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行策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顾全大局、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镇各族儿女,统筹协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社会氛围,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更加牢固。
用好“民族团结+组织建设”指挥棒。
茶卡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责任,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始终将民族团结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注重责任落实。
切实落实“一把手”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人负责民族团结创建日常工作。
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专题安排部署会,党委会听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报告,研究部署民族团结工作。
二是注重组织健全。
及时调整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党委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全镇上下参与”的工作格局。
三是注重督导检查。
把创建目标纳入村(社区)“两委”绩效考核范畴,创建工作成效直接与村(社区)干部报酬挂钩,力争做到考出压力、考出差距、考出成效。
吹响“民族团结+生态文明”集结号。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各族人民人居环境质量,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开展各项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一是充分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动员镇区党员、志愿者、各族群众共同常态化参与周四环境清洁日行动,充分体现全镇各族群众为建设“美丽茶卡”发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
二是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
更新河(湖)长制通讯录,安排部署我镇河(湖)长制工作,对河(湖)长制相关工作进行宣传普及,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担起河湖管理保护的源头责任。
结合实际,制定《茶卡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对林长制工作做出详细安排部署,明确目标,细化措施。
设立镇、村两级林长,明确各级林长任务分工及主要职责,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
制定巡查机制,按月通报巡查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林长制工作落实到位。
唱响“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致富曲。
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着力推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巧借茶卡盐湖旅游快速发展的“东风”,依托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茶卡羊”资源禀赋、借助于镇区的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形成了以扎布寺村蒙根达来产业园、巴里河滩村家庭宾馆、塔拉村双峰驼养殖、乌兰哈达村木屋客栈和茶卡羊旗舰店等实体产业为主,村级资金入股分红和出租门面商铺发展物业型经济
为辅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发展模式,达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双赢”,不断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答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责任卷。
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校园全覆盖,筑牢意识形态工作教育的主阵地,茶卡镇有效利用各种校园资源,创新活动载体,以课堂为载体,深入融合民俗文化,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校园活动,如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音乐等课堂,通过开展民族知识、知识竞赛、民族趣味运动等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高了师生的民族素养,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树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我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显特色,见成效。
奏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号。
茶卡镇强化工作举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矛盾纠纷排查、平安建设等工作,为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名镇及为全镇各族群众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
大对旅游客运、货运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和民宿、餐饮单位是否存在欺行霸市、虚假广告、价格欺诈、非法经营及卫生情况的排查力度,对卫生不合格餐馆,进行
查封整顿处理。
二是结合1号文件宣讲和党史学习教育,联点领导、包村干部下村宣讲,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两委”班子成员入户宣传,并发挥民族干部作用,深入田间地头、牧区草原,用通俗易懂、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把被动听课变成了双向沟通的“话家常”,让牧民群众听得懂、乐意听、记得牢。
截至目前,共集中宣传17次,宣传彩页2600多张、悬挂横幅37条、宣传牌8块。
画好“民族团结+传统文化”同心圆。
一是挖掘和弘扬了茶卡马背文化、草原文化、民俗文化,成功举办多次马饰品展示、赛马等活动,提升了大家的民族团结意识,牢固情感纽带,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党性观念,身体力行做好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成功举办“三八”国际妇女节文艺汇演暨“稳定发展三农工作喜迎胜利召开”宣讲系列活动。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加强各民族交流沟通,共同有效化解3起草场界线纠纷,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营造了民族和睦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全镇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凝结了各民族心手相连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