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水到哪里去了》科学教
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水的奥秘》中的第二课时《水到哪里去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水
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以及探究水在自然界和日常
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提高学生保护水资
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和日
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重点:掌握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
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水、热水、冰块、烧杯、玻璃片、滴管、放大镜、温度计、湿布、干布等。
学具:每组一套水、热水、冰块、烧杯、玻璃片、滴管、放大镜、温度计、湿布、干布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一个湿布和一个干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湿布上的水为什么会变干?水去哪里了?
2. 新课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巩固基础知识。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
3. 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在一个烧杯中放入冰块,观察冰块慢慢融化的
过程。
思考:冰块为什么会融化?融化后的水去哪里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
蒸气的结论。
4. 随堂练习
(1)让学生观察热水蒸发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冰块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教师拓展讲解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提高学
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
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2. 水的蒸发和凝结
3. 水的循环过程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水的循环现象,如湿衣服晾干、水烧开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和凝结现象,以及水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开展节水主题活动等,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
3. 教具与学具准备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实践情景引入
1. 选择具有直观性和对比性的情景,便于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方式要具有引导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课堂氛围。
二、例题讲解
1. 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2. 采用提问、引导、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
间的转换过程。
3. 强调蒸发和凝结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 确保教具和学具的数量充足,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参与实验。
2. 检查教具和学具的质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如准备冰块、烧杯、玻璃片等。
四、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要具有实际意义,贴近生活,便于学生观察和思考。
2. 作业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开展节水主题活动,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过程中,注意语速适中,发音清晰,使每位学生都能听懂。
2. 在关键环节,如实践情景引入、重点知识点讲解时,可适当提
高语调,引起学生注意。
3. 语气亲切、和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环节可适当延长,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
3. 控制提问的频率和难度,确保提问能够促进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对比、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 情景导入要简洁、有趣,避免冗长,以免影响课堂进度。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4. 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5.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语言表达、实验操作等,如何改进。
6.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作业完成情况如何。
7.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