,BC 边不动,点A 竖直向上运动,∠A 越小,∠B 、∠C 越来越大,若∠A 减小α度,∠B 增加β度,∠C 增加γ度,则α、β、γ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是α=β+γ.3.AD 和BE 是△ABC 的高,H 是AD 与BE 的交点或它们延长线的交点,若BH =AC ,则∠ABC 为( D ) A .30° B .45°C .135°D .45°或135°4.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α=165°. 5.等腰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80°,则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分别为100°、40°、40°.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困惑? 2.改进方法。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6《作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6《作三角形》教案 鲁教版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6《作三角形》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2.掌握以下尺规作图并了解作法理由:(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在给定边角条件下,求作三角形(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基本尺规作图2.难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分析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曾常用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画线段、角等几何图形,也已学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线段和、差以及已知角的平分线,这种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我们称之为尺规作图。

二、新课过程:1.尺规作图的历史背景简介2.利用直尺和圆规作角,使它等于已知角,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和要求(1)分析引导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思路(2)按要求示范作图(3)回顾作法,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知识证明作图结果的正确性(4)小结尺规作图的步骤、要求。

(5)已学基本作图总结(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知识应用(1)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三角形已知∠α、∠β和线段a,角直尺和圆规作ΔABC,使∠A=∠α,∠B=∠β,AB=aa)合作学习,边分析边逐次画图,找出其中包含的基本作图b)教师规范书写作法,提醒学生应包含作图结果(2)学生练习:P32做一做三、例题教学利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例: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1.分析:思路一,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出发,作线段AB的中垂线,让学生思考这一途径对画图工具的要求。

思路二,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直线的基本性质,借助圆规找出两点,突出尺规作图的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作法。

四、练习:P33 1. 2.五、小结(1)尺规作图的含义(2)尺规作图的要求(3)已学基本作图,特别是作一个角等于角的作法(4)如何给定边角条件求作三角形如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六、作业布置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3 页共3 页。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第十一章三角形》word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第十一章三角形》word复习教案

