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知识点整理
采油工基础知识

采油工基础知识新安边采油队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石油常识1、石油: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混合而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一般呈现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也有无色透明的。
可以燃烧,一般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含硫化氢时有臭味,含芳香烃时有香味。
2、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有碳、氢元素组成,碳占83-87%,氢占10-14%,还有氧、氮和硫,但含量都不超过1%,个别油田含硫量可达3-4%。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其中甲烷(CH4)占42-98%。
4、饱和压力: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天始脱气时的压力。
5、原始溶解油气比:在地层原始状况下,单位重量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
单位:立方米每吨原油密度: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单位:千克每立方米6、相对密度:原油在温度20℃时密度与温度为4℃时同样体积纯水密度之比。
7、原油粘度: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间的磨擦阻力,单位毫帕秒。
8、原油凝固点: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
9、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0.原油密度: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二、地质基础知识:1.储油层:具有孔隙、裂缝或空洞,能使油气流动、聚集的岩层。
两个主要特性:孔隙性、渗透性。
2.孔隙度:岩石中所有孔隙的总体积在该岩石中所点的比例。
3.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
是决定油层产油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4.圈闭:能够使有聚集起来的场所。
5.油气藏:地下岩层能够聚集并储藏石油或天然气的场所。
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储、盖、运、圈等条件。
6.油气藏的类型:根据圈闭形成的类型将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
7.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外含油边界,也叫含油边界。
8.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底界的交线称为内含油边界,也叫含水边界。
9.气顶边界:油气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称为气顶边界。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第二节 井口设备及维护保养
一、采油树旳构造
总闸门:装在油管头旳上面,是
控制油、气流入采油树旳主要通 道。
生产闸门:安装在油管四通 或三通旳侧面,控制油、气 流向出油管线。
测试闸门:装在采油树旳最上 端,在进行清蜡或测试时,将 其打开,清蜡和测试完毕后, 再将它关闭。
一、采油树旳构造
油嘴:安装在采油树一侧旳油嘴套内,在生产过 程中,直接控制油层旳合理旳生产压差,调整油 井产量。
地面电能经过电缆传递给井下潜油电机, 潜油电机再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多级离心泵, 把井内液体加压经过油管经采油树举升到地面; 在多级离心泵不断抽汲过程中,井底流压降低, 从而使油层流体不断流入井底。
(1)多级离心泵排量:离心泵旳最大排量,m3/d。 (2)潜油电机功率:潜油电机额定功率,kW。 (3)下泵深度:离心泵下入深度,m。 (4)吸入口深度:油气分离器进液口深度,m。 (5)油管规格:下入油管旳公称直径及壁厚,mm×mm。 (6)套管规格:下入套管公称直径及壁厚,mm×mm 。 (7)井下电缆:随电机下入并附在油管外壁旳电缆。 (8)采油树型号:井口采油控制装置。
第三节 抽油机设备与保养
三、抽油机保养
抽油机是24h连续运转旳采油机械设备。抽油机 在工作中除承受液拄和抽油杆柱旳静载荷外,还承 受着 惯性、摩擦和振动等一系列交变载荷,轻易造 成机件磨损,连接零件松动等现象,长久野外工作 也轻易造成润滑油料旳损耗或变质。
要确保抽油机能够长久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 命,就需要定时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工作能够 概括为十个字:“紧固、润滑、调整、清洗、防 腐”。
二、注水井构造及生产原理
(一)注水井构造
注水井构造—— 是指在完钻井基
础上,在井筒套管内下 入油管、配水管柱,再 配以井口装置。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图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图
1. 采油概述
采油是指利用各种工艺和设备,将地下储层中的原油或天然气开采到地表,进行处理和加工,最终输送至市场。
采油作业包括勘探、钻井、生产等环节。
采油设备有油气分离器、
泵浦、管道、储罐、控制系统等。
2. 采油地质勘探
在采油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确定油气藏的位置、规模及地质构造,采集地震资料,
进行测井等工作,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打好基础。
3. 钻井工程
钻井是指利用钻机将井眼打通地层,以取得原油或天然气。
其中包括井眼设计、选材、钻
井液、井壁稳定等。
4. 生产工程
生产工程是采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油气的开采、采油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油气的
处理与储存等。
5. 采油工艺及设备
常见的采油工艺包括常规采油、增产采油、提高采收率、深水采油等,相关设备有抽油机、螺杆泵、离心泵、压裂设备等。
6. 采油环境保护
在采油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污水、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利用
