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课题研究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社区研究

城市社会学课件之城市社区研究

参考文献:
夏建中:城市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向德平:城市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王颖:城市社会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8月第一版。
蔡和: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 大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许英:城市社会学,齐鲁书社,2002年 8月第一版。
D.培育公民社会,实现社会民主与政治转型。
3.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经验:
A.美国哥伦比亚城的社区设计价值与理念:价值观: 自由选择,个人发展,为居民提供必要服务,保护 土地与环境;理念:小区由建筑组团、服务中心、 活动中心将居民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以促进共同 意识、认同感、归属感的产生。此外美国私人社区 类型、社区民间自治制度、社区共管制(日常事务 有职业社区管理者管理,重大事务以社区联席会议 形式共管制。
社会信任与网络关系提供机制促进集体行为的 产生;
信任构成以后合作的文化模式,降低日常商业 与社会交易的成本;
塑造我们的共同意识与认同;
发展有益于社会的好个人品质与特征。
同时社会资本具有导致群体结构封闭性产生的 负功能,进而导致群体成员的共同进步、个人 自由的牺牲、社会群体成员对社会主流群体成 员的敌对态度等。
第四章
城பைடு நூலகம்社区研究
一、社区概念与类型
1、社区概念起源与含义:
社区是中国社会学者30年代对英文 community一词意译。滕尼斯最早把社区 概念引入社会学,在名著《社区与社会》 中将社区界定为以地缘与血缘为基础的具 有紧密情感关系的社会共同体。
社区定义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社区 具有两大基本属性:地域型与共同的联系 纽带,换句话说,社区是地域性关系共同 体。社区是一个具有外延伸缩性的概念, 也最具有社会学特色的概念 。

城市社会学课件- 武汉大学社会学任敏

城市社会学课件- 武汉大学社会学任敏

四、城市社区(Urban Community)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 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 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 着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 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于1887年 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他认为社区是基于亲 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 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或个人的意志被 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
1、你为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城市? 总结: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任敏
第一节
城市社会学的一些 概念
R.E.帕克 (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生于宾夕法尼亚 州。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 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城市社 会学的奠基人。主要从事对城市 现象和种族关系的研究,首创了 参与观察法,是一位经验社会学 学派的领袖。
(7)价值取向学派(The Value-Orientation School)
价值取向学派强调非经济、非技术和价值观对 城市结构与土地使用模式的影响。主张应以社会或 文化的价值观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依据。价值 取向的差异性形成了城市与城市的差别。东西方城 市景观差异性,是与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相联系 的。
从生态学角度,芝加哥学派将社区分为四类: 第一类基本服务社区,诸如农业乡镇等; 第二类社区指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能的 社区,诸如商业社区等; 第三类社区是工业乡镇; 第四类社区是指那些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 它在经济上依赖其他地区,并且在商品的生产与分 配中不负担任何功能,如娱乐旅游地点,政治教育 中心等。
美国社会学家沃思1938年在《作为生活方式 的都市性状态》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城市性 状态,主要特征为: (1)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各种各样的职 业结构; (2)有复杂的社会流动性; (3)城市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 (4)人际接触有较强的匿名性; (5)城市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 (6)城市居民的道德行为呈现较大的差异,居民 容忍意识较强。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一章ppt课件

第一节 城市与文明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 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 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 上下贵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浅,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 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 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 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 同,社会就不会和谐。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Urbanization)
(一)何谓城市化 对城市化的界定,也存在着广泛的讨论: (1)地理及经济学家认为城市化是城市中心向 四周影响及扩展。 (2)农村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中城市特 征的出现。 (3)人口学家认为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一个过 程。 (4)社会学家较为倾向于下面这种解释:人口集中的 过程,其中城市(镇)人口占地域人口比率的增加。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civilization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 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二、从文明的出现来看 判定文明出现的标准 城市的出现 国家制度的建立(略) 文字的产生(略)
第一节 城市和文明
文明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 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 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 思考: 人类为什么要群居? 群居产生了什么后果?
第二节 城市与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三个基本方面 城市化的过程包括相互关联作用的三个方 面: 其一,在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 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其二,人口向都市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 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 其三,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都市生活 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血缘、亲缘关系 削弱业缘关系强化。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2城市居住空间-PPT精选文档

