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五病报告工作规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2、网络分卡和随访确认的主要考核指标 (1)及时率100% )及时率100% (2)信息完整性100% )信息完整性100% (3)信息正确率≥98% )信息正确率≥ (4)重复卡百分比≤2% )重复卡百分比≤
2、随访确认单位的质控 建立社区随访确认的网络和质控制度,明 确责任人、随访方式和工作时限。保留随 访确认的记录以备核查
六、工作指标要求 六、工作指标要求
1、网络报告单位的主要考核指标 (1)慢性病漏报率≤2% )慢性病漏报率≤ 抽查的慢性病病例漏报数占应报告数之比。 (2)慢性病报告数据完整率≥80%。 )慢性病报告数据完整率≥80%。 抽查报告的慢性病病例中完整的记录占已报告数之比。 注:除网络申报中必填项外的身份证号、学历、婚姻、联 系电话缺一项数据者视为不完整。 (3)慢性病报告数据正确率≥98% )慢性病报告数据正确率≥ 抽查慢性病网络报告正确数占应报告数之比。 注:一项数据与原始记录不符者视为不正确。 (4)慢性病报告及时率≥98% )慢性病报告及时率≥ 抽查的及时网络申报的慢性病病例数与应报告数之比
2、网络报告方法
(1)在住院、门诊、急诊、病理等相关科室,发 现规定报告的慢性病后应按“ 现规定报告的慢性病后应按“无锡市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报告卡” 性疾病报告卡”的内容和要求报告至预防保健科 (或相关职能科室),由预防保健科(或相关职 能科室)进行质量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网上申 报。 (2)各医疗单位的慢性病责任报告人,在登记门 诊日志和住院病历时应对规定报告病种的初诊和 复诊进行记录,以利于核查漏报和重报。
无锡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信 息 网络直报工作规范
一、目的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成为危害我市居 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高血压、冠 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肿瘤是危害最严 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监测获得人群 慢性病发病信息,对了解我市居民慢性病 的分布和流行特征,确定慢性病综合防治 工作的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二、职责和基本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慢性病报告责任单位, 执行职务的相关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负责对本单位新诊断慢性病病例和“死亡补充发病 )负责对本单位新诊断慢性病病例和“ 信息” 信息”病例进行网上申报,对本单位报告质量进行质控。 (3)负责对属于本辖区的病例和生命统计中包含有恶性 肿瘤死亡而无恶性肿瘤发病报告的病例进行随访、确认, 补充、订正空缺、错误信息,对确认的病例落实随访管理。 (4)对辖区内发病报告信息定期进行审核、查重、汇总、 分析,每年初对上一年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写出数 据分析报告。
三、报告内容
1、网络报告对象 所有本市常住人口(居住满6 所有本市常住人口(居住满6个月以上)中 凡经门诊、住院或普查中发现的下列疾病, 并经临床、病理、心电图、CT、 并经临床、病理、心电图、CT、X线或其 他检查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均应按本规范 进行报告
(1)高血压病(原发性): Ⅰ级,Ⅱ级,Ⅲ级。 级,Ⅱ级,Ⅲ (2)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型,隐匿 型。 (3)脑卒中: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分类。 (4)糖尿病: 1型,2型,其他。 型,2 (5)肿瘤:
四、工作流程和时间要求
1、网络申报 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医 师对应报告的病例,填写“ 师对应报告的病例,填写“无锡市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报告卡” 传染性疾病报告卡”,交给医院预防保健 科,由预防保健科医生审核无误后,统一 进行网络申报。报告时限为住院和急诊病 例为病人出院后一周内,病理科病例为病 理确诊后一周内。
五、质量控制
1、网络申报单位的质控 建立有慢性病网络报告的网络和制度,有专门部 门和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慢性病网络报告工作 的组织实施、培训、自查,注明报告和督查标记, 发现漏报应督促责任医师进行补报。对责任医师 上报的病例记录进行审核,发现有错项、漏项的 退回重新报告。建立“ 退回重新报告。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慢性病发病网络报告登记册” 中心)慢性病发病网络报告登记册”,将已申报 的记录从系统中导出备份保存,以备核查。
