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专业设置及建设规划
二0一一年八月
为主动适应国家结构优化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按照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院实际,要在“十二五”期间把我院建成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的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推进专业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总结“十一五”专业专业经验基础上,结合我院办学实际情况,制订运城职业学院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的现状
学院现有高职专业32个(含方向),了矿山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汽车工程、有机食品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群。

具体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制作方向)、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测量方向)、计算机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3G方向)、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晋)、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有机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印刷技术(数字印刷方向)、印刷技术(制版方向)、市场开发与营销、民管理(婚庆策划与管理方向)、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按照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创建特色鲜明、中西部一流、现代式高职院校为契机,“立规范、建特色、保质量、上规模"的工作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高内涵;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专业建设的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设置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一是市场需求原则,必须考虑学生未来岗位的就业去向;二是适度超前原则,高职院校不仅要适应需求,更要引领需求,创造就业岗位;三是宽窄并举原则,宽口径专业适应岗位多,针对性强的专业迁移性不足;四是长短结合原则,长线专业相对稳定,但短线专业有较好的灵活性;五是产出原则,工科类高职专业办学成本远比文科类高,在考虑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规划时,必须考虑学院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专业群内选择优先的原则.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建设,注重质量与特色建设,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办学效益,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以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

根据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布局,以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

3、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
般,立足骨干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突出学校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
四、专业建设的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我院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依托我院灵活的办学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构建具有经济与发展特征和学院特色的、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体系。

1、办学规模:“十二五"期间,学院将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

2、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学院完成校园建设的二期工程。

新建图书馆大楼、培训中心大楼、汽车实训车间、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项目。

3、专业建设:
2011年:按照省教育厅给予新建院校三年的扶持特殊策,继续申报十个新专业,以保证学院专业建设的规模和效益.(1)学院集培训、住宿、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培训中心大楼项目落成。

学院拟申报管理(640106)新专业。

(2) 平米的学院维修、检测汽车实训落成,学院拟申报汽车运用技术(520104)新专业。

(3)按照与台州中州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三地四校针对“嵌入式应用技术"专业在厦门大学开展了深入研讨,为该专业申报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学院拟申报嵌入式应用技术(590121)新专业.(4)学院位于运城市开发区内,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和开发区建设需要“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拟申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560)新专业。

(5)学院是全国唯一有机食品生产、检测人才培养,全国有机食品学会就设在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了使有机食品相关专业专业群,拟申报有机资材生物技术(530105“晋”)专业和有机
食品生物技术(310“晋”)专业。

(6)学院与中煤集团太原科学研究院和平阳重工等煤机生产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为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拟申报电机与电器(580104)新专业。

(7)运城是全国印刷制版,我院已于太原小店区印刷集团签约,为其订单培养数字印刷技术人员,拟申报数字印刷技术(413“晋”)和电子出版技术(408)两个新专业。

(8)我院与XX和省商务厅联合开展“服务外包”业务与培训,急需“商务英语”人才,拟申报商务英语(660108)新专业.
2012年:学院专业建设进入相对稳定期。

针对学院2000万集学生实训、科学研究与观光为一体的大型实景型模拟矿井建成。

学院2012年拟申报新专业为管理、工程造价和物联网三个新专业.
2013年:随着学院议、学生活动为一体的大型演艺中心的落成,学院拟申报的新专业为主持与播音、影视后期制作和汽车美容三个新专业。

2014年:随着学院附属幼儿园、生活设施的完善,学院拟申报幼儿护理、健康护理和美容护理服务类三个新专业。

2015年:随着学院艺术类专业和建筑类专业群的建成,学院拟申报动漫设计、艺术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三个新专业。

4、实训条件:“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

5亿,实验设备更新率、实验房屋及设施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30%以上的实验室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向学生,基本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全校统一管理及共享.图书资料达到生均50册。

80%的教室配备网络多教学设施。

建成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库,20%的课程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多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二) 特色专业建设
将传统专业基础作用增强,让特色专业优势明显,必须十分重视我院有机食品等特色专业的建设,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根据行业
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学院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到2015年,建成2-5个省级特色专业,30%左右的专业进入中西部一流,50%左右的专业在行业和地区有一定影响,与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境外大学合作办学的专业数量达到20%左右。

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参加省级科技或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及等级综合排名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10名,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

五、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
专业设置要适时满足地区、行业经济和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及时调整专业。

专业口径可适当拓宽,同时处理好需求的多样性、可变性与学院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各系要根据现有专业及条件确定专业的发展,拓宽复合方向,努力以龙头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拓展边缘专业,独特的专业体系及专业特色。

(一)目标
按照专业大类培养,模块化教学的目标,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现有专业建设水平,一批经济建设和发展急需的专业得到发展,部分特色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有较大影响;初步建立起专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机制。

