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一、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的习惯是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内容。
数学学科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1)会思考
会思考就是要求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
如“半径”和“直径”,“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
通过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自如,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
(2)会提问
发现和寻找思维上的困难、疑惑,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课堂里向教师发问,这就是提问。
“学者须要会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
积极提问是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学习习惯。
(3)会笔记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将在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习以为常。
(4)会“发现”
这里的“发现”指是寻找规律,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
形成由“试算——归纳——猜想——论证”学习模式。
还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拓展思路,学会和运用“引出问题——形成猜想——演绎结论——知识运用”等科学思维方式,养成“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课外作业的习惯
课外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复习、口头、书面作业、预习等。
(1)复习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
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们在课后安排作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二是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明确这两点是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
我们应时刻记着“我们做题的目的是提高对知识掌握水平”,切忌“为了做题而做题”。
(2)作业习惯
课外口头和书面的作业是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来体验学得的知检查,能订正、改正作业的错误,书写整洁、有条理。
(3)预习习惯
预习,是对将要在课堂内学习的知识预先进行学习。
这是应用已有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学习过程。
不仅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所要遇到的困难有所了解,便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要的是这种自学的过程锻炼了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探索中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得到了加强。
三、测试、检查的习惯
学校的测试、检查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习起到评价、诊断、反馈、激励作用。
在测试、检查中都有一个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水平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是以良好的应对测试、检查习惯作为必要条件。
良好的应对测试、检查习惯主要有认真复习、认真审题、认真思索、认试、检查前的复习,能把一阶段的知识加以系统化、深化,弥补知识的缺陷,进一步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何培养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篇2]
(1)培养学生听课的习惯。
要用“心”、用“脑”去听课,要进入角色去听课,这样才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思想才不会开小差。
要听出老师上的新知识,复习的旧知识,要注意易错之处和老师上课的重点、难点,听出老师的解题方法、技巧,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问题。
边听边想,想到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和不懂之处,想一想老师的解题方法与自己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看到什么知识点就要想到有关的性质、定理、公式等,要紧跟老师的思维一起运转。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回答问题时,要排除心理和思想负担,不能怕别人笑话。
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地、毫无顾虑地回答自己所想的东西,回答对也不骄傲,回答错,也不责怪自己,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学习精神,敢于面对失败,大胆发言,踊跃发言。
(2)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上课做笔记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板书进行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对听课中得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它包括教师的思维方法和学生本人思考的过程和成果以及所存在的疑难。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做笔记的过程是语言操作过程,也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做笔记还能使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养成处处思考、时时思考、寻根究底的良好习惯。
观察数学图形要“观思”结合,听课要“听思”结合。
做完题后要反思,不懂的问题要长思,概念规律要深思,关键知识要细思。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观察做到有序性、全面性。
第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如观察教具演示和数学实验,观察数学模型、函数图象、几何图形。
通过以上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形成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的敏锐的观察力。
(4)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习惯。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富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方案,用批判性思维、怀疑的目光审视整个教学、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提出反面意见,在问题
讨论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争辩,在作业中发现学生不“循规蹈矩”的创新解法要给以表扬。
向学生介绍数学史上因“怀疑真理、异想天开”而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学生向前人挑战,打破学生对科学家的迷信,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2. 初中学生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
本课题旨在探索提高初中学生课堂数学学习习惯的要求、内容、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