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更美好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家更美好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

加强对初中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其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能为其以后的升学、就业和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此课程标准,第七课第三框“让家更美好”,通过对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即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共创学习型家庭。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同“家和万事兴” 的观念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提升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共创和谐美德之家。

二、学情分析
父母与初中学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初中学生逐步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培养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性。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较少关心父母和家人,对与家人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

因此本节课通过对学生家庭变迁史的梳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家庭的变化。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转化为自身对现代家庭乃至文明社会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思想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道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

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就要直面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种活动型课程,就要通过活动把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学习道德规范,厚植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感悟生活中认识自我、认识我与家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学会判断,学会调节家庭矛盾,构建美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四、教学目标
家庭变迁史的梳理,体验现代家庭的变化,感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生活的美好。

幸福大转盘,理解和谐家庭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并审视实际家庭生活,多角度寻求让家庭和谐的措施。

3.从调节家庭关系的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和万事兴的传统文化,增强家
庭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构建和谐家庭。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家庭的变化与和谐家庭的应有之义。

难点:学会用实际行动为和谐家庭出力。

六、课程资源
文本资料:学生家庭变迁史;
七、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
工具和准备:图片文字资料、选取典型家庭变迁史、多媒体设备、PPT
2.对照幸福大转盘,看看哪些幸
福元素,家里落实得好的?哪些
元素还需要完善和改进?请你和
家人据此制定幸福家庭的行动计
划。

(提示:可以从家庭矛盾解
决、家务劳动分配、电子产品使
用、孝亲敬长、我可以做什么等
方面制定计划)
3.评价。

评选出最佳方案、最有
创意方案等。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希望我们都能直面家庭矛盾,
十、课后作业
记录计划实施情况,一个月后做成PPT汇报展示行动成果。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