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虽有嘉肴
【出处】礼记【年代】战国时代
【观点】实践出真知。
【原文】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
⑴本节选自《学礼》。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XXX,记录XXX 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⑵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⑷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qiang):督促自己,加强研究。
(8)学(xiao)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
前一个学,同“斅”,解释:教育别人;后一个学指向别人研究【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食品,不品味,不晓得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研究,不晓得它的好处。
以是研究之后才晓得的不足,教人之后才晓得有不懂的地方,晓得了不足,这样当前就可以自我反省;晓得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以是说教和学是相互增进,配合提高的。
【解读】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研究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XXX所说的,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申明下列句中的词。
(1)虽有佳
肴虽:佳:
肴:
(2)XXX,不知其旨也食:旨:
(3)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至道: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
(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本文说理逻辑周密,层次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1.(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
2.讲授相长。
人研究之后就会晓得不足,晓得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晓得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增进,相辅相成的。
3.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虽有佳肴》导学案
研究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类论著的全集,共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
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笔墨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标及感化,教育和讲授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砚之间的关系。
自立研究: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
⑦讲授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
⒀其此之谓乎()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
XXX,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
学学半古义:()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讲授相长也。
.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
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概念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从研究的角度,“讲授相长”可以给我们如何的启示?试联合研究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讲授相长”与“学学半”的不异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虽有嘉肴答案
配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立研究: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4)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jiá)(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②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到达顶点
....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
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
⒁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XXX:虽然
.
XXX,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
学学半古义:教今义:研究
.
5、翻译下列句子。
(4)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味,也不晓得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研究,也不晓得它的好处。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研究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类论
著的全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躲藏一个撒布至今的成语是讲授相长。
.
合作探究:
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
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
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XXX,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XXX,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研究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研究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研究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研究,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研究、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