资源,降低对生态的破坏。
7. 采油安全生产
采油作业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
教育培训,确保生产安全。
8. 采油新技术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如水平井、油藏增采技术、智能化设备等。
以上为采油操作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油工程复习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吸水指数:表示(每米厚度油层)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它的大小表示油层吸水能力的好坏。
☆气举采油法:气举采油是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密度小以及气体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入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采油方式。
☆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现象。
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配注误差: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的差值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为正,说明未达到注入量,为欠注;为负,说明注入量超过配注量,为超注。
☆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在油层条件下,裂缝宽度与填砂裂缝渗透率的乘积,常用FRCD表示。
☆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的最大井口注气压力。
气举工作压力:稳定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
☆注水指示曲线: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余隙比:余隙体积与泵上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流动效率FE: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s>0,FE<1 不完善井,s<0,FE>1 超完善井,s=0,FE=1 完善井。
☆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面容比: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临界流动: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
☆阀的距:阀开启压力与关闭压力之差。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采油操作的第一步,其目的是通过对地下储层的地质构造、物理性质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采油操作提供依据。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钻井勘探等多种手段。
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地震勘探、测井技术等手段来获取油气层地质信息;钻井勘探则通过钻井来获取更为详尽的地质信息。
地质勘探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油田开发和采油工程设计。
二、油藏地质特征油藏地质特征是指油藏的储层类型、物理性质、地质构造、岩性等方面的特点。
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认识是开展采油操作的基础,也是合理设计采油工艺流程的前提。
了解油藏地质特征有助于确定油藏的压力、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指导采油操作的进行。
三、采油技术采油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将地下原油开采出来的技术。
在现代采油工程中,采油技术涵盖了很多领域,比如常规采油、水平井、增产技术、油藏改造、固井技术等等。
采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四、采油工艺设计采油工艺设计是指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采油技术要求,对采油工作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
采油工艺设计包括生产井管柱设计、地面处理设备选型、采油工艺流程设计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采油工艺设计,实现原油的高效开采和处理。
五、油气田管理油气田管理是指对整个油田开发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油气田管理包括油藏管理、油田设备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油气田管理,可以确保油气田的生产运营在规定的安全、环保、经济等要求下进行。
六、环境保护采油操作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正确认识采油操作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保技术措施是保护环境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排放控制、废水处理等措施,减少采油操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七、安全与事故预防作为高风险的行业,采油操作需对安全进行高度重视。
建立灵活、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事故预防和紧急应对措施,是保障采油操作安全稳定进行的重要保障。
八、人才培养采油操作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包括地质勘探人员、采油工程师、油田管理人员等。
采油工程基本知识

采油工程基本知识采油的基本知识Mglt一、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答: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6、什么叫注采比?答:注采比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答: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和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
