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小波的自由知识分子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王小波的自由知识分子形象
摘要:自由知识分子就是以个人自由作为自己一切知识的安身立命之根基的知
识分子,也是以知识的目标为自己自由追求的终极目标的知识分子(此所谓“为自
由而自由,为真理而真理”)。

王小波作为年代王小波的名字是和自由、自由主义
联系在一起的,他用短暂的一生表明了一个纯正的自由主义者的立场,承续了中
国现代自由主义传统,而自由主义的文化立场在当下的中国不仅具有学理上的意
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自由主义;自由知识分子
一、自由知识分子的特点
按照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所说:“知识分子既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
共识者,而是这样一个人:全身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
陈词滥调,或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者的说法或作法。

不只是
被动地不愿意,而是主动地愿意在公众场合这么说。

结合王小波的潜台词,知识
分子还应该为弱势群体发声,把他们没能说出的那些话说出来。

知识分子可以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他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他也要做你形而
上的反对者,只要你代表的是主导,是优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这必定从
某种意义上压制了次属的一方,形而上来看,这也构成反对你的理由。

当年看鲁
迅的杂文,他批评某些人摇摆不定,总是爱唱反调,以显自己独具一格,我就觉
得这个批评不甚透彻。

有些知识分子大抵心中怀有某些信仰,作为自家安身立命
之本,但“怀疑”和“批判”却是更大的惯性,在特定的场合,他可以为了自由和正义,放弃这些信仰,甚至倒戈相向。

即使是“自由”和“正义”,也有很多人打着它
们的旗子杀人放火。

罗兰夫人就很有觉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舶来品,随着西学
东渐,步入中国。

其在一片没有先天土壤的土地上扎根,也必然发生后天的变异。

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与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由社会民主党派亲自披挂上阵不
同的是,为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摇旗呐喊的却是一群自由派知识分子。

?何谓“自由”?从外在的社会环境言之,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所能遭遇到的外在的强制的
压力,已经减少到了最低程度的情况,从主体而言,一个人只有在他对人生的意
义有清楚的自觉,对生命的价值有清楚的自知的时候,才能享有自由。

自由主义
的基本立场是,人的存在本身乃是目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任何政府、社会组织
或别人的手段,所以每个人都具有人的尊严,而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和尊严,就必
须建立民主和法制的制度。

二、王小波的自由知识分子形象
(一)自由知识分子与批判者
80年代末,自由主义开始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成为文化讨论的话题,知识
界掀起了重评胡适和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潮流。

在90年代,主流意识形态淡化,文化多元化,自由主义开始名正言顺地浮出水面,90年代思想文化界有三大热点:陈寅恪热、顾准热、王小波热。

但是,王小波这种对知识分子批判社会的功能角
色的界定,并没有使他以批判社会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而是被塑造成具
有自由品格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或者说关于自由的文化想象成功地掩盖与遮蔽了
批判社会的锋芒,而这种修辞策略又可以从把王小波与顾准、陈寅恪放置同一个
文化空间被讨论的事实中寻找出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图景。

显然,王小波已经不再
是王小波了,而成为“自由分子”或“自由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了,这里,暂且搁置
王小波把自我指命名为“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而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这些关于
王小波的论述中“王小波”是以“自由知识分子”的功能上场的。

王小波在《论战与道德》一文中指出,中国文化领域里的论争往往是道德之争、
神圣之争,赌的是人品、爱国心、羞耻心,争谁好谁坏,而不是谁对谁错。

我们
至今在大量的论争文章中可看到乱扣帽子的大批判遗风,看到偏激、偏狭、偏执,或盛气凌人、强加于人,或意气用事、尖酸刻薄、语带讥讽,或含沙射影、挖苦
中伤。

而王小波的论战态度却平和、冷静、理智、宽容、大度,其文风辛辣而无
火气,语言俏皮而不刻薄,巧言辩驳而无杀伐之气。

从王小波的论战态度和文风
可以看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道德境界、精神操守及文化理念。

