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篇一:《咬文嚼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
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I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I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
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
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作者
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研究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研习课文:
一、让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咬文嚼字的意思。

总结: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二、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总结:
(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三、朱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1―5段中,作者都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郭老改字院(1)、郭沫若改字――文字与感情有关。

若虚改“李广射虎”(2)、王若虚改《史记》――文字与情感有关。

韩愈“推敲”(3)、韩愈改诗――文字与意境有关。

四、找朗读好的同学读第一段。

找出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1、“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没有骨气的文人”好在何处?(让同学们在下面大声的读这两句,体会不同)
总结:
“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增强了语气。

所以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情感才随之而变。

引导:句式。

2、对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总结:
(1)“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并不适宜。

(2)“是”在逻辑上是联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

3、朱先生想告诉我怎样的道理?
明确: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五、找同学读第3段。

1、翻译《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和改动以后的两段。

明确:原文――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射它,射中了石头,箭头进入石中,走近一看,原来是石头。

就又再射大石,最终也未能再射入石中了。

2、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原文属于细节描写,比较生动;改动以后,优点是变得简洁,
缺点是没有了细节描写,只是简单的叙述,缺乏生动的感觉。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其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开“史家之绝唱”,比如学过的《鸿门宴》对樊哙的描写,怒发冲冠,非常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

古人有“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两种用笔方法,所以什么时候惜,什么时候泼,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自信斟酌。

六、找同学读第5段。

(重点分析)
朱先生是怎样“推敲”的?
僧推月下门
自掩自推真自在,人言冷寂我独闲。

僧敲月下门
随缘剥啄惊宿鸟,月下来僧扰梦清。

如果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贾岛而是你,你觉得哪个字更好?
明确:学生可以说推,敲,也可以说其他的字,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写作过程中文字的斟酌,只要符合想要表达的情感就可,这种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

小结:以上作者从句式、字数、字眼三个角度阐述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总的来说他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语言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思考题:下面两种意境,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轻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轼
总结:在写作中,联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如果和大家想的一样了,那就没有意思了,(联系高考)。

联想走入习惯的渠道以后就会产生“套板反应”,就如第七段所写的,找同学读课文(从第七段开头到“就是套板反应”)。

篇二:《咬文嚼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汉语中出现的错别字的原因。

2、掌握避免错别字的几种常用方法。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避免错别字的几种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

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二、互动
1、试试你的火眼金睛
下面是从一些报刊中摘下来的句子,请同学们找一找里面的错别字。

①聆听时代的蛩音。

(某报“社会周刊”一篇文章的标题)
②采用先进的“快思逻辑”系统,就算是量度微弱或不规则的脉膊,也准确无误。

(广告)
③笔者又送上特地带来的糖果,主人赶紧接过又马上贡奉在祖先排位前。

(《探访洞穴民》)
④我们登上了。

的主峰,登高远望,一揽众山小。

(图片说明)
⑤以我之薄力是图劳的,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这小园的消失。

(《永久的挽歌》)
⑥本刊的发行量在全国文化综合类期刊中始终高踞榜首。

(《本刊重要启事》)
⑦轻时局部凸起,略带搔痒。

2、下面是友发的帖子,请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偶刚到米国,举目无亲,经常555。

无意中在网上遇见一只大虾,是个帅气的哥哥,他是一论坛斑竹,很有才气,风流周党,酱紫,偶这只菜鸟很快和他成了好朋友。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以上这些现象?
4、导致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
5、怎样消灭错别字?
三、课堂小结
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语言,但每年有25种语言消失。

有人估计,到本世纪末90%的语言可能会灭绝。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提出警惕“语言入侵”、“文化入侵”的问题。

许多国家在维护民族语言方面,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

1992年,法国国会郑重地把“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句话加入到法国宪法中。

1994年,法国又出台了新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而且法语字母不能小于原文。

2000年,波兰制定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

2001年,普京总统就签署一项要求维护俄语“纯洁性”的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

篇三:《咬文嚼字》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
学生推举__。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
生:也有。

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

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没有啊,那太不好了。

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生:装修。

师:对,装修。

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
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应该。

师: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绍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

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投影目标
师:好,我们说,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打投影:学习目标:
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四、切层概括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
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同意。

接受这个道理比较简单,好了,这节课目的达到了,怎么?下课吧?
生:下课?
师:接受这个观点容易,知道是什么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怎么办。

师:对。

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

对,咱们还要从大学问家那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师: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五、具体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
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师:好。

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

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

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