采油基本常识

采油基本常识采油基本概念1、机械采油-----用各种机械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
2、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抽油泵工作的地面机械。
3、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总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4、光杆----是钢质圆形杆件,它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杆,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5、悬绳器----是驴头和光杆的连接装置。
6、抽油泵-----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井下装置。
7、套管----用水泥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管,起封隔油汽水层、加固油层、井壁的作用。
8、油管----下入套管中间的无缝钢管。
9、静液面----抽油机关井后,环空液面缓升到一定位置稳定下来的液面。
10、动液面----抽油机正常生产时,井口至液面的距离。
11、泵效----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
12、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
13、冲程----驴头往复运动,带动光杆运动的高点和低点的距离。
14、冲数----抽油泵活塞在工作筒内每分钟往复运动的次数。
15、充满系数----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油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
16、气锁-----当深井泵内进入气体后,使泵抽不出油的现象。
17、示功图----示功仪在抽油机一个抽吸周期内测取的封闭曲线。
18、压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方法。
19、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20、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气田而钻的井。
21、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22、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23、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23、正注井---从油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正注井。
24、反注井---从套管向地层注水的井称为反注井。
25、油补距----从油管挂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26、套补距----从套管最末一根节箍上平面到钻盘补心的距离。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一、油水井基本知识1、油井总井数所有自喷井、抽油机井、电潜泵井、螺杆泵井和采取其他方式抽油的井的总和。
反映整个油田的油井总数量。
油井总井数是由开井数、关井数组成。
关井数包括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
其中,待废弃井指已向股份公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油气水井,视同计划关井(此类井数很少)。
指在没有特殊指明的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自喷井利用地层本身的天然能量使油喷至地面的油井。
3、抽油机井依靠抽油机和井下有杆泵将油从地层采到地面的油井。
当前这种抽油井占主导地位。
抽油机井按照抽油杆分类为普通钢杆井、高强度杆井、玻璃钢杆井、空心杆井、电热杆井、连续杆井及其它杆柱类井。
抽油泵由抽油杆带动上下运动,抽吸井内原油,它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管式泵是抽油泵井最常见的一种。
3.1 普通钢杆采用杆柱等级为C、D、K级的采油的油井;普通钢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直径小,使用范围广,约占有杆泵抽油井的90%以上,按照不同的强度和使用条件分为:C、D、K三个等级,机械性能如下表所示:钢级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使用范围C 620~794 412 轻、中负荷油井D 794~965 620 重负荷油井K 588~794 372 轻、中负荷并有腐蚀介质的油井3.2 高强度杆杆柱用等级为H级及以上杆进行采油的油井;H级高强度抽油杆,是用D级抽油杆经表面高频淬火处理,其抗拉强度提到1020MPa,承载能力比D级抽油杆提高20%左右,适用于深井、稠油井和大泵强采井。
3.3 玻璃钢杆杆柱中采用玻璃钢抽油杆采油的油井;玻璃钢抽油杆是由玻璃钢杆体和两端带抽油杆标准外螺纹(尺寸与普通钢抽油杆相同)的钢接头组合构成。
它具有重量轻、可实现超冲程、弹性好,抗腐蚀、疲劳性能好,没有疲劳极限等优点,因而可减少设备投资、节省能源和增加下泵深度,适用于抽汲腐蚀介质,但也因价格贵,不能承受轴向压缩载荷和高温(大于95℃),而且报废杆不能溶化回收利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石油业石油开采知识点

石油业石油开采知识点石油开采是指通过钻井等技术手段,将地下的石油资源采集上来并进行加工利用的过程。
在石油业中,石油开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石油开采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1. 石油开采的方法石油开采的方法主要有常规油藏开采和非常规油藏开采两种。
常规油藏开采是指通过直接钻井到油层,通过自然压力或注水等方式将石油推至地面。
常见的常规油藏开采方法包括自流采油、人工提取和水驱采油。
非常规油藏开采是指那些无法通过自然压力将石油推至地面的油藏。
与常规油藏开采不同,非常规油藏开采需要借助特殊的技术手段,如水力压裂和水平井等。
常见的非常规油藏开采方法包括页岩油开采和油砂开采。
2. 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开采之前需要进行石油勘探工作,以确定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并且确定石油的储量和品质。
石油勘探通常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
