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5月联考
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
考试时间:2023年5月29日09:00~11:30 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

勃兴于元明的古典戏曲几经历史演化,逐渐形成并突出了两种美育功能;和心悦性之“陶情”与礼乐教化之“风教”。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激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

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关实践。

“凤救”也是古典戏曲关育功用的休现。

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

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

以“美风化”为文化革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

通过文本呈现、声律传唱以及舞台传播,古典戏曲借“陶情”与“风教”功用,提供了一个理解戏曲审美文化的模本,使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美育范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能够得以延续。

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

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

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

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

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

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广场扬启蒙”与“救亡”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降,以曲美育的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戏曲美育如何通过弘扬民族文化使命的合法性,在新的时代语境里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回头看”,我们可以从戏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获得文化自信,但最根本的美育任务,还在于“向前看”,即植根传统而在成就上总结。

在总结上批判,在批判上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中国文化美育体系建构的需要。

简单地说,“回头看”和“向前看”分别指向古典戏曲的自信与创新问题。

古典戏曲流传下来大量经典作品,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保护和传承这些经典戏曲作品,一则可明确与坚定戏曲文化自信的方向,二则可凸显传统伦理价值观,恢复泛审美时代日益消融的人文精神,从而承担起育新人、展形象的美育使命。

当今社会,考量并重估经典戏曲作品的当代价值,还应具有反思意识,充分考虑到戏曲美育传统能否被容纳进新经验中进行传递,过去的现实关怀能否在这个时代引发共鸣等现实问题。


经典作品既往道德评判的价值标准上融入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正是“文化自信”命题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求。

(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也许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虽然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学高峰,但是各个时代之间又有一种文化精神的血脉流淌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戏曲”是否也有可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呢?历史地看,无论文学艺术的哪一个门类,转化就是发展,创新就是继承。

形态有变,基因永恒。

我们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同时,还应该强调文化自省。

自信是底气、是根基;自省是扬弃、是创新。

在社会形态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转变之际,提炼于过去生活生产方式与情感交流方式的传统戏曲,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不是简单地批评时代、抵制创新,而是在承认传统戏曲程式系统于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同时,想方设法完成创作思维的转变,通过实践,实现中华戏曲艺术发展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古典音乐可以转化为现代音乐,古典舞蹈可以转化为现代舞蹈,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催生出现代音乐剧,中国传统戏曲也有可能孕育由现代戏曲。

(摘编自罗怀素《文化自信与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声腔和形象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主要舞台表现形式,因其有着重要的美育价值,既可偷悦感官心灵,又可感化入心。

B.在当今时代,要想便戏曲美育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焕发生机,一方面要“回头看”,一方面要“向前看”,缺一不可。

C.戏曲的教化意义能持续地被激活,是因为它在演进中既有千古不变的精神传统,又能依时代语境适时更新美育内涌。

D.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元曲,也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戏曲勃兴于元、明时期,几经历史演化,逐浙形成了陶情、风教的美育功能。

B.进入数字化时代,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C.古典戏曲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延续,我们既要保护和传承,又要带着反思意识去考量并重估经典作品的当代价值。

D.古典与现代可以相互转化,古典舞蹈可以转化为现代舞蹈,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转化为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也能孕育出现代戏曲。

3.结合材料,下列关于戏曲的论述中最能体现古典戏曲美育观的一项是(3分)( )
A.观其所述曰忠、曰孝,有补于世,(元·周德清)
B.盖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倘演者不真,则观者精神不动。

(明·袁于令)
C.极粗极俗之语,未尝不入填词,但宜从脚色起见。

(清·李渔)
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礼记·乐本》)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4分)
5.近日,复兴中学戏剧社将组织社团成员重新演绎《窦娥冤》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在改写剧本时如何把握好“通”和“变"?(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豫让行刺
叶敬之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

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

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

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平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

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

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

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们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

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疑心。

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


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

赵襄子等候着。

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

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

眼见得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

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

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

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

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

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

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
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

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
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子嘶哑。

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


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

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

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

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去。

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


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


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

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

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

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
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

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

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

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

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
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

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

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

那墓就在河边,桥侧。

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

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

河水不枯,墓桥永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

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

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

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

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

(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

B.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乎法,表达了对豫让忠义精神的赞美。

C.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

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友人青荓死去的悲号。

D.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7.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渲染出现场荒凉寂静的氛围。

B.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的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C.在塑造青荓这一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8.豫让替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

请结合文本一、二,简要分析豫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分)
9.《史记·剌客列传》中记载:“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书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有浓墨重彩的描绘,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羲之,字.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
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
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
【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
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B.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C.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稻为越州
D.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羲之,字逸少。

”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拜,指旧时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同样的表达还有授和除。

C.“扬州剌史殷浩素雅重之”中的“素”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素善留侯张良”的“素”意思不同。

D.“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中的“以为”的意思与《谏逐客书》中的“窃以为过矣”中的“以为”意思不同。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羲之年少闻名。

周凯招待客人,在客人还没吃时先割下一块牛心炙递给他,羲之由此扬名。

B.羲之拒绝出仕。

他先前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在儿娶女嫁后,仍然好言拒绝了殷浩的建议。

C.羲之轻视王述。

他请求把会稽郡改为越州,派去的使者言辞不当,大大地受到当时贤者的耻笑。

D.羲之广闻博取。

游历后不断开拓视野,及时摆脱卫夫人书法的影响,探源明理,极其用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2)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14.王羲之多次推辞朝廷征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唐·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左右,诗人结束了十多年赋闲乡居生活,到鄂州担任转运使判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从作者御命赴任写起,通过探问路途寄寓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探索。

