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比较高矮和长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境创设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
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
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
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
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
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
一活动,即贴
进生活又提高
了学生学习兴
趣,创设了良
好的学习氛
围。
探究与体验1、师:刚才老师和一
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
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
比高矮吗?注意比完
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
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
全班学生互相
比高矮,全然
汇报交流,比
较结果。
让学生亲自比
较,广泛交流,
认识高矮,充
分体现学生的
主体性,达到
人人参与的目
的。
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学生自由发
言。
小组讨论,全
班交流。
结合学生身边
熟悉的事物进
行比较,认识
长短,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
趣。
引导学生
寻找生活中的
事物进行比
较,体现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
活。
实践与应用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
了比较高矮,现在,我
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
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教
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
言的。
2、完成“练一练”第1
题:出示第1题图,提
问:哪座房高?哪座房
矮?还可以拿什么进
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
哪条绳长?哪条绳
短?
第3题:
(1)出示图,提问:
哪条绳长?哪条绳
短?
(2)教师拿出3根线
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
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几名学生到前
面进行排队活
动,然后大家
一起来交流和
讨论排队的情
况。
学生认真观察
画面,全班交
流。
学生自由
回答。
学生自
由回答。
持怀
疑态度的学生
可亲自验证。
学生直接回
答。
排队的实践活
动,即能帮助
学生体会高和
矮都是相比较
而言的,又能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练一练中的题
目,通过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
画面,实际演
示等方式,引
导学生大胆讨
论,全班交流,
从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认
真观察、善于
思考的习惯。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
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
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
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
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