(2)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 )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 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 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 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 发病报告。 (3)同时患有五种病中的多个病者,按患之 病种分别予以申报。 (4)住院病例,只要发现规定报告的新病例, 不论诊断位次,均应报告。 (5)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种及以上原发恶 性肿瘤,则每种肿瘤均需分别报告。
2、网络分卡
3、随访确认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网络报告中现住址为本辖区内的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网络报告中现住址为本辖区内的 病例进行随访,以核查网络报告信息的准确性、明确病 例的户籍地址、更正补充报告信息。从网络直报系统中 例的户籍地址、更正补充报告信息。从网络直报系统中 将需随访确认的记录导出,上门或电话核实报告的信息。 对网络报告信息准确、完整的进行确认;对报告信息不 全的进行补充;对现住址准确但查无此人,以“ 全的进行补充;对现住址准确但查无此人,以“查无此 人”处理;对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种准确, 处理;对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种准确, 但现住址不对或已迁出者,补充户籍地址,更正或补充 正确的现住址,进行退卡,以再次分卡;对找不到该现 住址的也查无此人的,退卡;对确认时发现的老病人更 改诊断日期。经随访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相同,报告病 种和类型相同,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一致,并排除了恶性 肿瘤的继发或转移以及排除多部位原发等情况,可以确 认为同一名患者,即可认为是重复卡。随访确认在网络 认为同一名患者,即可认为是重复卡。随访确认在网络 分卡后一周内完成。
3、报告内容及要求
(1)报告的项目包括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 基本信息:参保卡号、住院号(住院患者,门诊 病理科报病理切片号)、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码、 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年月、实足年龄、 户口类型、户口地址、现住址、联系电话、职业、 学历。 患病情况:病种和具体分型、诊断依据、诊断日 期、诊断医院、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报告科室、 报告人。其中,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 口类型、年龄、职业、现住址、病种、病种类型、 诊断依据、诊断日期、诊断医院、报告单位、报 告日期、报告科室、报告人是必填项目
2、网络分卡和随访确认的主要考核指标 (1)及时率100% )及时率100% (2)信息完整性100% )信息完整性100% (3)信息正确率≥98% )信息正确率≥ (4)重复卡百分比≤2% )重复卡百分比≤
2、随访确认单位的质控 建立社区随访确认的网络和质控制度,明 确责任人、随访方式和工作时限。保留随 访确认的记录以备核查
六、工作指标要求 六、工作指标要求
1、网络报告单位的主要考核指标 (1)慢性病漏报率≤2% )慢性病漏报率≤ 抽查的慢性病病例漏报数占应报告数之比。 (2)慢性病报告数据完整率≥80%。 )慢性病报告数据完整率≥80%。 抽查报告的慢性病病例中完整的记录占已报告数之比。 注:除网络申报中必填项外的身份证号、学历、婚姻、联 系电话缺一项数据者视为不完整。 (3)慢性病报告数据正确率≥98% )慢性病报告数据正确率≥ 抽查慢性病网络报告正确数占应报告数之比。 注:一项数据与原始记录不符者视为不正确。 (4)慢性病报告及时率≥98% )慢性病报告及时率≥ 抽查的及时网络申报的慢性病病例数与应报告数之比
2、网络报告方法
(1)在住院、门诊、急诊、病理等相关科室,发 现规定报告的慢性病后应按“ 现规定报告的慢性病后应按“无锡市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报告卡” 性疾病报告卡”的内容和要求报告至预防保健科 (或相关职能科室),由预防保健科(或相关职 能科室)进行质量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网上申 报。 (2)各医疗单位的慢性病责任报告人,在登记门 诊日志和住院病历时应对规定报告病种的初诊和 复诊进行记录,以利于核查漏报和重报。
无锡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信 息 网络直报工作规范
一、目的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成为危害我市居 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高血压、冠 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肿瘤是危害最严 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监测获得人群 慢性病发病信息,对了解我市居民慢性病 的分布和流行特征,确定慢性病综合防治 工作的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二、职责和基本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慢性病报告责任单位, 执行职务的相关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负责对本单位新诊断慢性病病例和“死亡补充发病 )负责对本单位新诊断慢性病病例和“ 信息” 信息”病例进行网上申报,对本单位报告质量进行质控。 (3)负责对属于本辖区的病例和生命统计中包含有恶性 肿瘤死亡而无恶性肿瘤发病报告的病例进行随访、确认, 补充、订正空缺、错误信息,对确认的病例落实随访管理。 (4)对辖区内发病报告信息定期进行审核、查重、汇总、 分析,每年初对上一年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写出数 据分析报告。
