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法和新准则存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税法和新准则存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在 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 1号——— 存货》着重 解决了存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 》着重解决存货的计税基础、扣除、纳税调 整和损失的税务处理问题。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存货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联系与区别。
1
一、存货的范围与确认 企业的存货通常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 商品、 周转材料等。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 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存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 存货的范 围与确认是一致的。
…一
、存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
在会计处理上,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和 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 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的加工成本, 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 造费用。
制造费用,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 制造费用的性质, 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 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产品, 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 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
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 目前场
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的价值确定,
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在税务处理上, 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支出作为计税基础。
外购存货按购买价款和相关税 费等作为计税基础。
投资者投入的、 接受捐赠的、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债务重组取得 的存货,按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计税基础。
1 I6 @- }* j" Y0 l2 h9 J
盘盈的存货按重置完全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会计处理上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税务处理上 要作为其他收入计入应税收入。
5 g* N, s5 w B2 V
三、存货的后续计量与扣除
在会计处理上,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 实际成本。
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 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 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劳务的成本,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对于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五条规定,企业领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各项存货的使用或者销售,其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方法中选用一种。
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
…
存货准则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原理
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也与税法
趋同。
四、存货的期末计量与纳税调整…
在会计处理上,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
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的,超出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所得税不考虑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情况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要进行纳税调整。
存货跌价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要做纳税调增处理。
对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计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计的金
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时,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应允许企业作相反的纳税调整。
五、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
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发生的存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存货的账面价值是存货成本扣减累计跌价准备后的金额。
存货盘亏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存货发生的损失包括有关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类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发生的盘亏、变质、淘汰、毁损、报废、被盗等造成的净损失。
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应在有关财产损失实际发生当期申报扣除。
存货的盘亏、报废、毁损和被盗损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存货盘点表;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
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残值情况说明;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
对被盗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目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4)
(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4)
(二)................................................................................................................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5)
(三)................................................................................................................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
(一)................................................................................................................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5)
(二)................................................................................................................ 公允价值的获取6
(三)................................................................................................................ 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7)
(四)................................................................................................................ 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0)
(一)..................................................................................... 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
(二).......................................................................................................... 统一的度量标准11
(三)........................................................ 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
(四).................................................................... 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
(五).....................................................................................................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
参考文献 (15)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
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
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写作提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
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
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
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以下就是我的论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
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
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
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全额计提情况:
①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②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的固定资产;
③已遭损毁,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④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已
经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
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
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
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
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固定资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的时间“年度终了”较好掌握,但是“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使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可以随意制定计提时间,造成虚假信息泛
滥,误导投资,也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
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
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
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是不会被出售或处置的,因此,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与其特定主体价值的计量是无关的,其价值取决于其未来所能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折现值。
即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其特定主体价值是不一样的。
因此,如果笼统的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取其高者,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在单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和经营管理水平下降的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能会大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可能大于现值,此时,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来看,
企业应该以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提资产减值,这正是投资者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但是,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完全可以已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由不计提减值,而不对现值进行估计。
而此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资产价值不仅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损害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获得的信息本身可能就是不完整的,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造成了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较大,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来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准确性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但是,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很难把握。
主要表现在:
1、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如设备购置、厂房构建的预测;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固定资产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如处置收入、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的预测。
而这些预测,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管理当局具有较高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对于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占据着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
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
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不会单设部门去管理现金流量,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造成不确定,带来数据失真的后果。
2、合理折现率的计量难度大。
新准则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
必要报酬率。
”因此合理的折现率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价值。
要求合理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反映该项资产特定风险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项市场利率难以取得,也可以采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替代利率可以是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借款利率。
调整时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
这样一来折现率成了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客观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特定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
这样做企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
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等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很重要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未来现金
流量、折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
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
尽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使用
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要企业真实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少交所得税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为踌年度利润调节留出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
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1、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自身的动机,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或向银行贷款,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企业利润,不能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反映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来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来得到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