B.颔联写所见之景,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传达出诗人与千峰共赏夕阳的快乐。

C.颈联回扣标题“怀旧居”,此去一行,昔日交游的友人和故乡已经越来越遥远。

D.尾联回应首联“路何长”,作者跋涉深山,露水沾湿衣衫,可见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

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语句是: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盲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端深刻变革,一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

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如①般涌现,全方位调动观众感官:在音乐、设计等平台上,人工智能创作成为一种新型内容生产模式;文娱领域的虚拟主摇、虚拟歌手,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交互体验。

随时可以畅玩的云游戏,关注度持续攀升的数字藏品,城市青年热衷的推理游戏……蓬勃发展的文化新业态种类丰富,②但都呈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动力的基本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文化新业态能够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文化产业捉质增效提供新动能。

基于新技术进行内容开发是文化新业态发展的必由之路。

跨界明星深圳“客家小镇”融合餐饮、影视,动漫等不同发展领域,带动了当地客家村落的发展振兴。

它推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文旅项目、包换虚拟现实体验、古镇生太旅游等,深众游客欢迎。

与此同时,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版权体系,调动文化企业和创作者的积极性,以有效的制度安排为文化新业态的发展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就会感到头昏脑胀、身体疲乏、困倦瞌睡,难以集中精神工作。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困”。

冬季、春季的气候变化大,人体需要有适应调整的过程。

人体在寒冷的时候,皮肤通过汗腺收缩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从而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而春季气温回暖,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使更多的
的表现。

我们的身体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血管、神经调节也就不灵敏,生物钟也就不那么准了,于是出现了“春困”的现象。

少,长时间对着电脑,易出现头昏、口干、嗜睡、头颈部酸痛、眼睛发痛等现象。

其次,不吃早饭易造成大脑缺氧,注意力不易集中、昏昏欲睡;而午饭吃得过饱会加重肠胃负担,也易犯困。

另外,熬夜、失眠、早醒等造成日夜颠倒也会导致出现疲倦的感觉。

21.下列句子中的“是”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您所言极是,我们就按照您的建议来把这件事做好吧。

B.小李昨天是坐火车去了北京。

C.“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总书记如是说。

D.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从鸿雁传书到手机网络,我们的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那纯粹真挚的情谊;《论语》《史记》等国学经典从皇家书苑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的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们深邃哲思的渴求;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热”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至今“归国潮”,我们的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对梦想坚定不移的追求。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限,生活在改变。

在变化着的时代里,我们亦看到了时代背后不变的底色。

面对这些“变”与“不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又有何思考和联想?请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5月联考
语文试卷答案
1.B
【解折】A项“因其有着重要的美育价值。

既可愉悦感官心灵,又可感化入心”因果倒置。

原文为“中国古典戏曲有著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

“C项“是因为它在演进中既有千古不变的精神传统,又能依时代语境适时更新美育内涵”错误:依原文“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手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可以看出,这只是主要原因。

D项依原文“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化也许可以类比汉赋到唐诗”可知,这是一种设想,“也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错误,原文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戏曲”是否也有可能转化为具有当下审美品格的“现代戏曲”呢?”故选B。

2.D
【解析】D项“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转化为中国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也能孕育出现代戏曲”错误,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西方的古典歌剧可以催生出现代音乐剧,中国传统戏曲也有可能孕育出现代戏曲”即可知。

故选D.
3.A
【解折】A项谈戏曲的风教功能,体现了古典戏曲的美育观;B项谈戏曲表演要有真情实感,与美育功能无关:C项谈戏曲创作中人物语言,与美育功能无关:D项是说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而人们的内心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

故选A.
4.①首先指出中国古典戏曲具有“陶情”“风教”两大美育功能并具体阐释:(1分)②接着从“通”与“变”的角度论证戏曲教化功能延续的原因:(1分)③最后提出既要坚定文化自信,更要反思创新才能让戏曲美育焕发生机。

(2分)
5.①“通”指千年不变的精神传统。

《窦娥冤》因传递出是非、爱憎、善恶的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剧本在改写时要牢牢把握住这些核心价值观,(2分)②“变”指依时代语境而实时更新的美育内涵。

重新改写和演绎《窦娥冤》,是为了鉴往知来,从中吸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精神要素。

为今所用。

(2分)(每点2分。

如有其他表达,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解折】C项中“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是对友人青荓死去的悲号”解读错误。

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

7.B
【解析】A项“是为了渲染现场荒凉寂静的氛围”错误,现场气氛应是紧张的:C项小说对青荓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D项“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错误。

青荓是赵襄子的参乘,为赵襄子探查情况,遇到豫让而自杀,只出现在文章前面,没有贯穿全文,所以不是线索人物。

8.①秉持为人之道。

像让…诺千佥,践行诺言,坦然赴死;②恪守君臣之义。

豫让完成了为智伯复仇的职责,以死报君:③报答知遇之思。

面对智伯的礼遇、赵襄子的赏识、豫让以死回报:④重视朋友之谊。

豫让与青荓惺惺相惜,青荓为成全豫让而自杀,豫让便以命相报。

(每点2分,三点6分。

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