(二)自由知识分子与困惑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治关怀与学术独立始终是困扰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
20世纪的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主题,靠近政治,似乎就会影响学术的中立,而
要维护学术的中立,又涉及到如何保持一种对政治/现实的关怀的问题,而在90
年代以“人文精神讨论”为主关于知识分子职能和定位的争论中,知识分子尤其是
人文知识分子面临现实的压抑,急需重新论证自身社会存在的合法地位,王小波
在他的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里,把公共权威对私人生活空间
的践踏、侵犯作了生动的描写,无休止的传唤、审讯、批斗、写检查、认罪占据
了主人公的全部生活。

自由最大的敌人是滥用的权力,每一个自由主义者都会服
膺艾克顿公爵的名言:“权力使人腐溃,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溃。

”权力?的淫威、暴戾,个人在权力之网中的弱小无力,孤苦无告的非人境况,是王小波非常
热衷表现的一个小说主题,《白银时代》系列、《2010》、《黑铁时代》,在这
些小说中,与个人所能遭遇到的外在的强制性压力,已经减少到了最低程度的自
由境况相反,外界的权力体制对个人的蹂躏、戕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至此,
自由也就成了陌生的、被遗忘的字眼,由此可看出王小波对自由的强烈渴念。

(三)自由知识分子与反省者
借用文革的荒诞经验讲述一种道理和人生哲学,是王小波在杂文中惯用的叙
述策略,也在褒扬一种“特立独行”的自由品格,但王小波设立在文革背景即特殊
历史时空中的“特立独行”,却被青年人轻易地移置到他们的人生实践当中,从而
抹杀了作者叙述的历史空间。

与其说他们选择了“特立独行”的自由之路,不如说
他们为自己的青春的玩世不恭的恐惧找到了华丽而时尚的借口,不管这里的文章
是他们有意在自己的青春成长史中建立一种与王小波的关联,还是他们对王小波
的阅读建构了他们自身的青春叙述,这里“特立独行”成为充当“自由”的托词,不
仅是一种混淆了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构的误读,还是一种忽略和消平了叙述的
历史背景与深度的简约。

王小波以其深刻的见解、敏锐的辩才、犀利的文笔弘扬了自由主义思想。


由主义学者即便以学理语言、逻辑推演费尽万言往往不及王小波一篇杂文随笔更
直接、适时、有力,他为自由主义争取话语空间之功甚大。

他的杂文《中国知识
分子与中古遗风》、《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文
化之争》、《“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极端体验》、《我看国学》、《智
慧与国学》、《理想国与哲人王》、《东西方快乐观之我见》、《救世情结与白
日梦》、《百姓·洋人·官》、《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驴和人的新
寓言》、《关于崇高》、《虚伪与毫不利已》等等,就是对上述一些思潮的回应、反驳。

如前所述,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是自由主义的一个核心观念,王小波在他的
多篇杂文中对此多有论述,在他看来,环境脏乱、火车拥挤、社会秩序、饮食卫
生、生活观念与方式往往归结到个人的尊严问题。

总之,自由作为知识分子的修饰词,无疑被放置在了不容质疑的高度,它们
在字里行间已经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也就是说自由/独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自由/独立指的是什么,是逃离/反抗专制,还是自然本能,是青春叙述的自恋,还是一种学术上的价值无涉/独立的态度,在这种意义上,使用这些被抽空的自由/独立的概念有效地掩盖了作为王小波意义上充当批判社会的功能的有机知识分子的内涵,当然在这种叙述的背后还隐含着90年代以关注中国知识分子命运与社
会角色的"人文精神"讨论的历史情境,而王小波无疑成为被多重文化资源借重的
对象,从而使王小波作为一种文化想象变得斑驳暧昧。

参考文献:
【1】陈明远:《知识分子和人民币时代》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1——2页
【2】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王小波《黄金
时代》,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115页、126页。

【3】艾晓明?李银河编《浪漫骑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版,199—200页。

【4】《沉默的大多数》,18页、11页、15页、15页9页。

【5】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6页、3页。

【6】王小波《马但丁》,《北京大学》1998年第6期。

【7】《青铜时代》,花城出版社1997年第285页、290页。

【8】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98年版220一221页、230页。

作者简介:赵英卓,男,现为商洛学院中文系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