城市社会学课件(柴彦威)12城市居住空间-PPT精选文档
政府角色定位:
减少直接干预,政策宏观调控,促进住房市场 的良性循环,提高住房的市场化程度
建造低价和低租公共住房:中低收入者、老人、 残疾人、单亲家庭等社会弱者
2)中国公有住房生产与分配制度
城市住房供给制度、住房福利制度
政府:最主要的投资主体 单位:最主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 个人:低廉住宅的消费者
“国家盖、单位分、居民低租金住”模式
弊端: 低租金政策导致的严重财政负担
住房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腐败与不安定 忽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与个人偏好
住房的商品化及市场化改革
福利住房--商品住房
城市住房生产和分配方式的市场化与多样化 住房的主要供给者:开发商 城市住房的商品化率不断提高 居民的购房选择机会和自由度大大增加 居住空间分异的产生 居住郊区化与高碳化 以居住为标志的中国城市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
收集住房信息, 寻找适宜空房
新住房的决定
(8)迁居中的住房链与过滤过程
住房链:一部分居民迁 向新的住房和居住区, 腾出来的空房就会有其 他居民迁入,如此延续 下去,就会形成由于迁 向新住房引起的一系列 连续反应而产生的住房 链。
住房链的链长是因新住 房的建设所引起的迁居 次数
(8)迁居中的住房链与过滤过程
(9)中国城市居民迁居的变化
住房福利制度对人口迁居的影响
住房改革对人口迁居的影响
城市人口迁居机制系统分析一
城市人口迁居机制系统分析二
第三部分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
大纲
(1)居住分异、极化与隔离
居住空间分异: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住房选择不断趋于 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趋于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整个城市形成 一种居住分化的状态。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PPT课件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 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一节 欧洲商业文明与自治城市
城市从衰落到重新崛起
自治城市与新兴资产阶级
随着手工业、 商业的不断发 展,城市力量 壮大
封建领主鉴于 来自下层的反 抗和获取金钱 上的实际利益
城市与国 王结盟: 自治城市
商人,工匠力量不断壮大, 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行会 组织,成为议会成员
第一部分 城市与城市社会学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都城、城邦与帝国 第三章 公元500年后的城市与文明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第五章 城市社会学学派与发展脉络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什么是城市?
2万人以上的聚集地就是城市,在此规模以下的聚集地则 是农村。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大城市”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
东方两河流域:商代都城、龙山古城、屈家岭古城、良渚古城
这些考古成果,证明了中国城市文明的产生,是长江及 黄河流域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东方两 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城市文明的发源地。
如何判断远古城市产生的标志呢?
1. 是否有超凡于氏族村落之上的权利组织 形式和纪念性的仪典中心存在,即城市 首先是一个永久性的聚会地点。
二 商业城市与工业城市
商业城市的规划,不考虑如何适应地形和自然景观,也不考虑居民的各种要 求,而只考虑一种功能,即如何强化土地的利用率。因此,所谓城市规划只 是迅速把土地划分成小块,并迅速卖出去。
在这一时期的欧洲城市里,城市建设市大规模的凑合将就时期,人人都忙 着赚钱,没有人关心城市建设。村子扩大为城镇,城镇扩大为大城市,城 镇数目不断增长。
君主新政权依靠的政治、 经济力量
新兴资 产阶级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

城市社会学理论(课件)城市社会学目录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 (2)一、理论起点 (2)(一)时代背景 (2)(二)讨论的主题:城市化 (2)(三)主要学者与观点 (2)二、新旧城市生态学—芝家哥学派 (3) (一)时代背景 (3)(二)关注的中心问题:城市空间 (4)三、新城市社会学 (5)(一)时代背景 (5)(二)讨论的主题:冲突 (5)(三)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四、小结:城市研究中的重要流派及转折点 (7) 第四章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8)一、城市化的概念 (8)二、世界城市化的现状与特征 (9)三、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和城市化类型 (10)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一般特征 (12) (二)第三世界城市的一般特征 (12)(三)发展中国家城市研究的主题 (12) (四)第三世界城市发展理论 (13)五、1949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 (14)(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14)(二)如何进行城市化 (16)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社会区隔 (17)一、两种空间范式 (17)二、城市空间与城市区位 (18)(一)城市区位的含义 (18)(二)三种区位模型 (18)(三)城市区位过程 (19)三、社会分化与空间隔离 (19)四、社会区域分析 (21)五、当代城市空间研究 (22)(一)新空间理论视角 (22)(二)空间研究 (24)第二章城市社会学理论简介本讲分城市理论的起点、新旧城市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三个阶段重点介绍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各种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本讲旨在了解城市社会学是如何研究城市的:它主要关注什么问题、社会学家一般从何种角度观察和处理这些问题的等。

一、理论起点(一)时代背景18世纪末叶英国工业革命使得都市化的浪潮几乎触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据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中只有3%的人生活在城市,到1975年,上升到41%。

除了都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外,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所产生的作用也越来越巨大。

