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国留学生的一封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同学到外国留学,去追求学业的深造。
初到国外,留学生要尽快熟悉环境,给自己最好的状态适应学习和生活。
下面整理了,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亲爱的同学:
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你可能会遇到沟通、饮食、交往等一系列的挑战。
在新的环境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但是请你相信,问题是自然存在的,并且大多数问题是可解决的,所以请你一定要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于合法的行为之中。
要愉快地开始新生活,你在以下方面准备好了吗
-熟悉新的环境:了解北师大校园,记住银行、餐厅、留学生办公室等你必须常去的地方在哪儿;
-尽快掌握基本的中文交流词汇;
-与你所在国家的学生团体或者朋友多多交流;
-结识至少一个中国朋友;
-找到几个能在不同方面随时给你支持的人;
-记住几个紧急求助电话;
-知道几个最实用的网站。
如果你能够在中国学习六个月或以上,下面这些事会让你在异国求学中获得真正乐趣:
-至少有一个中国好友;
-至少会做一个中国菜;
-尝试学习一项中国技艺,比如武术、书法、剪纸等;
-看一场中国本土制作的电影;
-看中国的戏剧;
-去中国人家做客;
-过一次中国的节日;
-与中国好友一同出游;
-周末去公园转转;
-跟中国人一起唱卡拉OK;
-学习一些中国的俗语;
-尝试吃当地的特色食品,例如小吃尽管可能不喜欢。
同学们,只要通过积极学习和用心体验,你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请相信,你在中国的经历将使你的人生更加有意义!预祝你在中国的每一天硕果累累!
XXX
XXXXXX
篇二同学们:
赴国外留学跟我们想象中的差不多,学生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试想在课堂上听不懂,课后看书读不懂,面对的还有一大堆焦头烂额的英文作业和论文。
但是此刻的大伙不能放弃,因为每一个留学生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以下的故事也许能给你一点小小的启发:
学习篇:学会自主学习
和很多同学一样,我选择会计学作为我的留学专业。
在我看来,会计学,除了应用面广等优点外,澳洲留学选择这个专业的好处还有不少。
比如,会计专业是澳洲的紧缺专业,就业环境好;其次,会计专业是个适合移民的专业,因此,常年受到希望移民澳洲的朋友之热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科没有会计背景
的学生也可以被澳洲大学录取读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计专业
的课程读起来会很简单。
还记得第一学期选课,当我发现在澳洲
读书一学期仅学四门课时,曾以为我的留学生活会很轻松但一个月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压力真的很不小!首先是上课听
不懂,所以回来得自己啃厚厚的教材;其次,是阅读能力弱,而且
从没有整天读英语书的习惯,因此,往往是读了很久才读完几页书,自己却早已身心疲惫。
另外,不管哪一门课,老师总会在教
学过程中,布置大大小小的论文。
因此,不会用英语写学术文章
又成了拦路虎。
期中的时候,我往往被考试、作业、论文重重包围,着实累了一把。
因此,我觉得要在澳洲读书时取得理想的成绩,安排好自己
的时间,学会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要妥善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计划好什么时候学哪门科目,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业状况是否“健康”,千万不能落下来。
此外,学校academicoffice往往会开设
一些讲座,指导学生如何适应澳洲大学的学习、如何查找学习资料、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等。
因此,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应
该多去参加。
这样的活动往往能帮助你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使
你在学习方面少走弯路。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困难只是一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留学生活的节奏,我相信,每位留学生朋友都能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生活篇:融贯多元文化
在澳洲留学,读书只是一个方面,把自己的留学生活装扮得精彩而充实同样很重要!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我们来到一个西方国家,体验和感受西方文化,理应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在澳洲安顿下来以后,一定要订一份当地的报纸,多看看当地的电视,有机会,还要参加当地的活动。
不融入澳洲的社会,不了解澳洲的文化,不学习书本以外的东西,这留学就是不完全的,哪怕每门功课都考hd也没有用。
此外,不管学习有多忙,我还是建议大家尝试着去打打工。
一来可以锻炼英语,二来也可以赚点生活费。
更重要的,这也是很好的融入当地社会的方式之一。
当然,众所周知,澳洲是一个移民国度。
因此,除了当地的主流文化外,我们还能通过和不同国家的同学的交往,学习和体验多元的文化。
每每谈及这一点,
我总是很庆幸自己住在学校的公寓,因为这里住着来自不同国家
的朋友:澳洲人、印度尼西亚人、香港人、印度人,等等。
每年,
楼里都会举办muticuturafetiva,那天简直就是一个小地球村的
盛典:我们可以品尝到各国的风情小吃,还能欣赏到不同的文化和
习俗演出。
此外,如果每周能坚持去教堂做礼拜,我们也很有机会结识
各种朋友,体验地球村的多元文化。
留学生到了澳洲,见到老乡
总是倍感亲切,容易形成小社交圈子。
这样的做法当然很有益:大
家可以互相照应,交流也比较方便。
但是,尝试着和老外做朋友,多参与澳洲本土的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精彩和乐趣。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毕竟,我在澳洲的学习生活仅仅
只有一年半,对澳洲的社会和文化的了解还很有限,文中难免有
不当之处。
但是,这些都是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希望能与大家一
起分享,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衷心祝福所有的留学生朋友一路
顺风,学有所成!