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第十一章三角形》word复习教案三角形的知识是中考中重要的内容,是今后学习的基础,试题中不仅有基本题,而且有综合题,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说理证明题、阅读型、条件或结论探索型等大量的新颖题.一、本章基本知识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3.三角形中的三条主要的线段: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xx年考试趋向将继续考查与三角形有关的各个知识点,其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关计算与证明仍将是考试重点.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条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并需注意将相关知识应用到综合题的解题过程中去,如把某些问题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求解;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寻求全等的三角形等.二、应用举例例1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9,且周长为奇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a-b<c<a+b.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为x,则9-2<x<9+2,即7<x<11,由于三角形的周长为奇数,而两边的和2+9=11为奇数,因此,第三边必须为偶数,所以,第三边的长A D可以为8和10,因此,满足条件的三个形有两个.选B.图1例2 如图1,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 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 交于点F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则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______.分析:本例看似是正方形的问题,其实质是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由于∠EAF=∠BAD=90°可得出∠EAB=∠DAF ,∠ABE=∠D=90°,AB=AD ,△ABE ≌△ADF ,所以,四边形AEC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6.解:因为∠EAF=∠BAD=90°,所以∠EAB=∠DAF ,→△ABE ≌△ADF →四边形AEC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6.例3 如图2,在△ABC 与△DEF 中, 给出以下六个条件:①AB =DE ;②BC =EF ;③AC =DF ;④∠A=∠D ;⑤∠B=∠E ;⑥∠C=∠F ,以其中三个条件作为已知,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 ).A .①⑤②B .①②③C .④⑥①D .②③④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或“角、角、边”.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寻找答案. “①、⑤、② (真)” 为“边角边”判定方法;“①、②、③(真)”为“边边边”判定方法;“④、⑥、① (真)”为“角角边”判定方法;“②、③、④(假)”,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没有这样的判定方法,因此,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D.例4 如图3,巳知:CE ⊥AD 于E ,BF ⊥AD 于F ,你能说明△BDF 和△CDE 全等吗? 若能,请你说明理由;若不能,在不用增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其中一个适当的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证明过程.分析:题目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满足两组角对应相等,但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需要补充一组边对应相等.解:补充的条件为:BD=CD ,DE=DF 或BF=CE.若补充BD=CD.证明过程如下:CE ⊥AD 于E ,BF ⊥AD 于F ,所以,∠F=∠CED.→△BDF ≌△CDE.例6 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放成如图5的形式,使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图 2 B 图3(1)求证:AB ⊥ED ;(2)若PB=BC ,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分析:充分利用边相等或角相等或互余的关系.(1) 证明:由题意可知△ABC ≌△DEF,因而∠A=∠D ,而∠A+∠B=90°,故∠D+∠B=90°,即∠BPD=90°,所以,AB ⊥ED.也可以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明∠A=∠D.(2)若PB=BC ,则有△ABC ≌△DBP.→△ABC ≌△DBP.注: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全等三角形还有如下几对:△APN ≌△DCN ;△DEF ≌△DBP ; △EPM ≌△BFM.附送:2019-2020年鲁教版数学六下《近似数与有效数字》word 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二)能力训练点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图5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美育渗透点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2.学生学法,从身边找出应用近似数,准确数的例子→近似数概念→巩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3.疑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者提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数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七、教学步骤(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生:平均每人千克师: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生:不能师:哪怎么分生:取近似值师:板书课题2.12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出示投影1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初一(1)有55名同学(2)地球的半径约为6370千米(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板书:1.精确度2.有效数字: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3.3 有二个有效数字3.33 有三个有效数字讨论:近似数0.038有几个有效数字,0.03080呢?【教法说明】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需注意的两点:一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二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教者在有效数字概念对应的文字底下画上波浪线,标上①、②例1.(出示投影2)下列由四舍五入吸到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43.8 (2).03086 (3)2.4万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者板书.对于近似数2.4万学生又能认为是精确到十分位,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似数与5.4和近似数5.4万中的两个4的数位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教法说明】对于疑点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适时点拨,远比教者直接告诉正确答案,理解深刻得多.巩固练习见课本122页练习2、3页例2(出示投影3)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1)21.80 (2)2.60万(3)学生活动,教者不给任何提示,请三位同学板演(基础较差些的做第一小题,基础较好的做第二、三小题)其余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请一优秀学生讲评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评定.【教法说明】①通过本例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把握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②通过分层板演,学生点评,能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4)一、填空1.某校有25个班,光的速度约力每秒30万千米,一星期有7天,某人身高约1.65米,远些数据中,准确数为_________,近似数为____________ 2.近似数0.1080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_________个有效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_二、下列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 32.02 1.5万3学生活动:学生抢答:【教法说明】抢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四)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1)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两个注意点;(2)带单位的近似数(为2.3万)和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求法.八、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效,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小明到书店买了10本书(2)中国人口约有13亿(3)一次数学测验中,有5人得了100分(4)小华体重约54千克2.填空题(1)3.14精确到________位,有_________有效数字(2)0.0102精确到_________位,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3)精确到__________位,有效数字是___________3.选择题(1)下列近似数中,精确到千位的是()A.1.3万B.21.010C.1018 D.15.28(2)有效数字的个数是()A.从右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B.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算起C.从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字算起D.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数字算起九、布置作业课本第124页A组l.十、板书设计。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小学教育)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11.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导航:探索、归纳总结。

知识链接: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 AB=DE,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3)若AB=DE,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二、探索新知:(动手操作):已知线段a ,c (a<c) 和一个直角利用尺规作一个Rt△ABC,使∠C=∠,AB=c ,CB= a1、按步骤作图: a c 作∠MCN=∠=90°,①在射线 CM上截取线段CB=a,③以B 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④连结AB2、与同桌重叠比较,是否重合?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新知:1.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ADB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1)若AC//DB,且AC=DB,则△ACE≌△BDF,根据(2)若AC//DB,且AE=BF,则△ACE≌△BDF,根据(3)若AE=BF,且CE=DF,则△ACE≌△BDF,根据(4)若AC=BD,AE=BF,CE=DF。

11.7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

11.7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目标:1、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材分析: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并尝试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仪,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投影显示:在一次数学夏令营活动中,老师把同学们带到一条河边。

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老师要求同学们测出河宽。

同学们经过讨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先让一位同学站在河边的点A处,面向河的对岸,然后调整这位同学的旅行帽,使视线通过帽沿正好落在河对岸的点B处。

接着,再让他保持姿态转过一个角度,这时他的视线通过帽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边的一点C上,另一位同学马上记下这点。

最后,同学们用步测的方法量出A,C两点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等于河宽AB 。

(1)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2) 按这个方法,找出教室或操场上与你距离想等的两个点,并通过测量加以验证。

二、 新授:想一想:如图所示:A,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和小颖想用绳子测量A,B 两点间的距离。