三、报告内容
1、网络报告对象 所有本市常住人口(居住满6 所有本市常住人口(居住满6个月以上)中 凡经门诊、住院或普查中发现的下列疾病, 并经临床、病理、心电图、CT、 并经临床、病理、心电图、CT、X线或其 他检查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均应按本规范 进行报告
(1)高血压病(原发性): Ⅰ级,Ⅱ级,Ⅲ级。 级,Ⅱ级,Ⅲ (2)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型,隐匿 型。 (3)脑卒中: 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分类。 (4)糖尿病: 1型,2型,其他。 型,2 (5)肿瘤:
四、工作流程和时间要求
1、网络申报 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医 师对应报告的病例,填写“ 师对应报告的病例,填写“无锡市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报告卡” 传染性疾病报告卡”,交给医院预防保健 科,由预防保健科医生审核无误后,统一 进行网络申报。报告时限为住院和急诊病 例为病人出院后一周内,病理科病例为病 理确诊后一周内。
五、质量控制
1、网络申报单位的质控 建立有慢性病网络报告的网络和制度,有专门部 门和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慢性病网络报告工作 的组织实施、培训、自查,注明报告和督查标记, 发现漏报应督促责任医师进行补报。对责任医师 上报的病例记录进行审核,发现有错项、漏项的 退回重新报告。建立“ 退回重新报告。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慢性病发病网络报告登记册” 中心)慢性病发病网络报告登记册”,将已申报 的记录从系统中导出备份保存,以备核查。
(2)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 )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 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 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 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 发病报告。 (3)同时患有五种病中的多个病者,按患之 病种分别予以申报。 (4)住院病例,只要发现规定报告的新病例, 不论诊断位次,均应报告。 (5)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种及以上原发恶 性肿瘤,则每种肿瘤均需分别报告。
2、网络分卡
3、随访确认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网络报告中现住址为本辖区内的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网络报告中现住址为本辖区内的 病例进行随访,以核查网络报告信息的准确性、明确病 例的户籍地址、更正补充报告信息。从网络直报系统中 例的户籍地址、更正补充报告信息。从网络直报系统中 将需随访确认的记录导出,上门或电话核实报告的信息。 对网络报告信息准确、完整的进行确认;对报告信息不 全的进行补充;对现住址准确但查无此人,以“ 全的进行补充;对现住址准确但查无此人,以“查无此 人”处理;对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种准确, 处理;对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种准确, 但现住址不对或已迁出者,补充户籍地址,更正或补充 正确的现住址,进行退卡,以再次分卡;对找不到该现 住址的也查无此人的,退卡;对确认时发现的老病人更 改诊断日期。经随访核实患者的基本信息相同,报告病 种和类型相同,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一致,并排除了恶性 肿瘤的继发或转移以及排除多部位原发等情况,可以确 认为同一名患者,即可认为是重复卡。随访确认在网络 认为同一名患者,即可认为是重复卡。随访确认在网络 分卡后一周内完成。
3、报告内容及要求
(1)报告的项目包括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 基本信息:参保卡号、住院号(住院患者,门诊 病理科报病理切片号)、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码、 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年月、实足年龄、 户口类型、户口地址、现住址、联系电话、职业、 学历。 患病情况:病种和具体分型、诊断依据、诊断日 期、诊断医院、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报告科室、 报告人。其中,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 口类型、年龄、职业、现住址、病种、病种类型、 诊断依据、诊断日期、诊断医院、报告单位、报 告日期、报告科室、报告人是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