通过勘探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量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石油开发,即确定油井的位置和钻探的深度,并进行开采操作。
3. 钻井技术钻井是石油开采的基础工艺,主要包括钻井工程和井下作业两个部分。
钻井工程指的是在地面上进行井孔的钻探,以得到合适的井眼直径和井孔深度。
钻井工程涉及到诸多技术和设备,如钻井机、钻头、钻杆和钻井液等。
井下作业是指在井孔中进行各种勘探、测试和修井作业,以确保井孔的通畅和开采效果。
井下作业包括取心、测井、固井和完井等。
4. 油藏工程油藏工程是指对油藏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油藏工程主要包括油藏评价、油藏模拟和油藏管理等。
油藏评价是通过采集油藏样品和进行实地测试来评估油藏的储量、产能和采收率等指标。
油藏模拟则是根据已有的勘探和生产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对油藏进行模拟和预测。
油藏管理则涉及到油藏的开发计划、生产调度和采收率优化等,以保证石油资源的最大利用。
5. 油气田开发油气田开发是指对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行系统的采掘和利用。
油气田开发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和油藏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第一节 油 水 井 结 构
钻井
井口
井壁
下套管 固井
井井
深
井地面与地
下连通
井径
井
身
段
完井
油气井
目的层与井 筒连接
钻井、测井、下套管、固井井、底完成方法、下油管装井口、诱流。
第一节 油 水 井 结 构
一、井身结构 (1)定义——采油目的层以上井段
第 一 章、 采 油 工 程 基 础 知 识 (2)经济有效举升
实现入井油气等流 体向地面的流动。 实质:实现流体向高处流动 保证生产系统运行效率和油 气资源开发经济效益。
第 一 章、 采 油 工 程 基 础 知 识
采油工程系统组成
● 油藏:具有一定储存和流动特性的孔隙或裂缝介质 系统
● 人工建造系统:井底、井筒、井口装置、采油设备 、注水设备以及地面集输、分离和储存设备等。
套管射孔完井是钻穿 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 后下生产套管至油层底 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射 孔。射孔弹射穿油层套 管,水泥环并穿透油层 至某一深度,建立起油 流的通道
套管射孔完井优点
可选择性的射开不同压力,不同物性 的油层,以避免层间干扰
可避开夹层水,底水和气顶,避开夹 层的坍塌
具备实施分层注、采和选择性压裂或 酸化等分层作业的条件
缺点:出油面积小,完善程度差
对井深和射孔深度要求严格
对固井质量要求高,水泥浆可能 损害油气层
4、类型
(2)射孔完井方式——尾管射孔完井
尾管射孔完井是 在钻头钻至油层顶界 后,下套管注水泥固 井,然后用小一级的 钻头钻穿油层至设计 井深,用钻具将尾管 送下并悬挂在套管上, 再对尾管注水泥固井, 然后射孔
采油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油井完井与试油1.完井:裸眼井钻达设计井深后,使井底和油层以一定结构连通起来的工艺。
2.完井方式:油层与井底的连通方式,井底结构及完井工艺。
3.套管射孔完井:钻穿油层直至设计井深;然后下套管到油层底部注入水泥固井;最后射孔。
4.裸眼完井:在钻开的生产层位不下入套管的完井方式。
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1.井口装置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答:井口装置由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树组成。
套管头:用以支持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力,密封各层套管间的环形空间,为安装防喷器、油管头和采油树等上部井口装置提供过渡连接,并通过套管头本体上的两个侧口可以进行补挤水泥、监控井液和平衡液等作业。
油管头:悬挂井内油管柱;密封油管与油层套管间的环形空间;通过油管头四通体上的两个侧口完成注平衡液及洗井等作业。
采油树:控制和调节油井生产,引导从井中喷出的油气进入出油管线,实现下井工具仪器的起下等。
2.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及关系答:流动过程有:渗流、垂直管流、嘴流和水平管流。
关系:相互关系的同一动力系统。
⑴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曲线,也成IPR曲线。
IPR曲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油层压力。
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单位t/(d·MPa)。
单相流动时的IPR直线斜率的负倒数。
生产压差:静压与流压之差。
⑵垂直管流能量来源:井底流动压力与气体膨胀能。
能量消耗:重力、摩擦阻力和气流速度增加引起的动能变化。
油井自喷充分条件:井底流动压力必须大于井内液柱压力与摩擦阻力之和。
四种流型:泡流、段塞流、环流和雾流。
滑脱:气体超越液体的现象。
滑脱损失: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泡流的流速低,滑脱损失最大,其次是段塞流。
环流、雾流的滑脱损失最小。
摩擦损失随混合物的流速增加而增加,所以摩擦损失是依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依次逐渐增大。
⑶嘴流临界流动: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的流动状态。
临界流动条件:P B/P t<0.5(混合物流经油嘴后,油嘴前的压力比)。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第一节完井基础知识一、完井基础还是简介完井:是指一口井按照地质设计的要求钻达目的层和设计井深后,直到交井之前所进行的工作。
(一)完井方法我国主要的完井方法是以套管射孔为主的方法,约占完井井数的80%以上,个别灰岩产能用裸眼完井,少数热采式出砂油田用砾石充填完井。
套管完井:套管射孔完井、尾管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先期裸眼完井、后期裸眼完井、筛管完井和筛管砾石充填完井。
1、套管射孔完井1)、在钻穿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环形空间注入水泥,用射孔器射穿套管、水泥环,并射入生产层内一定深度,构成井筒与产层的通道,这种完井方法称套管射孔完井。
2)、套管射孔井筒与产能的连通参数:(1)射孔孔径:正常探井和开发井为10mm,特殊作业井不大于25mm;(2)射孔孔眼几何形状:短轴与长轴之比不小于0.8;(3)射孔孔眼轨迹:沿套管表面螺旋状分布;(4)射孔密度:正常探井和开发井10~~20孔/m,特殊作业井可根据确定,一般不超过30孔/m;(5)射孔深度:射孔深度除要求穿透套管和水泥环外,还要尽量通过油层损害区进入无损害区。
