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文章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优势劣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与建议。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工的法律法规。

标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对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其丰富,低位估计为1亿-1.5亿,中位估计为2亿-2.5亿,高位估计为4亿-5亿人,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乡村人口向城镇居民转移,这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然而,为了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我们到底应采取何种方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则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不同而各有特色。

1、农村人口增长过快

我国人口基数本身就大,再加之农村经济比较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许多家庭仍然有“生男孩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观念,导致超生现象十分普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高,加之城镇化进程缓慢,农转非的限制太多,使得农村人口的迁出率较低,从而造成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2、劳动生产率提高,超过了土地资源对劳动生产力的容纳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所经历的三次产业技术革命,农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加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科学技术,促使劳动生产力飞速提高,继而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所以土地所需要劳动力数量也相对下降。

3、农民务农比较利益下降

种植业的成本高、收入低,有的因为特殊原因甚至亏本,促使农民不得不在农业之外谋求出路。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吸引一些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

4、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普遍低,加剧了劳动力过剩的矛盾

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以初中和小学为主,不到法定年龄就过早地加入到农业生产劳动队伍中,致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同时,技术能力素质低。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农村接受过系统规范培训的农民只占全省农村总劳

动力人数的1/3,而且培训内容多与其工作不相关。

二、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均在全省占较大比重,要实现强省之梦,重点在于抓住当前国内经济宏观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的步伐。

1、就地性特点明显

与其他省市相比,目前,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多是属于就地性转移,基本上是离土不离乡,务工不进城。跨地区性质的转移,特别是跨省域转移的数量很少。抽样研究显示,最近几年来,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省内转移占九成以上,其中在农村内部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和转向城镇的剩余劳动力只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一半,且城镇转移剩余劳动力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而如今,跨省转移就愈发呈现出更加小的比重。

2、亦工亦农,兼业性强

目前,山东省转向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普遍属于亦工亦农性转移,劳动力的主体仍然保留着土地承包权。劳动力的主要劳动时间和大部分精力消耗在从事非农的相关产业,仅在农忙时节回乡参与农业生产,属于季节性转移,兼业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动收入高低而有所不同。

3、山东省各地区转移数量差异大

对山东省东、西、中部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比较,技术水平、农业生产率以及产业结构分化存在差异,因此本身所具有容纳和能够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也不相同。比较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农村的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的也存在差异,加上劳动力素质水平不同,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差异巨大。

三、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优劣势分析

1、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优势分析

(1)大量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山东省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2009年山东省农牧林渔业生产总值约为6003.1亿元,其中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总值最高,山东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118.77 元,农业不断发展不仅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另一个方面代表山东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山东省近几十年的农业持续发展,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非农生产部门。

(2)农村劳动力思想开化。山东省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较发达的经

济条件下,可以接收到比较先进的观念和思想,农民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得到了解放,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农民外出打工所得收入已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主体,农民们发现了这样一条脱贫致富的办法,致使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一种趋势。山东省农民可以接受到更加先进的思想观念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3)山东省政策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提升劳动力素质,实施了立体化的人才培训战略,凭借“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民工业余学校等培训农民工项目,培训了大量的鉴定技术工人、初级高级技工。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数量占到了全省农民总数的八成。农民工通过培训成为了合格的从业者。这样就可以更加适应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2、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劣势分析

(1)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极其巨大。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山东农村经济活动人口每年的净增长量均在50万人以上。伴随着山东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将比以往更加充足。2009年年末,山东省农村从业人员约为3490万人。根据每个劳动力所承担的耕地数量,山东全省目前种植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约为1000万人,林、牧、渔业所需的劳动力约为300万人,全省当前阶段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约为1300万人,统计结果表明,目前至少有上千万的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2)山东省内第二、三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山东省目前的工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成规模的企业较少,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更是不多,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难以完全吸收省内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山东省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山东省东部沿海、中南部山区、西北部平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非农就业机会非常少,还主要滞留在农业生产的相关领域,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是困难重重。

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造成农民工在就业、吃住、加薪、孩子上学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成本。在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下,农村劳动力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转移才能变为城镇户口,大量迁徙入城的农村劳动力因无法融入到就业城市的经济组织内,在体制外求生存,形成漂泊不定的群体。

2、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缺乏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

政府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服务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且劳务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