城市社会学-第九章-城市社会问题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第九章-城市社会问题PPT课件
21
二、影响城市住宅问题的社会因素
(一)人口构成 (二)产业结构 (三)家庭构成 (四)生活方式
22
三、中国的城市住宅问题 (一)住宅问题的表现 (二)住宅问题的原因 (三)住宅问题的解决对策
23
(一)城市住宅问题的表现 1.住宅数量 2.住宅质量 3.住宅费用
24
(三)城市住宅问题的原因
1.住宅投资比较低。 2.住宅制度不健全。 3.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 4.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 5.住宅建设的投机行为增多。
27
一、城市就业问题的影响
(一)人口问题与就业 (二)生产发展与就业 (三)经济结构与就业 (四)教育发展与就业 (五)劳动就业体制与就业
28
二、城市就业问题的类型
(一)显在劳动就业问题 (二)隐性就业问题 (三)结构性就业问题 (四)间断劳动就业问题 (五)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29
三、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16
(二)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的影响
1.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年龄结构出现老化趋势 2.家庭与社会负担增加 3.国民收入分配受到影响 4.社会需求发生变化
17
(三)城市人口老龄化对策
1.增强经济的承受能力; 2.制定适宜的人口政策; 3.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4.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5.充分发挥老龄人口“余热”,使之“老有所为”。
25
(三)城市住宅问题解决对策
1.积极推进住宅供给制度改革,实现住宅商品化; 2.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改革;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控制人口增长规模; 4.以住宅的市场化为基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26
第四节 城市就业问题
一、城市就业问题的影响 二、城市就业问题的类型 三、城市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课件

城市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的产生和创立•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 城市社会学的形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 城市社会学的系统研究起源于美国。

• 1893年 ,社会学家斯莫尔 (Alum W.Small) 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 芝加哥大学成为城市社会学的发源地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芝加哥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帕克、 伯吉斯、麦肯齐 、沃斯罗伯特·帕克 (Robert Park)——开创了人文生态学的方法来对城市进行研究• 城市社会学是在二十世纪初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传入我国的 。

• 1929 年吴景超在世界书局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城市社会学领域的教材《都市社会学》。

1.城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统一2.城市社会学是以城市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城市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探讨城市化的特点、动力、进程和中国城市化的道路、目标与模式,探索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法。

3.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4.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5.城市的特征(1) 城市的人口特征: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异质性强 ; 城市居民大多从事非农产业、具有专业技能。

(2) 城市的经济特征: 从生产过程看 , 城市中的生产分工较细、工序较多, 生产技术比较先进,批量生产的产品远离自然;从流通过程看, 城市具备市场功能,或者至少具备了局部的调节能力;从消费环节看, 城市消费方式多样化, 经销商之间竞争激烈。

(3) 城市的地理特征: 城市常常出现在交通线的交汇处、战略要地或资源丰富的地区。

城市社会学报告-PPT课件

城市社会学报告-PPT课件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 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
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 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 的发展。

通过对南锣鼓巷的调研,我们认为南锣鼓巷是798艺术园区和后海酒吧街的集合体,属于新型产业
园区。它以老北京特色商业为主,也包括一些创意型产业。对古建筑街区进行了再利用。
Society
1. 区位特点分析: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东城区。地理位置富有历史价值称为“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
明 朝时, 将 北京划 为 28 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 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 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 (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 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 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 以增强企业 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 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
区之中。南锣鼓巷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
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南锣鼓巷与798艺术区同是中西方
文化的最好契合点。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 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 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城市社会学课件:新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课件:新城市社会学

二、“城市经理人”的研究
雷克斯和摩尔指出,城市住宅稀缺资源的 获得,并非仅仅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政 府的科层制系统同样是决定性因素。
基本概念
➢ 空间 ➢ 空间的表达 ➢ 空间生产 ➢ 集体消费 ➢ 城市社会运动 ➢ 建造环境 ➢ 定居 ➢ 空间
复习思考题
▪ 1.请阐述新城市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阶段。 ▪ 2.列菲弗尔关于空间生产的论述是什么? ▪ 3.资本主义空间的功能与主要矛盾是什么? ▪ 4.请分析列菲弗尔对空间进行研究的意义。 ▪ 5.卡斯泰尔“集体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城市社会学
第一节 法国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二节 美国的新政治经济学派 第三节 英国的新韦伯主义
第一节 法国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一、列菲弗尔的主要理论
列菲弗尔是法国城市社会学方面的代表人 物,也是城市空间研究的开拓者。不过, 他的思想十分庞杂,其博士论文的题目是 “康庞山谷———农村社会学研究”,此 后的关注点更多是在哲学领域,经一段时 间后才又转向城市空间的研究。
二、卡斯泰尔的主要理论观点
曼 纽 尔 ·卡 斯 泰 尔 1942 年 生 于 西 班 牙 , 1967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 位。早期深受列菲弗尔理论观点的影响, 主要著作包括:《都市问题》(1972), 这是他早期最著名的著作。
(一)质疑人类生态学理论
1968年,卡斯泰尔发表了《真的有“城市 社会学”吗?》,质疑传统城市社会学的 科学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容器
列菲弗尔主张既要看到空间的物质属性, 也要看到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空间与 社会的 互动关系。
(二)空间生产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条件
列菲弗尔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史无前 例的“总体性”使一切有用对象都无可避 免地被商品化了,“空间”当然也不能幸 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