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相关推荐
汉语欧化语法的历史与现状论文
摘要:汉语语法的欧化,可说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法》的学习,从欧化历史回顾、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和利弊四个方面考察了汉语语法的欧化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欧化将日益普遍,汉语的语言传统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欧化现象研究现状利弊
0 引言
王力是我国第一位精心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他在40年代初所著的《中国现代语法》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从六个方面对新文化运动以后汉语的欧化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书中对“欧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

”近年来,何自然、吴东英、谢耀基、石定栩等不少学者也发表有关文章和著作,列举了近年来香港报纸中汉语句子在句法层面上的一系列变化,并认为这些变化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自从西方语言进入中国后,就存在了“欧化”的问题。

王力将文法的欧化视为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

后来有观点认为,促成现代汉语尤其书面语的面貌和精神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当年所提出的欧化。

欧化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打通了一条宽广的大路,为它的壮大提供了支持,这是不能否认的。

1 欧化的表现
1.1 句子延长“句子的延长也是欧化文章的一种现象。

”通过连接词把句子延长,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而汉语无需使用或较少使用联结成份,因此趋向于使用短句。

然而现代汉语文章里的句子却越来越长,长句越来越多,使用长句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文风。

尽管这种句子明显是欧化了的,但同时又有被汉语“同化”的味道,因为它被标点
符号“化整为零”,又用了连接词,因而也算一种规范的汉语句子。

汉语句子无节制地延长,是人们在翻译中模仿印欧语句子的结果。

翻译者顺着翻译,比先理解原文再按汉语习惯去写要容易得多。

但也不可否认,有的翻译者刻意模仿外文句子结构,殊不知久而久之,渐成风气,以至损害了汉语的传统。

1.2 可能式与被动式汉语的“可能式”原本是从英语直译过来的,是欧化的,因为它与汉语的“可”字不同。

王力先生认为把He may come tomorrow译为“很可能地他明天就回来”比译为“他可能明天回来”要顺口些,但以现在看来情况恰恰相反。

由此可见,有些欧化的形式,现代人恐怕已经难以分辨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舶来品了。

汉语的被动语态所叙述的原是不如意或不希望的事。

“被动式所叙述的是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并非一切的叙述都可变为被动句。

”王力还指出:直到现在,“被”字句的动词,大多数仍是表示不如意或不愉快的动作。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就相当高,没有语义上的限制,可以用来表示褒义、贬义、中性三种。

自从西方语法进入以后,其使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因为“西文里如意的事或企望的事也都可用被动式,于是凡西文能用的,中国人也跟着用(尤其是翻译),许多从前不说的话也跟着说了。

”下面是当年王力先生列举的不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欧化句子,恐怕在今天没有谁看着不习惯了:
他被选为会长。

昨天捉着的嫌疑犯,经警察局证明无罪,已被释放了。

1.3 连接词连接词在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随处可见。

然而,汉语本来并不是这样。

汉语因为没有繁复的变位、变格以及形态变化,所以汉语词语的结合不受形态成分的约束,而更多地受语义因素的制约,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手段往往不靠语法,而靠语义条件,这是所谓的“意合法”。

英语的造句方法是形合法,连接词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汉语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比以前更大量地、更频繁地使用连接词。

尤其是学术性著作中,连接词成为不可缺少的联结手段,如:倘若将“超然治学”与“学术治国”,“舆论干预”与“直接参
政”作为分别对待学术与政治态度的两组模式,那么西方知识分子的选择截然相异;他们一方面是为学术,另一方面又以舆论参与国家政治,因而他们可以实现对双重角色的整合认同。

(许纪霖:《智者的尊严》)
这段文字里如果没有“倘若”,“那么”,“因而”等连接词,就是一盘散沙。

联结成份的欧化现象在理论性的作品中比较常见,这恐怕也与科学技术多从欧美引进有关。

学术性著作按原来的形式从西方文字翻译过来,久而久之便成为汉语认可的一种模式。

然而,这种受连接词限制的结构会增加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对于科学技术而言,要比未欧化的汉语更确切一些。

1.4 定语和定语容量王力先生在书中提到汉语中出现的长定语,并认为这是中文欧化的结果。

在现代报刊杂志中,长定语前置变得非常普遍。

“目前的白话文,不知何故,几乎一律前饰,似乎不懂后饰之道。

”但长定语包含一个较长的修饰成分,大多出现在像徐志摩和周树人等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学者的文章中,且尚未普及使用。

长定语在英语中普遍常见。

在汉语中,定语通常置于中心名词之后。

“依中国语的习惯,次品如果很长,总是放在其所修饰的首品后面。

只有那些极度形容词(如‘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天打雷劈五马分尸的’),才放在首品的前面,使文气更生动些。

现在欧化的文章却不然了,不论是否极度形容词,一切的修饰次品都放在其所修饰的首品的前面。

”因为先说出了首品,它的修饰品无论怎样长,附在后面,就不觉得累赘了。

通常,汉语的长定语后置,逗号将长定语隔开,使其成为句法上简练的小短句。

如:
这个孩子白白胖胖的,圆圆的脸蛋儿,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欧化的语法还有不少,在此不能一一加以比较。

进入新世纪,我们发现,欧化的语法现象之多、速度之快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昔日的欧化语法逐渐变成汉语的规范结构,很多欧化句也已经被吸收为标准的汉语。

反观今日的欧化句,是否会“约定俗成”,成为汉语的规范结构呢?
2 欧化的研究现状
继王力先生之后,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称“语法欧化的趋势是很自然的',一切反对力量都遏止不住这个潮流”,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再版序文中,也特意讨论了处理欧化句子的语法这一问题。

但是50年代初以后,大陆学者很少有该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

直到1990年谢耀基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概论》出版,对汉语欧化问题的研究才有新的进展。

汉语的欧化在提出时曾得到广泛支持,但随着欧化的日益加剧,对欧化这一话题的讨论反而逐渐归于沉寂了。

今天,当英语以排山倒海之势深入到我们生活各个领域的时候,重提欧化问题在语法研究上是必要的。

欧化的词语极易流行,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欧化的语法则往往处于一种半隐蔽状态,是潜移默化的。

研究语法的人向来不愿意对欧化的语法表示赞同还是反对,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中国语法学界才渐渐发出变革的呼声。

随着文化的交流,各种语言互相渗透。

英语及其他西方语言的进入给汉语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然而,统观百年来的汉语外语的语言交汇,我们会发现,汉语与印欧语的关系远非互补、互相渗透的关系,而是大有向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结构靠拢之势,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传统,无论多么发达,那只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任何一种语言特点的丧失都将是人类语言文化的悲哀。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王力.中国语法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黎锦熙.新著国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1.
[4]高更生.长句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3.
[5]张明林.汉语的欧化——历史与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2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