他们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点和B 点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并测量出它的长度,DE 的长度就是A,B 两点间的距离。

小颖将条件标注在图中,并得出了结论:因为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所以△ABC 与△DEC 全等, 这样AB 就等于DE 。

你理解她的意思吗?小明是这样想的:CA=CDCB=CE∠ACB=∠DCE 你能说出每步的道理吗? △ABC ≌△DEC AB=DE D E B C A练习:P 111 随堂练习 1三、 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四、 小测:房屋的屋顶如图所示,已知中柱AD 与横梁BC 垂直,斜梁AB=4m ,求斜梁AC 的长度.五、 作业:习题 11.12 1,2 六、 板书设计: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问题情境 想一想 练习教学反思: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生动、有趣、现实的例子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并尝试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教案鲁教版三角形的知识是中考中重要的内容,是今后学习的基础,试题中不仅有基本题,而且有综合题,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说理证明题、阅读型、条件或结论探索型等大量的新颖题.一、本章基本知识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3.三角形中的三条主要的线段: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006年考试趋向将继续考查与三角形有关的各个知识点,其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相关计算与证明仍将是考试重点.熟练掌握与三角形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条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并需注意将相关知识应用到综合题的解题过程中去,如把某些问题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求解;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寻求全等的三角形等.二、应用举例例1 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9,且周长为奇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a-b<c<a+b.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为x,则9-2<x<9+2,即7<x<11,由于三角形的周长为奇数,而两边的和2+9=11为奇数,因此,第三边必须为偶数,所以,第三边的长A D图1可以为8和10,因此,满足条件的三个形有两个.选B .例2 如图1,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 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 交于点F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则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______.分析:本例看似是正方形的问题,其实质是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由于∠EAF=∠BAD=90°可得出∠EAB=∠DAF ,∠ABE=∠D=90°,AB=AD ,△ABE ≌△ADF ,所以,四边形AEC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6.解:因为∠EAF=∠BAD=90°,所以∠EAB=∠DAF ,⎪⎩⎪⎨⎧=∠=∠∠=∠AD AB D ,ABE DAF ,EAB →△ABE ≌△ADF →四边形AEC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 的面积等于16.例3 如图2,在△ABC 与△DEF 中, 给出以下六个条件:①AB =DE ;②BC =EF ;③AC =DF ;④∠A=∠D ;⑤∠B=∠E ;⑥∠C=∠F ,以其中三个条件作为已知,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 ).A .①⑤②B .①②③C .④⑥①D .②③④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或“角、角、边”.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寻找答案. “①、⑤、② (真)” 为“边角边”判定方法;“①、②、③(真)”为“边边边”判定方法;“④、⑥、① (真)”为“角角边”判定方法;“②、③、④(假)”,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没有这样的判定方法,因此,不能判断△ABC 与△DEF 全等的是D.例4 如图3,巳知:CE ⊥AD 于E ,BF ⊥AD 于F ,你能说明△BDF 和△CDE 全等吗? 若能,请你说明理由;若不能,在不用增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其中一个适当的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证明过程.分析:题目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已满足两组角对应相等,但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需要补充一组边对应相等.解:补充的条件为:BD=CD ,DE=DF 或BF=CE.若补充BD=CD.证明过程如下:CE ⊥AD 于E ,BF ⊥AD 于F ,所以,∠F=∠CED.图 2 B 图3⎪⎩⎪⎨⎧=∠=∠∠=∠CD BD CDE ,BDF CED ,F →△BDF ≌△CDE.例6 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放成如图5的形式,使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AB ⊥ED ;(2)若PB=BC ,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分析:充分利用边相等或角相等或互余的关系.(1) 证明:由题意可知△ABC ≌△DEF,因而∠A=∠D ,而∠A+∠B=90°,故∠D+∠B=90°,即∠BPD=90°,所以,AB ⊥ED.也可以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证明∠A=∠D.(2)若PB=BC ,则有△ABC ≌△DBP. ⎪⎩⎪⎨⎧=∠=∠∠=∠BC BP D ,A B ,B →△ABC ≌△DBP.注: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全等三角形还有如下几对:△APN ≌△DCN ;△DEF ≌△DBP ; △EPM ≌△BFM.附送: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总复习试卷含答案一、填空。

1.数学试卷上有一道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小玲不会做,任意选了一个,她答对的可能性是( )。