(二)固井向井内下入一定尺寸的套管串后,在井壁和套管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的工作较固井。
固井的目的(三)射孔用聚能射孔弹将套管、水泥环和油层弹开,使油层中的油气流入井筒内,再借助油层的压力流(或抽汲)到地面,达到出油的目的。
影响因素:孔深、孔密、孔位、相位角。
二、油水井井身结构1、井身中下入的套管: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
2、采油需要掌握的完井数据完钻井井深:裸眼井井底至方补心上平面的举例;方补心:钻机正常钻井时,安装在钻台上的转盘能卡住方钻杆,使方钻杆与钻盘一起转动的部件,简称补心;套补距:钻井时的方补心上平面与套管头短节法兰平面的距离;油补距: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其油补距为四通上法兰平面至补心上平面的距离,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其油补距是指有关挂平面至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套管深度:套补距、法兰短节与套管总长之和;油管深度:油补距、油管头长与油管总长之和;水泥返高:古井是油层套管与井壁之间环形空间内水泥上升高度,具体指水泥环上端至补心上平面的距离;水泥帽:古井是从井口到地下40m左右处,套管与井壁之间封固的水泥环;沉砂口袋:从人工井底到所射油层底部(射孔底界)的一段套管内的容积;人工井底:固井完成后,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水泥塞:从完井井底到人工井底这段水泥柱的高度;射孔顶界:射开油层顶部深度,m;射孔底界:射开油层底部深度,m;3、注水井结构注水井结构是在完钻井井身结构的基础上,井筒套管内下入油管及配水管柱与井口装置组成的。
采油工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油井的井身结构一、油井的井身结构指完钻井深和相应井段的钻头直径,下入的套管的层数、直径和各层管外的水泥返高和人工井底等,称为井身结构。
套管的层次和下入深度在一口井内,应该下几层套管,每层套管的下入深度主要取决于所要钻穿的地下岩层情况。
(1)导管:建立开钻泥浆循环系统。
下入深度10~20米,水泥返至地面。
(2)表层套管:封固地面疏松地层。
下入深度几十到几百米,水泥返高返至地面。
(3)技术套管:为了封固复杂的高压水层、高压气层等复杂地层而下入的套管。
水泥返高返至复杂地层以上50~100米。
(4)油层套管:封固油气水层,防止油气水层互相窜扰而下入的套管。
下入深度有的下到油层顶部,有的下到油层底部。
水泥返高返至油气水层上线以上50—100米。
井身结构如图所示。
二、油井完成方法油井完成方法是指沟通井底和油层的方法。
1、裸眼完井:油层钻开前先下入油层管至油层顶部注水泥固井,然后用小直径钻头钻开油层的方法。
优点:油层全裸井底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
缺点:不能分层试油和分层开采,不能防止出砂和井壁坍塌。
2、射孔完成法:将油层全部钻穿,然后下油层(管射孔完井法)套管至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最后对准油层部位用射孔枪将套管和套管外的水泥环射穿,使油层和油井连通的井底完成方法。
优点:可分层开采和井下作业,防止油气水层的窜扰和油层坍塌。
缺点:泥浸时间长,对油层有污染,增加渗流阻力。
适用条件:用于有油,气,水夹层,地层不坚硬的多产层油井。
3、衬管完井法:在先期裸眼完井的基础上,下一个预先做好的带孔眼或割缝的衬管,衬管用封隔器与油层套管连接。
具有防砂作用。
4、砾石衬管充填完井:将套管下至油层顶部用扩眼钻头在油层部位钻进扩眼直到预定位置,然后下入割缝衬管。
用反循环向油层部位充填砾石。
5、贯眼完成:将预先在地面贯好眼的套管直接下入油层部位。
第三部分井站设备一、采油树1.采油树按不同的连接方式分为下列几种形式(1)丝扣连接的采油树。
采油工程复习资料

1.泡流:井筒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气开始从油中分离出来,气体都以小气泡分散在液相中。
特点:气体是分散相,液体是连续相;气体重要影响混合物密度,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滑脱现象比较严重。
段塞流:当混合物继续向上流动,压力逐渐减少,气体不断膨胀,小气泡将合并成大气泡,直到可以占据整个油管断面时,井筒内将形成一段液一段气的结构。
特点:气体呈分散相,液体呈连续相;一段气一段液交替出现;气体膨胀能得到较好的运用;滑脱损失变小;摩擦损失变大。
环流:油管中心是连续的气流而管壁为油环的流动结构。
特点:气液两相都是连续相;气体举油作用重要是靠摩擦携带;摩擦损失变大。
雾流:气体的体积流量增长到足够大时,油管中内流动的气流芯子将变得很粗,沿管壁流动的油环变得很薄,绝大部分油以小油滴分散在气流中。
特点:气体是连续相,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以很高的速度携带液滴喷出井口;气、液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很小;气相是整个流动的控制因素。
2.滑脱现象: 混合流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引起的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的现象。
滑脱速度: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
3.由于多相管流中每相流体影响流动的物理参数(密度、粘度等)及混合物密度和流速都随压力和温度而变,沿程压力梯度并不是常数,因此,多相管流需要分段计算;同时,要先求得相应段的流体性质参数,然而,这些参数又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压力却又是计算中需规定得的未知数。
所以,多相管流通常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
4.按深度增量迭代的环节①已知任一点(井口或井底)的压力作为起点,任选一个合适的压力降作为计算的压力间隔∆p (0.5 ~1.0MPa)。
②估计一个相应的深度增量∆h 估计,计算与之相应的温度③计算该管段的平均温度及平均压力,并拟定流体性质参数④计算该段的压力梯度dp/dh 。
⑤计算相应于的该段管长(深度差)∆h 计算。
⑦计算该段下端相应的深度及压力。
⑧以计算段下端压力为起点,反复②~⑦步,计算下一段的深度和压力,直到各段的累加深度等于管长为止。
《采油工程》--每章重点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1.完井方式:裸眼完井(先期、后期、复合)、射孔完井、割缝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裸眼、套管)2.水平井与垂直井完井的区别:水平井带管外封隔器完井3.电缆输送射孔工艺分类(常规电缆正压、负压射孔工艺)第二章1.油井流动规律:a.从油层到井底流动—地层渗流b.从井底到井口流动—垂直或倾斜管流c.从井口到分离器—水平或者倾斜管流2.采油指数(J 0):地面产油量与该井生产压差之比。
