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面积最接近,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000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东在乌苏里江;西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北在黑龙江;南在南沙群岛。
3.
4.
⑴东临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⑵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5.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6.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级是县(自治县、市);第三级是乡(镇)。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我国现阶段共有34个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形状。(P6-7)
8.我国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最东的省区都是黑龙江省,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在热带的是海南省。
9.★浙江省的邻省是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沪、苏、皖、赣、闽)。
10.★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省区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云或滇、桂、粤、台)。
11.201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的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12.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13.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5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5%,少数民族约占8.5%。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15.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第二课山川秀美
1.我国的地形类型:山地(所占比例最大33%)、平原、高原、丘陵(所占比例最小10%)、盆地。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我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位于第一级阶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四川盆地(其中的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东南丘陵
3.★请掌握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P11图5-13)
4.°,自西向东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我国最典型的地势三级阶梯分布)(P13图5-16)
5.地势对我国气候、人口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气候)
(2)人口东密西疏;(人口)
(3)我国的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河流)
6.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请掌握我国气候的类型及分布P14图5-18)
7.
8.
⑴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⑵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造成灾害。(夏季风过强,北涝南旱;夏季风过弱,南涝北旱。冬季风强烈会暴发寒潮。)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线以东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以西为非季风区。(P15)
10.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11.杭州(余杭)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杭州(余杭)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13.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P22图5-30)
2.
3.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很大作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请掌握哪些省区属于西部。(P26图5-36)
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煤东送)
7.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战略。通过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8.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南——上海市,经过的省(区、市):新、甘或陇、宁、陕或秦、晋、豫、皖、苏、沪。(图册P22)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地理位置:台湾处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连接地带。西望大陆,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
2.范围:台湾由台湾岛(主体)、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组成,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自然环境:
(1)地形:山地、丘陵、平原;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西部低。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浊水溪(河流),日月潭(湖泊)
4.台湾的美称:天然植物园(樟树)、蝴蝶王国(阔尾凤蝶)、水果之乡(热带水果)、东方糖库(甘蔗)……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1.小兴安岭山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山地地形,适合林木生长;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比较湿润。冷湿的气候,孕育了茂密的红松林。
3.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甘(陇)、宁、陕(秦)、晋。
4.黄土高原的气候带有明显的过渡性。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温带季风气候)。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图册P29)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少。
(2)人为原因: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保持水土;(2)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建挡土坝。
6.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