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案
【课标要求】
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自主学习】
1、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 性相近也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 和谐的人际关系
B 礼貌待人
C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3、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①主张应该“敬鬼神”②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③否认
天命鬼神的存在④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
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7、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8、“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
A 孔子的“仁”学思想
B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C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D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9、“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
”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
观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10、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 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思维导图】
【教师解析】见幻灯片
1—5:CCABA 6—10:ABDCD
11、:(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扩张希望按周礼把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或适应和维护西周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维护奴隶制度。
(3)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教材拓展】
1,孔子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仁"。
《论语》中“仁”字出现105次。
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
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表现:
对统治者: “爱人”“为政以德”民本
对普通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礼”.《论语》中“礼”字出现75次。
狭义:周礼(分封制、宗法制)
广义: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基本方法;第一,“克己复礼”
第二,“正名”,即按周礼,将混乱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名分矫正过来.
思想之三,中庸思想“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仁”“礼"“中庸”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人道
3、万世师表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1)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第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2)成就: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
总结了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孔门弟子世称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
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
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4、泽被东西
(1)变迁: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课中探究: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
要纠正这种时弊,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的权威。
孔子希望人们“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也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
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通过几幅图片“孔子在中国”和“孔子在世界”,由学生得出认识。
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外在的等级制度、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
“人而不仁,如礼何?" 只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便是仁!“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
2、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包含哪些耐人寻味的哲理?
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
以柔克刚以德报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欲擒故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功成身退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