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布朗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的布朗运动
关舒月; 张明; 张师平; 吴平
【期刊名称】《《大学物理》》
【年(卷),期】2019(038)006
【总页数】8页(P48-54,59)
【关键词】布朗运动; 油滴实验; 朗之万方程; 运动轨迹
【作者】关舒月; 张明; 张师平; 吴平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52.1
密立根油滴实验可以测定电子电荷量,从实验上验证了电荷的不连续性,且实验设计简单巧妙,实验结果精确,是一个著名而有启发性的实验,被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为十大最美物理实验之一[1].因测定电子电荷及对光电效应方面的卓越贡献,密立根本人也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半
径为亚微米级,难以直接测量,故测量一定距离油滴匀速下落的时间来计算油滴半径.考虑到当油滴半径较大时,下落时间很快,时间难以测准,且油滴所带电荷量
可能较多,不利于计算所带电荷量[2-4];当油滴半径很小时,布朗运动可能较强
烈[5,6].通常文献凭实验经验建议选择下落1 mm时间在10 s左右的油滴[7-9].
但很少有文章对布朗运动对油滴实验的具体影响进行专门的讨论.本文将定量分析
油滴的布朗运动对下落时间的影响,给出不同半径油滴下落的运动轨迹.
1 油滴下落轨迹的实验测定
1.1 密立根油滴实验原理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测出了电子的比荷(又称荷质比). 随后,汤森德、汤姆孙、威尔逊先后直接测定了电子电荷量.在1909年到1917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实验所用水滴改为油滴并对实验装置做了重大改进,最终得出了电荷是量子化的重要结论,并准确地测出了电子所带电荷量1.6×10-19 C[10].
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油滴从喷壶中喷出时会因摩擦而带有电荷,通过极板上方
中央的小孔进入极板之间.
油滴平衡时受力分析图
油滴匀速下落时受力分析图图1 实验原理示意图
设油滴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空气密度为σ,空气黏
度为η.调节极板间电压使油滴静止,此时油滴受重力、电场力及空气浮力而达到
平衡状态,若板间电场强度为E,则有
(1)
当极板之间不加电压时,由于空气的黏滞性,油滴会匀速下落,此时油滴受重力、空气浮力及空气阻力而达到平衡状态,若油滴下落速度为v,则有
(2)
其中,α为空气阻力与油滴下落速度的比例系数.根据斯托克斯关系:
α=6πηr
(3)
设油滴下落距离为h,油滴下落速度可根据下落时间求出,即
(4)
考虑到油滴非常小,空气已不能看作连续介质,空气的黏度应修正为[11]
(5)
其中,b为修正常数,p为空气压强.
这样,油滴所带电荷量q可表示为
(6)
由此式可知,准确测量下落时间t对油滴带电量q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1.2 油滴下落轨迹的实验测定
本文使用了成都世纪中科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KY-MLG-6 CCD显微密立根油滴仪,分别测量并拍摄下了4组油滴下落的过程,这4组实验选择的油滴下落时间分别为22.05 s、31.35 s、32.76 s和46.56 s,通过对下落过程中油滴位置的读取,做出了油滴下落过程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油滴下落1.6 mm时,由布朗运动引起油滴水平位移大约在0.01~0.1 mm之间,随着油滴半径的减小,油滴的布朗运动变得显著,当油滴下落时间至46.56 s时,布朗运动引起的油滴水平位移接近0.1 mm,看上去油滴的布朗运动已经十分剧烈,但布朗运动对下落时间的影响难以通过实验直接观察,本文将在下文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下落时间为22.05 s
下落时间为31.35 s
下落时间为32.76 s
下落时间为46.56 s图2 油滴下落过程的运动轨迹
2 对油滴下落过程的理论分析
为了讨论布朗运动对油滴运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油滴的下落模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可将下落的油滴看成圆球,下落过程中受重力,空气浮力,空气分子碰撞的作用力,以及由于空气的黏滞性产生的阻力.设油滴的半径为r,油的密度为ρ,在时刻t油滴的位移为x(t),油滴受到空气分子碰撞的作用力为f(t),空气的密度为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油滴的运动方程为
(7)
方程等式右侧的第二项为油滴的重力与其受到的空气浮力之差,第三项为油滴在空气中运动所受到的黏滞阻力,其方向与油滴速度方向相反.
根据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中解的叠加原理,可将式(7)拆分为两式:
式(8)即为不存在其他外力时的朗之万方程.
对于一维情况下的朗之万方程,方均位移已有精确解,在长时间极限下,可以写为[12]
(10)
其中,k为玻耳兹曼常量,T为温度.位移的均值为
(11)
取布朗粒子运动起始点为零点,等式右侧第一项为0,对于本文所研究的油滴,在释放前已经达到布朗运动稳态,即且一项接近于1. 故可以忽略式(10)右侧的第一项.
对于式(10)右侧第二项,在本文研究的体系中,在10-7~10-5 s数量级,油滴运
动时间间隔在101~102 s量级,可以认为
基于以上分析,可将式(10)写为
(12)
将上式推广到三维情况,可以得出式(8)的解为
(13)
其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η′为修正后的空气黏度,根据爱因斯坦关系,称为扩散系数,矢量x1方向随机.
由式(9)解出油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速度(设初始条件v2(0)=0):
(14)
由于空气的黏滞性,油滴运动一小段距离后就要做匀速运动. 油滴进入匀速运动前的变速运动时间非常短,在10-4s数量级[8,9],因此可以认为油滴在下落至零刻度线后,v2基本不变,
(15)
从而
(16)
将x1与x2矢量叠加,x1与x2在球坐标系下表示如图3所示.
图3 球坐标系下x1和x2示意图
经历时间t后,油滴距初始位置
x=-x1cos θ+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