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学第16课《以铜为镜》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以铜为镜(第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
《国学》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以铜为镜》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日积月累简单了解魏徵。

2. 读准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课文的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教学难点: 注意停顿,读通课文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人,板书:魏徵,出示他的图片。

2.同学们说说对他有什么了解?
3. 教师借助日积月累介绍他。

4.简单说说魏徵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魏徵有关的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音,读正确,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对于一些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集中进行指导,特别注意停顿。

例如: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特别关注教师的范读时的停顿。

5.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第16课:以铜为镜(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
《国学》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以铜为镜》第二课时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古今对译,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讲述这个故事。

2.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今对译,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铜为镜》,齐读课题。

2.齐读课文。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
1.那么以铜为镜这个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那就要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一读译文部分,理解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

3.在了解课文大致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4.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5.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经过,你能试着说说这个故事吗?
6.学生试着讲述这个故事。

7.指名学生到班级讲故事。

8.同学们回去后,可以将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9.齐读课文。

10.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可以让学生进行背诵。

第16课:以铜为镜(第三课时)
一、教材内容:
《国学》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以铜为镜》第三课时汉字家族、追根溯源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和甲骨文,了解舟字的来历以及意思,了解含有这个偏旁的一些常用字的含义。

2.学习追根溯源,知识拓展,对魏徵有更全面地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衣”字的来历以及意思。

教学难点: 拓展知识,对魏徵有更全面地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铜为镜》,齐读课题。

2.齐读课文。

(二)汉字家族
1.出示“衣”的图片,以及甲骨文,说说它的意思。

2.指名说,让学生知道“衣”与衣服有关。

3.你学过的哪些字含有“衣”字部?说说它们的意思,学生说一说。

4.指名学生说,相机板书。

(表衰衫被初裕袖等)
5.教师适当地进行总结。

(三)追根溯源
1.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些句子,你对魏徵有什么了解?
2.学生先自由说一说。

3.教师相机拓展有关魏徵的资料:
4.拓展资料后,让学生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16课:以铜为镜(第四课时)
一、教材内容:
《国学》第十一册第十六课《以铜为镜》第四课时古诗,知道唐朝贤臣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进一步了解魏徵的其人其事。

知道唐朝贤臣的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介绍唐代的贤臣,知道他们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诗题:过魏文贞公宅
2.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以铜为镜》这个故事。

《过魏文贞公宅》是七言绝句,表达了对魏徵这样的贤士的敬慕和对他们的逝去的惋惜之情
3.再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
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相机纠正错误。

3.结合诗句后的译文,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学生朗读诗句,最后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6.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唐朝贤臣的故事?听了他们的故事你想说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