单位:Pa s m ⋅/3)(00wf r P P J q -= )2/1(ln /20000s r r B h K J ew+-=μπ 物理意义:一个反应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产量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数。
—分析评价油井生产能力。
3.油井流入动态:在一定地层压力下油井产量和井底流压的关系,反应了油藏向该井供液能力,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曲线为IPR曲线。
4.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一产量下,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表示实际油井完善程度。
5.Standing 方法:(0.5<FE<1.5)已知'wfp ,FE 和测试点(0,q p wf )应用Standing 计算不完善井IPR 曲线 。
a.根据'wf p 计实测数据点计算FE=1时最大产量)('wf r r wf P P P p --=*FE b .预测不同流压下产量 根据FE 计算不同wf P 对应'wf p 由公式))(8.0)(2.01/(2''0max 0rwfrwfP p P p q q --= c.绘图6.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①当流压低于油层静压后油层产油,井的含水率降低,采油指数和产水指数的相对大小只影响含水率降低幅度,在此情况下,放大压差提高产液量,不仅可提高产油量,而且可降低含水率②当油层静压高于水层静压,相反,油井含水率随流压降低而升高,其上升幅度除与油水层压力差异外,还与采油指数和含水指数相对大小有关,在这时,放大压差虽可提高产油量,但会导致含水率上升。
采油工程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曲线。
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
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成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有关,可由压力恢复曲线求得。
井底流动压力:简称井底流压、流动压力或流压。
是油、气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
.它表示油、气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力,对自喷井来讲,也是油气从井底流到地面的起点压力。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既是油藏流体流到井底后的剩余压力,也是原油沿井筒向上流动的动力。
流型: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与渗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可定义为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即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或IPR曲线的负倒数。
产液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
油井流入动态:在一定地层压力下油井产量和井底流压的关系,反应了油藏向该井供液能力。
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
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一产量下,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表示实际油井完善程度。
持液率:在气液两相管流中,单位管长内液相体积与单位管长的总体积之比。
Vogel 方法(1968)①假设条件:a.圆形封闭油藏,油井位于中心;溶解气驱油藏。
b.均质油层,含水饱和度恒定;c.忽略重力影响;d.忽略岩石和水的压缩性;e.油、气组成及平衡不变;f.油、气两相的压力相同;g.拟稳态下流动,在给定的某一瞬间,各点的脱气原油流量相同。
②Vogel方程③利用Vogel方程绘制IPR曲线的步骤已知地层压力和一个工作点:a.计算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c.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曲线。
采油工程复习小结

采油⼯程复习⼩结第⼀章完井与试油名词解释1.完井⼯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程⽽⼜相对独⽴的⼯程,是从钻开油层到固井、完井、下⽣产管柱、排液、诱导油流,直⾄投产的⼯艺过程组成的系统⼯程。
2.油⽓层损害:⼊井流体与储层及其流体不配伍时造成近井地带油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诱导油流:完井后通常井内充满泥浆(或其它液体),所以进⼊试油阶段的第⼀步就是要设法降低井底压⼒,使井底压⼒低于油藏压⼒,让油⽓流⼊井内,这⼀⼯作称为诱导油流。
4.试油 :根据地质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解释结果、钻井过程中油⽓显⽰等资料,利⽤⼀套专⽤的设备和⽅法,对可能出油的层位的油⽓⽔产量、温度、压⼒及油⽓⽔性质进⾏直接测量,以鉴别和认识油⽓⽔层的⼯作。
5.储层敏感性:指储层对可能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的敏感程度第三章常规有杆泵采油主要内容:①游梁式抽油机--深井泵采油系统装置及⼯作原理②抽油机悬点的运动及载荷③泵效分析④抽油井⽣产分析⑤抽油设备的选择与相关计算⑥有杆抽油系统设计⽅法——API RP Ⅱ名词解释1.平衡率:即抽油机驴头上下⾏程中电动机电流峰值的⼩电流与⼤电流的⽐值。
⼀般规定,抽油机平衡率不⼩于70%即认为抽油机已处于平衡状态。
2.⽔⼒功率:在⼀定时间内将⼀定量的液体提升⼀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3.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4.泵效:在抽油井⽣产过程中,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值。
5.⽓锁:抽汲时由于⽓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吸⼊和排出阀⽆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
6.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值。
7.抽油机结构不平衡值:等于连杆与曲柄销脱开时,为了保持游梁处于⽔平位置⽽需要加在光杆上的⼒。