(二)措施
1、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面向地方支柱、高和服务业的应用型专业;优先发展矿山类、机电类和有机食品类专业,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充实和改善办学条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

2、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不断更学内容、课程体系,广泛运用教学手段,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ﻫ4、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良性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大力扶持人才需求量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适度扩大招生规模。

六、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学院与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各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和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办法和具体措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方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每年定期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方案。

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和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学院专业的布局,按大类专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先进性、应用性、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学内容,扩修课程和增强适应能力的原则,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地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材之中。

以适应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建设课程体系。

基础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针对性和实用性。

既要保证传授最基础、最新的技术知识,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校内外实验实训建设
实验实训建设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院内、院外实验实训,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

改变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的教学体系.实验室管理,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逐步基本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各系、各专业均要建设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充分利用资源,建立稳定的院外实训实习,使学生尽早接触,了解当地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

实验实训的建设要求:
1、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训实习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依据,建设水平应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
2、全面规划,协调发展,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优先投入受益面大的公共实训实习项目;
3、注意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验实训的功能要求,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
4、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在模拟
的岗位环境中,在可控状态下完成实训教学要求。

鼓励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教学设备,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增加全天候"式"实训室。

ﻫ通过各种实习实训等教学,保证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注意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自2009年起,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申请和建设力度,各专业必须将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建立起高职毕业生“书"培养制度,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四)师资队伍
建立教学骨干、专业负责人制度,以专业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高,专兼结合的师资梯队为目标,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今后学院将继续以灵活的人才聘用制度和多种用人方式,组建一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理论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到2015年,专任教师达到500人左右,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其中有35%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总教师人数的40%以上。

(五)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努力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专长。

科研促进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科研成果.利用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实验装置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通过科研的一系列思想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各专业在现有的校外实训建设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条件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我院现有资源,特别是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应用服务,
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不同程度地向企业,利用专业优势,学校专门成立校企XX,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支持、参与办学,在教师培训、实训建设等方面积极协作,力争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半工半读试点,企业订单培养,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

(六)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
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院的定位、特色和专业自身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图书资料和教材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各系(部)要按照要求确定本系(部)专业的教材编写计划,同时建立本专业图书资料室,增加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满足专业建设需要;认真开展教材特别是专业选修课教材的编写研究,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以及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

七、专业建设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立足重点专业,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

学院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各系制订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二)对专业建设的投入
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与建设投入。

原则上使每个专业都拥有一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

在学院加大经费投
入的同时,鼓励各学科专业多渠道筹措建设,依托企业的财力,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教学科研合作,开展咨询服务,为多做贡献,提高专业自身的办学和效益。

(三)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订、修订及实施管理,严格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教行规范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专业定位,面向市场,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基本内容,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将教学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连,与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满足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更高更新的需求.
(四)建立专业建设的评估与检查制度
专业建设的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专业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完善重点专业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对传统专业、特色专业核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有效的竞争机制.
(五)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学院的办学水平。

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打造一支创新、敬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能力、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学院成功办学、健康发展的关键工程之一。

要紧紧围绕学院定位、发展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遵循“专业启动,教师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自主、灵活”两大优势,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新观念。

采取“大力引进、着力培养”的有力举措,
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专兼职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实行有学历论但不惟学历论策,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人才梯次。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运城地处偏僻,教师资源尤其是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因此,人才引进将是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任务,要制定引进人才的策措施,建立有效的引进机制,建立人才网络、信息库,建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要对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岗位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工作,要特事特批,特事特办。

(2)广开教师聘用途径。

①基础课老师,主要立足于利用本地高校教师资源,职称为中级以上;
②专业课、实验实训课教师,除本地可利用的教师资源外,还可从、天津、辽宁、、西安、太原等地高校、企业、行业中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工程师、高级技师(含离退休人员)等作为专任或兼职教师;
③面向,通过等渠道招聘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④招聘一批有工科专业背景、有潜力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做为后备师资,尽快“送出去”或“师徒结对”重点培养。

(3)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

要抓住“引进、用好、培养"三个环节,把“事业吸引人,情感凝聚人,制度服务人,策激励人,环境厚待人,待遇留住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①完善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如聘任制度,考核制度,晋级制度,培训制度,骨干教师选拔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等;
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特别是对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要早培养、早上岗,做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
③校内教师寒暑假送到工厂、企业的相关岗位顶岗培训,在取得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职称后再回校任教;年青教师和由工厂、研究机构调入的
教师到高等院校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
④设立奖教、XX,鼓励教师融入和企业,不断学习、新工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待遇上,“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应高于相同级别的非“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⑤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入。

学院重金聘请华夏基石咨询进行了薪酬体系,建立了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的用人的优势,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