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宁华侨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礼记》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军功 B.门第C.品德D.才学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
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4.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A.与自然环境契合 B.天人合一的理念
C.安土重迁的观念 D.家族中心的传统
5.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A.秦汉隋唐B.西周秦汉C.西周隋唐 D.秦汉明朝6.从以下史书所载内容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
《后汉书·百官志》 (尚书令)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
《汉官仪》尚书“无所不统”
《后汉书·百官志》每朝会,尚书令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皆专席而坐
A.尚书参与中枢决策 B.尚书专权已成常态
C.皇权受到尚书制约 D.尚书令始设于汉代
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元朝统治者如此调整地方区域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统治区域B.缓和蒙汉矛盾 C.加强控制地方 D.发展地方经济8.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
A.雅典民主突破“公民政治”的狭隘性 B.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国初步成立 D.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
9.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雅典第三、四等级的公民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忙碌,无暇参加正常的政治生活,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雅典为马其顿征服。
材料折射出
A.战争破坏了雅典等级制 B.雅典公民集体意识丧失
C.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烦琐D.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破坏
10.公元前508年,雅典首席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实行改革,取消了原有的四个部落,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此举的主要意义在于
A.推动地方自治 B.保护选民利益 C.消除了贵族残余 D.发展了平民政治1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
这主要体现了
A.契约原则B.法治原则C.集体意识 D.分权意识12.1689年3月,英国下院通过拨款法案,授予国王每年120万镑的税款,并规定其中60万镑用于宫廷和非军事性开支,其余用作海陆军开支。
1697年议会又通过《年金法案》,规定自翌年起,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上述拨款法案的通过旨在A.确保王室财政独立B.依法监管王室财政
C.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保障国王的军事权13.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
材料表明该法案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1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
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15.“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现象
A.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16.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各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17.中英《南京条约》中有“领事报关”的条款,规定: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共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
这项条款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
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 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
18.1862年上海的租界里,曾经空置的小木屋被房东用更高的价格租出去,卖鸦片的洋行转向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不再建造小木屋,改建两三层的小楼,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但到了1864年下半年,新建房屋再次出现空置,在建的房屋也纷纷停工,
许多开发商破了产,甚至有人跳黄浦江了。
当时上海租界楼市的这些变化,与哪一历史因素关系密切?
A.太平军的东征与失败 B.英法联军的入侵及其撤离
C.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衰落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消长
19.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胶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漫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开垦和栽种的”。
修水县全县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1.下列对太平天国《资政新篇》评价正确的是
A.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解放 B.体现了历史发展潮流
C.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D.根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22.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
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
”
这表明乡官制
A.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B.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
C.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D.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23.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一特权最早开始于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5.《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
”
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冬,有司言:“县官(国家,下同)用度太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不左国家之急……”“……诏禁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没入其器物。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 郡国多不便县官作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之……
——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二令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问以民间疾苦,教化之要。
皆对日:“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盐铁酒专卖机构),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
”御史大夫桑弘羊则以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夷爽、安边足用之本。
往者豪强之家,得管山海之利,采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大抵皆放流之人,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相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今纵人于权利,罢盐铁以资强暴,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并兼之徒奸形成矣。
盐铁之利,佐百姓之急,奉军旅之费,不可废也。
”
——杜佑《通典·食货十》材料三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
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
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
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800多万元。
一一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四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
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盐铁政策的利弊。
(2)结合材料三、四,简要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
清政府对于对外贸
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7.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
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年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矗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
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鸟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参考答案
1-5 BBADA 6-10 ACBDD
11-15 ABCDA 16-20 BBABC
21-25 BABAD
26、(1)利: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军事开支,增强国力;限制商人势力,抑制兼
并,维护统治秩序。
弊:政府生产的铁器质次价高,强迫人民购买,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2)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处于巨额顺差的地位。
限制海外贸易,仅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
原因:中国当时不需要大量外国商品;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27.(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
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暗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