XXX
XXXXXX
篇三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曾光老师,在甲型H1N1新流感于全球各地流行的时候,代表我周围的公共卫生专家,向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学子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目前,全世界正遭受甲型H1N1新流感的威胁,确诊病例已逾6000例,并呈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
由于此次新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已经造成人际传播,且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大有引发全球大流行之势。
据估计,目前发现的病例也只是受病毒感染人群的冰山一角,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自疫病流行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建立了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加强口岸及交通检验检疫,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全力防控疫情发生和蔓延。
同时,祖国人民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海外学子和同胞的健康和安全,外交部和驻各国领事馆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提请你们注意健康安全,国内各大媒体也对海外华人的防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传染病的防控离不开各国政府和全世
界人民的共同担当。
青年人是世界的未来,你们是祖国同时代青
年的精英。
在这里,我和我周围的公共卫生专家提醒你们:在甲
型H1N1流感流行的时候,你们身居海外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保
护自己,并提醒身边的同学和同胞们做好自我防护。
我希望你们
要抽出时间学习一些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意识,从即日起就要
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注意均衡饮食、选择适宜的户外运动、充足
休息、减轻压力,做好日常防护工作;避免前往一切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市内聚会,避免与发热、咳嗽、
咽痛和全身酸痛的病人接触,一旦自己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充分休息,多喝开水。
照顾有病的同学,一定要先戴好N95
口罩,并在接触期每天口服抗病毒药Oetamivir。
时值许多留学生假日来临,许多留学生即将回国。
我注意到
有的同学发出了“做一个负责任的海归”的倡议,得到了一些留
学生的积极响应,也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你
们这种心系祖国、心系大众的情感,深深的打动了我,对你们这
种自己也对他人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我由衷的赞赏。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认为,你们仍然可以按照学业计划和个
人情况考虑是否回国探亲。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时候祖国都一如
既往为全体海外学子敞开大门,欢迎你们回到亲人的身边,并有
能力保障你们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正如有的留学生所建议的那样,如果你们打算近期回国,在启程之前,一定要确认自身的健康状况。
因为一旦染上疾病,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不仅会对你们路途中的健康和安
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会给他人带来潜在的威胁。
就此,我和我
的工作团队有以下一些建议供你们参考:
1.回国前特别注意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与有流感
症状的人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如有任何流感征状如发烧、
咳嗽、咽痛等,尽快获取当地医疗服务,确认无恙后再启程。
2.旅行中请多备几个口罩和酒精擦手液或擦手湿巾超市都
可买到,如果途中遇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做好个人防护,要尽量选择远离他的座位,口罩湿了后要及时更换,要及时使用酒精擦手液或擦手湿巾清洁手部。
3.入境时要认真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单,如果确有申报单上
所列的症状,要如实填写,并告诉乘务人员或边境卫生检疫人员,尽早获取帮助;还要注意保留沿途交通、住宿相关票据,
以备不时之需。
4.回国后的前几天,自觉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前往人群聚
集场所,最好主动居家隔,确认无症状后再外出;若出现任何
流感症状,及时与当地卫生部门取得联系,获取帮助。
5.若归国后被卫生部门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要坦然地接受
医学观察等措施,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祖国疫情防控作出的贡献,我们会因此感谢你。
6.如果有任何关于甲型H1N1流感或其他健康方面的咨询,
请致电12320健康热线,会有专业人员为你即时提供帮助。
最后,我还想通过你们向你们周围的同胞和华人转达我们亲
切的问候,祝愿留学生朋友们及广大海外同胞们身体健康、学习
进步、工作顺利!
你们的朋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及其同事们
5月16日于北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