(⽅向向下为正)8.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下发⽣弹性伸缩,⽽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9.静液⾯(Ls 或Hs):动液⾯(Lf或Hf): 10.沉没度hs:11.⽣产压差:与静液⾯和动液⾯之差相对应的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曲线。
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
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成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有关,可由压力恢复曲线求得。
井底流动压力:简称井底流压、流动压力或流压。
是油、气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
.它表示油、气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力,对自喷井来讲,也是油气从井底流到地面的起点压力。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既是油藏流体流到井底后的剩余压力,也是原油沿井筒向上流动的动力。
流型: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与渗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可定义为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即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或IPR曲线的负倒数。
产液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
油井流入动态:在一定地层压力下油井产量和井底流压的关系,反应了油藏向该井供液能力。
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
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一产量下,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表示实际油井完善程度。
持液率:在气液两相管流中,单位管长内液相体积与单位管长的总体积之比。
Vogel 方法(1968)①假设条件:a.圆形封闭油藏,油井位于中心;溶解气驱油藏。
b.均质油层,含水饱和度恒定;c.忽略重力影响;d.忽略岩石和水的压缩性;e.油、气组成及平衡不变;f.油、气两相的压力相同;g.拟稳态下流动,在给定的某一瞬间,各点的脱气原油流量相同。
②Vogel方程③利用Vogel方程绘制IPR曲线的步骤已知地层压力和一个工作点:a.计算b.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c.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曲线。
油藏压力未知,已知两个工作点a.油藏平均压力的确定b.计算c.给定不同流压,计算相应的产量d.根据给定的流压及计算的相应产量绘制IPR曲线14、单相流动时,油层物性及流体性质基本不随压力变化,产量公式可表示为:供给边缘压力不变圆形地层中心一口井圆形封闭油藏,拟稳态条件下的油井第二章自喷与气举采油自喷: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
自喷井口的井口装置包括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分。
即由悬挂密封部分,调节控制部分和附件组成。
其基本连接方式有螺纹式,法兰式和卡箍式。
临界流动: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
临界压力比:在临界流动条件下,气体或液体经喷灌的质量流量与喷灌前后的压力比,对应最大的流量时的压力比为临界压力比。
在临界流动条件下,流量不受嘴后压力变化的影响,只与嘴前的压力,嘴径及气油比有关。
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就是将整个油井生产系统分成若干流动子系统,在分析各子系统流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个系统工作的影响,为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和进行系统的调控提供依据。
节点系统分析的实质:协调理论在采油应用方面的发展;协调条件:质量守恒,能量(压力)守恒和热量守恒。
节点就是在油井生产系统中人工选定进行分析的某个位置。
普通节点:流体通过节点时,节点本身不产生与流量相关的压降。
函数节点(功能节点):流体通过节点时,节点本身产生与流量相关的压降,压降大小(函数节点的压力产量特性曲线)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来。
节点系统分析方法进行油井生产系统分析时的步骤:1建立生产模型2根据确定的分析目标选定节点3计算并绘制所选节点的流入流出动态曲线4用现场数据动态拟合数学模型5计算流入流出的曲线交点,优选生产参数普通节点分析方法系统中包含两种流动过程,即地层内的渗流及管道中的多相管流。
气举采油:利用从地面向井筒注入高压气体将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中人工举升方式。
原理:依靠从地面注入井内的高压气体与油层产出流体在井筒中混合,利用气体的膨胀使井筒中的混合液密度降低,将流到井内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优点:井口和井下设备比较简答,适应性强;缺点:必须有足够的气源;需要压缩机组和地面高压气管线,地面设备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系统效率低;适用条件:高产量的深井;气油比高的油井;含砂少;含水低;含腐蚀性成分低;有足够气源;定向井和水平井等。
连续气举:将高压气体连续的注入井内,排除井筒中液体。
适用供液能力较好,产量较高的油井。
间歇气举:向井筒周期性的注入气体,推动停注期间在井筒内聚集的油层流体段塞升至地面,从而排除井中液体。
主要适用于油层供给能力差,产量低的油井。
启动压力: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终达到管鞋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是气举过程中,井口注入压力达到的最高值。
趋于稳定时的井口注入压力为工作压力。
气举阀工作原理:气举阀安装在油管不同深度上,用于降低阀孔上部油管内的混合液密度。
当油管内的压力下降到某一界限时,该阀孔再次关闭,高压气体又推动环空液面下行,到第二个阀孔,以此类推。
气举设计步骤:确定气举方式;确定气举装置类型;确定已知条件和设计目标;确定注气点深度;确定注气量,确定产量;确定气举阀位置。
气举设计内容:气举方式,气举装置类型;气举点深度,气液比和产量;阀位置,类型,尺寸及装配要求。
气举装置分为:开式装置,闭式装置,半闭式装置,箱式装置。
开式装置:下井的油管不带封隔器,可使气体从油套环空注入,产液自油管举出,油套管是连通的。
