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昭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宫秋》王昭君的爱国情怀
摘要: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元杂剧大家马致远写了一部历史剧《汉宫秋》描写这个故事。
在这部杂剧中我读到了王昭君的的爱国之心。
关键字:王昭君《汉宫秋》爱国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曲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是汉元帝。
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
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汉宫秋》作为一本四折的末本戏,昭君虽然不是戏剧的主角,但是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理想主义,她是完美的化身,是美的象征,她是幸福的,她在人间留下了自己最美好的一切,在不幸与挫折铺就的舞台上光艳动人地绽放了自己。
汉元帝让毛延寿去选宫女,毛延寿借机收受贿赂,而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毛延寿点破美人图,昭君被打入冷宫。
一天,昭君以琵琶诉哀情,被元帝听到,从此得到宠幸,得知昭君被打人冷宫的缘由后,元帝传旨立斩毛延寿,毛延寿展罪潜逃,投奔匈奴,向单于献上一轴昭君美女图,并挑唆他向汉朝索要此女。
单于为昭君美色所迷,即派使臣入汉索求昭君,同时又引兵入塞围猎,以示威慑。
最终昭君远嫁匈奴,但走到黑河时,昭君投河。
呼韩单于把毛延寿押解到汉朝。
汉、匈和好。
汉元帝对昭君非常思念。
和亲前,昭君说:“妾既薮陛下厚恩,当效一死,毗报陛下。
”可
见对于元帝爱之深,全剧中,虽然昭君言语很少,但“怎生抛舍也”、“争奈舍不的陛下”都凸显了昭君为了帮助元帝毅然而然选择出塞,也因为不忍看见国人为其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爱国情怀由此可观。
尽管不被理解,昭君没有动摇,坚决走上送行的队伍。
由此有了“留汉家衣”的经典场面。
“妾这一去,再何时得以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留下者。
…吟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昭君留下一身汉朝霓裳,不愿以自己的、为元帝所喜爱的姿色取悦番王,不愿低三下四地“为人作春色”。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留下衣裳,可能是为了让元帝思念有一个寄托,但更是留下自己做为汉人的“最后身份证明”。
再一次显示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并证明自己不是玩物,不是被人随意操纵的傀儡。
这个情节为后来投江作了一个隐密的铺垫。
昭君没有入番,队伍行至番汉交界处的黑江,“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向番王“借一杯酒望南浇奠,拜辞汉家”,。
然后投江自尽,带着满腔故乡情,作别了自己的故土,作别了自己的爱人,结束了自己短暂却高洁的生命。
此时的昭君已经不是《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孤苦女子,而是为了国家挺身而出,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以身殉国的女英雄。
马致远用这样的结局为世人塑造了一位识大体、无所畏惧、爱国的女英雄形象,她不是“红颜祸水”,没有耽误帝王正业,反而在国难当头,群臣无奈畏缩存亡危机时刻,一马当先,为君分忧。
在男人们手足无措的窘境下,昭君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以她柔弱的双
肩承担了社稷安危的重担,让男人黯然失色。
对于命运不能接受就改变,不能改变就离开,昭君用离开向世人剖露了自己的心声,我始终是汉家人,怎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在马致远笔下,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可能不是王昭君美丽的容貌,不是她与毛延寿的恩恩怨怨,而是让男子也为之钦佩的大无畏的爱国情怀。
这也是马致远想要呈现给大家的理想中女子的模样吧。
参考文献:
[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顾肇仓。
元人杂剧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吴毓鸣.论王昭君命运改写的文化表述J。
集美大学学报,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