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教育主张,其首倡者则是商鞅。

韩非认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大,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就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概括。

韩非提出“以法为教”是对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发展。

商鞅认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韩非后来解释说:“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

”法是一种依据或准则,有了法,就使人行为有规矩可循。

百姓知法、守法,社会就安定;官吏知法、执法,就不会残害百姓。

因此,不论吏民,都要教其知法、畏法、守法,这样国家就没有不强盛的。

法家主张将法令文书公之于众,并使家喻户晓,由此实现法治教育。

在秦国“以法为教”颇为成功。

当商鞅失势,仓皇出走时,竟然找不到一个躲身之处。

因为商鞅曾规定:留人住宿而所留者无身份证,要罪及舍主人。

所以,秦国的强大与普遍的法治教育有很大关系。

如果说“以法为教”主要表达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内容,而“以吏为师”则主要表达了法治教育的实现手段。

尽管“以吏为师”是古已有之,但这仅是形式上近似。

实质上,法家提出的“以吏为师”其着眼点不在“师”而在“吏”,或者说是在“法”而不在“教”,即为了实行法治,选择那些知法的官吏来担任法令的解释者和宣传者,仅此而已。

因此,法家所谓“师”并非教师意义上的“师”。

韩非发展了商鞅设置吏师的主张和实践,明确把这种制度表述为“以吏为师”,以保证“以法为教”。

但韩非的“以吏为师”中还包含着一层意思:理想的国家与社会是不需要许多人来从事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的,这样的人一多,就会破坏社会秩序。

妥善的做法就是“以吏为师”。

这样,韩非就更为强调了法的教育,而否定了知识教育及其实施者,走向了极端。

材料二:
儒家认为教育与政治生活、经济基础密不可分,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
理中的作用。

据《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这段话语明确表达了“庶”“富”“教”三者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用政治手段治理他们,用刑罚整顿他们,百姓只求免于犯罪,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说服他们,用礼教来规训他们,百姓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民心归顺。

孔子认为任何政令和刑律都不如教育(化)有效果,强调了教育(化)活动对于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
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道的最根本最高级最本质的本性。

在教育领域内,“道法自然”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唯教育规律是从。

《淮南子》说,道法自然,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吕氏春秋》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即顺应本性。

老子认为尊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意识,不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尊重其客观规律,要“希言自然”,顺其本性,顺其自然,“顺势”去“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主张要求教育同人的自然本性相一致。

能适时而言,适时而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要在教者的引导下去观察,去体悟,去分析,按着本性去充分发展,从而完成教育的目的。

1.下列选项对文章材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循理而举事”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遵循规律,但也绝不是完全被动的遵从。

B.《论语·子路》的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清楚认识到经济和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C.韩非子认为理想的国家与社会不需要从事知识、文化、教育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D.从材料一可知,作者认为普遍开展的法治教育对秦国最后走向强大发挥了很大作用。

2.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认为如果整个社会都知法、守法,则天下太平,国家强盛,所以从君主到百姓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

B.道家的教育观不强调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而较为重视靠教育对象自主去完成
教育目的。

C.孔子认为政令、刑罚不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所以必须要用道德教化、礼教规劝来改变他们。

D.法家重视官员的榜样作用,认为官吏的言传身教比法律的内容更重要。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
A.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B.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C.一民之轨,莫如法。

D.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庖丁解牛》中庄子认为做事要“依乎天理”,所说的道理是否能证明本文中关于教育的相应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奠(节选)
郁达夫
五月中的有一天午后,我又无端感着了一种悲愤,本想上城南,但袋里连几个车钱也没有了,所以只好步行。

我走到胡同的西口,忽而从角上的一间破屋里漏出几声大声来。

这声音我觉得熟得很,稍微用了一点心力,回想了一下,我马上就记起那个身材瘦长,脸色黝黑,常拉我上城南去的车夫来。

我站住静听了一会,听得他好像在和人拌嘴。

我坐过他许多次的车,他的脾气是很好的,所以听到他在和人拌嘴,心里倒很觉得奇怪。

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

他平常非常沉默寡言,不过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总来回答你一句两句。

有一天我在前门外喝醉了酒,往一家相识的人家去和衣睡了半夜,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弦月上升的时刻了。