半闭式装置:除了用封隔器封隔油套环空外,其余均与开式装置相同。
闭式装置:类似半闭式装置,所不同的是在油管柱上安装了一个固定阀,其作用是防止气体压力通过油管作用于地层。
箱式装置:在油管柱底部下一个集液箱来提高液体汇聚空间,以达到提高总产油量的目的。
气举井试井方法:通过改变注入气量来改变油井产量,测得油井产量和相应的井底流压与注入气量的对应关系,以确定油井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状况。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1.等值扭矩: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2.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Mp与悬点载荷P的比值。
TF=Mp/P3.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行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λ=λr +λt4.泵效: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Q与理论产量Qt的比值。
5.应力范围比:PL,PL= 。
即抽油杆的应力范围和许用应力范围的比值。
P146.6.泵的沉没度:hs,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其大小应根据汽油比的高低,原油进泵所需的压头大小来定。
7.气锁:抽汲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
8.示功图:是由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
表示悬点载荷与位移关系的示功图称为地面示功图或光杆示功图。
9.折算液面:即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
10.光杆冲程:光杆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距离称为光杆冲程长度,简称光杆冲程。
11.无因次速度:悬点速度与ws的比值。
12.无因次加速度:悬点加速度与w2s的比值。
13.位置因数:在游梁式抽油机的设计计算中,经常用到悬点位移与冲程长度的比值。
这一比值就是。
14.游梁式抽油机的运动指标:死点位置时的实际加速度与简谐运动的公式计算出的加速度的比值。
15.吸入压力:上冲程中,在沉没压力作用下,井内液体克服泵的入口设备的阻力进入泵内,此时液流所具有的压力叫吸入压力。
16.初变形期:抽油机从上冲程开始到液柱载荷加载完毕。
17.平衡半径R:曲柄平衡块重心到曲柄轴的距离。
18.曲柄半径r:曲柄销至曲柄轴心的距离。
取决于采用的悬点冲程。
19.抽油机本身的不平衡值Xub:连杆与曲柄销脱开时,为了保持游梁处于水平位置而需要加载光杆上的力。
20.背面冲突:当扭矩曲线出现负扭矩时,减速箱的主动轮变成从动轮。
若负扭矩较大,则发生齿轮啮合面的背面冲突,降低齿轮寿命。
21.水利功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22.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
23.余隙比:余隙体积与泵上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24.静液面: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时的液面。
与它相对应的井底压力就是油藏压力。
25.动液面: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的页面。
对应的是流压。
26.生产压差:与静液面和动液面之差相对应的压力差。
27.充不满现象:地层产液在上冲程末未充满泵筒的现象。
28.液击现象:泵充不满生产时,柱塞与泵内液面撞击引起抽油设备受力急剧变化的现象。
1.简述常规有杆泵抽油工作原理。
答:1)上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上运动。
活塞上的游动凡尔受管内液柱压力而关闭。
此时,泵内(柱塞下面的)压力降低,固定凡尔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如果油管内已充满液体,在井口将排出相当于柱塞冲程长度的一段液体。
2)下冲程:抽油杆柱带着柱塞向下运动。
固定凡尔一开始就关闭,泵内压力增高到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凡尔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由于有相当于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将排挤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2.抽油机的悬点载荷有哪些?1)静载荷。
包括①抽油杆柱载荷②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③沉没压力(泵口压力)对悬点载荷的影响④井口回压对悬点载荷的影响2)动载荷。
包括①惯性载荷②震动载荷3)摩擦载荷。
包括抽油杆柱与油管的摩擦力,柱塞与衬套的摩擦力,液柱与抽油杆柱之间,液柱与油管之间,液体通过游动阀的摩擦力,3.抽油机不平衡造成的后果?①上冲程中电动机承受着极大的负荷,下冲程中抽油机反而带着电动机运转,从而造成功率的浪费,降低电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②由于负荷极不均匀,会使抽油机发生激烈振动,而影响抽油装置的寿命。
③会破坏曲柄旋转速度的均匀性,而影响抽油杆和泵的正常工作。
因此,抽油机必须采用平衡装置。
4.简述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答: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有:1)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3)漏失影响;4)体积系数变化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注水,提高地层能量;2)选择合理的工作制度,使泵的工作能力与油层生产能力相适应;3)使用油管锚减少冲程损失;4)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5)降低漏失量,减少漏失的影响。
5.试比较常规有杆抽油系统所用的杆式泵与管式泵的异同点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答:基本组成相同:主要由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柱塞及游动阀(排出阀)和固定阀(吸入阀)组成。
按照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抽油泵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