2.掷一枚骰子,双数朝上的可能性是( ),如果掷了180次,“6”朝上的次数大约是( )。

3.琳琳身高146cm ,亮亮身高152cm ,他们两人的平均身高是( )cm 。

图54.在下面的( )里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明天( )会下雨;太阳( )从东边落下;妈妈的年龄( )比我大。

5.小丽、小清、小萍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一共有( )种可能,三个人同时出“手心”的可能性是( )。

6.观察右边的扇形统计图,并填写。

(1)如果用这个圆代表总体,那么扇形( )表示总体的45%。

(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你们班级的总人数,那么扇形B 大约代表( )人。

(3)如果用整个圆代表9公顷的稻田,那扇形A 大约代表( )公顷。

(4)如果用整个圆代表某校全体学生的人数,已知扇形B 比扇形A 多5%,且多60人,全校( )人。

7.亮亮前几次英语测试平均得84分,这次考试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这是第( )次测试。

8.简单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和( )统计图。

9.甲、乙、丙三人进行电脑打字比赛,甲每分钟打字150个,乙每分钟打字130个,丙每分钟打字40个,则甲打字占三人打字总和的百分数为( )。

10.有4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Q 、K 和黑桃2、3,背面朝上,从中任意取2张。

都取到红桃的可能性是( ),取到一张红桃和一张黑桃的可能性是( )。

11.小刚站在路口统计半小时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右面的条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空。

(1)这个路口平均每分钟大约通过( )辆车。

(2)半小时内通过的机动车(小汽车、货车和摩托车)比非机动车(自行车)多( )%。

二、选择题。

1.右图是六(3)和六(4)两个班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六(4)班的男生比六(3)班的男生少B .六(4)班的女生比六(3)班的女生多C .六(4)班的学生比六(3)班的学生多D .根据现在数据,不同班级间无法比较2.盒子里有红、白两小球,闭上眼睛随意摸一个,结果连续6次都摸到红球,请问他第七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A .17 B .12 C .67 D .13.甲转动指针,乙猜指针会停在哪一个数上,如果乙猜对了,乙获胜。

如果乙猜错了,甲获胜。

现有以下四种不同的猜法,乙猜哪一种获胜的可能性最大( )。

A .不是2的整数倍B .不是3的整数倍C .大于6的数D .不大于6的数4.已知一组数据16,a ,12,14的平均数是14,那么a 的值是( )。

A .12B .14C .16D .无法确定5.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 )。

A .平均值B .统计表C .拆线统计图D .条形统计图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聪聪所在班的平均身高大于明明所在班的平均身高,那么聪聪一定比明明高。

( )2.抛硬币时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刚刚抛了20次,肯定有10次正面向上。

(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可能相等。

( )4.在世界人口扇形统计图(如图)中,关于中国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为72°。

( )5.从标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何两张和是双数的可能性与和是单数的可能性一样大。

( )四、画一画。

学校要举办联欢会,通过转盘决定每个人表演节目的类型。

按下列要求设计一个转盘。

(1)设唱歌、舞蹈和朗诵3种表演节目。

(2)指针停在舞蹈区域的可能性是18 。

(3)表演朗诵的可能性是表演舞蹈的3倍。

五、联系生活,实践数学。

1.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统计图叫做( )统计图,可以看出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能清楚地在图上表示出( )和( )之间的关系。

(2)本月饮食预算为1200元,则总预算是( )元,用在购买衣服与文化教育的钱比用在饮食上的钱少( )元。

(3)若本月的总预算增加200元,那么饮食的经费增加( )元。

2.两人一组,一人从卡片 、 、 、 中任意抽取两张。

如果它们的积是2的整数倍,本人获胜;如果它们的积是3的整数倍,则对方获胜。

如果积既是2的整数倍又是3的整数倍,就重来。

这个玩法公平吗?你能换掉一张卡片使游戏公平吗?3.在一次唱歌比赛中,8位评委给丽丽评分如下表:4 3 7 8(1)(2)根据比赛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取剩下6个评委的平均数。

这位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答案保留两位小数)4.下面是航模小组制作的两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秒,乙飞机飞行了()秒。

(2)从图上看,起飞第10秒,乙飞机的高度是()米;起飞后第()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3)从起飞后第15秒至第20秒乙飞机的飞行状态为()。

5.下面记录的是某工厂一组工人技能测试的成绩(单位:分)。

83、89、81、55、62、70、78、94、84、97、86、100、66、75(2)优秀率(按满80分以上计算)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