我雇车到西单牌楼后换车的时候,又遇见了他,半夜酒醒,一路上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他说这个年头儿真教人生存不得。

他说洋车价涨了一两个铜子,而煤米油盐,都要各涨一倍。

他说洋车出租的东家,真会挑剔,一根骨子弯了一点,一个小钉不见了,就要赔许多钱。

他说他一天到晚拉车,拉来的几个钱还不够
供洋车租主绞榨。

他说他的女人不会治家,老要白花钱。

他说他的大小孩今年八岁,二小孩今年三岁……我默默坐在车上,看看天上惨淡的星月,经过了几条灰黑静寂的狭巷,细听着他的一条条诉说,觉得这些苦楚,都不是他一个人的苦楚。

我真想跳下车来,同他抱头痛哭一场,但是我著在身上的竹布长衫,和盘在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把我的这种直率的情感缚住了。

自从那一晚以后,我心里存了一种怕与他相见的心思,所以和他不见了半个多月。

我静听了一会,才知道他吵闹的对手,是他的女人。

一时心情被他的悲惨的声音挑动,我竟不待回思,一脚就踏进了他住的那所破屋。

我进去叫了他一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动气,他就把手一指,指着炕沿上的女人说:“这臭东西把我辛辛苦苦积下来的三块多钱,一下子就花完了。

去买了这些捆尸体的布来……”
说着他用脚一踢,地上果然滚了一包白色的布出来。

“我的心思,她一点儿也不晓得,我要积这几块钱干什么?我不过想自家去买一辆旧车来拉,可以免掉那车行的租钱呀!天气热了,我们穷人,就是光着脊肋儿,也有什么要紧?她却要去买这些白洋布来做衣服。

你说可气不可气啊?”
我听了这一段话,心里虽也为他难受,但口上只好安慰他说:“做衣服倒也是要紧的,积几个钱,是很容易的事情,你但须忍耐着,三四块钱是不难再积起来的。


夏至以后,北京接连下了半个多月的雨。

我因为一天晚上没有盖被睡觉,惹了一场很重的病,直到两礼拜前,才得起床。

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出了门走往西边。

走过那胡同角上的破屋的时候,我只看见门口立了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

屋内有人在低声啜泣。

我以为那拉车的又在和他的女人吵闹了,所以也就走了过去。

我踏近前去一看,破屋里并没有拉车人的影子,只有他的女人坐在炕沿上哭。

我向一个立在我旁边的中年妇人问了一番,才知道她的男人,前几天在南下洼的大水里淹死了。

死了之后,她还不晓得,直到第二天的傍晚,拉车人的同伴认出了他的相貌,才跑回来告诉她。

我看看周围的人少了,就也踏了进去问她说:“你还认得我么?”
她抬起肿红的眼睛来,对我看了一眼,点了一点头。

我趁此机会,就劝她说:“看养孩子要紧,你老是哭也不是道理,我若可以帮你的忙,总没有不为你出力的。


她听了这话,一边啜泣,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也……也不知道他……他是自家沉河的呢,还是……”
她说了这一句又哭起来了。

我没有办法,就从袋里拿出了皮包,取了一张五块钱的钞票递给她说:“这虽然不多,你拿着用吧!”
她听了这话,啜泣着对我说:“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

你……老爷你心好,请你,请老爷你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
我听了这话,心里愈发觉得难受,对她说:“他是我的朋友,那纸糊的洋车,我明天一定去买了来,和你一块烧到他的坟前去。


两天之后,那纸洋车糊好了,恰巧天气也不下雨,我早早吃了午饭,就雇了四辆洋车,同她及两个小孩一道去上她男人的坟。

车过顺治门内大街的时候,因为我前面的一乘人力车上只载着一辆纸糊的很美丽的洋车和两包锭子,大街上来往的红男绿女只是凝目着我和我后面车上的那个眼睛哭得红肿、衣服褴褛的中年妇人。

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只想放大了喉咙向着那些红男绿女和汽车中的贵人狠命地叫骂:“猪狗!畜生!你们看什么?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你们还看什么?”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四日作于北京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写“我”看车夫的样子“好像有五十多岁的光景,但他自己说今年只有四十二岁”,说明车夫因饱经生活摧残而显得衰老憔悴。

B.小说通过讲述“我”与车夫的交往经历,既交代了车夫悲惨结局的出现缘于当时悲劣的社会生存环境,同时也突出了“我"命运的凄婉。

C.“我”想与车夫一起抱头痛哭,但被身上的长衫和“脑里的一堆教育的绳矩”束缚住,这体现了“我”的自我剖析,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立体。

D.“我”听了车夫的-条条诉说,认为这些苦楚不是他一个人的,说明车夫这人物是那个年代底层劳动者的缩影,升华了小说的情感表达。

7.下列对文木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所为讲述故事,表现旧社会的苦难,更能激发读者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更深刻。

B.小说插叙“我”在一次酒后雇车时遇见车夫,并听了他许多不堪再听的话,其中有他对他妻子的抱怨,为后文写二人之间的吵闹做了铺垫。

C.“惨淡的星月”“灰黑静寂的狭巷”的环境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都烘托出此时“我”因细听车夫的诉说与苦楚而感到心烦意乱。

D.小说通过真切的描述展开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友谊,借“我”的忧时伤世作低吟微诉,体现了苦闷、忧郁、感伤的“郁式风格”。

8.洋车作为小说中的物象,在表现车夫这一人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
简要分析。

9.小说最后一段写了上坟路上的情景,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有哪些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C.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D.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因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所以自称为寡人。

C.“关外置河南郡”和“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

D.“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和“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善得民心。

他不但下令修缮整治河上郡内的长城,还让百姓开垦耕种秦朝原来的苑囿园池,甚至亲自到陕县安抚关外父老。

B.汉王善抓时机。

汉王为义帝发丧,举哀三天,并乘机派使者通告诸侯攻打杀义帝的罪人,抓住了讨伐项羽的绝佳机会。

C.汉王御人有道。

先是用韩信之计,从故道回军,袭击了雍王章邯,后又派韩信攻打不愿归附自己的韩王郑昌。

D.汉王从善如流。

他听取韩信“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的建议,领兵回军,直接率军在废丘围困了雍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开愁歌①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
①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

①衣如飞鹑:衣衫褴褛。

①旗亭:酒肆。

①贳(shì):抵押。

①豗:冲击。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哀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5.“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

(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张咏《淮西有答》)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类
17.对下列名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判断。

C.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

D.始速.祸焉速:招致。

18.下列句中加点语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思厥先祖父
..自哀
..B.秦人不暇
C.其实
....亦百倍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C.苟以天下之大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冀君实或见.恕也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B.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C.今君实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见教者,以为侵官师者,所以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义而后动度:估计,考虑。

B.而议事每.不合每:每次。

C.辟邪说,难壬人
..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

D.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持。

七、选择题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则智者尽其.谋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失其所.与,不知
D.则思知止以.安人虽董之以.严刑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八、选择类
24.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为长者折枝.
B.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盖.亦反.箕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罔.民而可为也
2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①素善.留侯张良①拔剑撞而破.之①吾得兄.事之
①秋毫不敢有所近.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①范增数目.项王
①沛公旦日从.余骑来见项王①头发上.指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得闻与.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B.王坐于.堂上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九、材料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ChatGPT是智能聊天机器人,能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能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假设,还能拒绝不适当的请求。

它能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等。

面对人工智能ChatGPT火爆全球,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带来了科技的便利,是人类的福音;有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或将给人类带来威胁;还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是福还是祸,完全掌握在人类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