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学科,从事小学计算机教学,需要不断地获取新技术、新知识,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发展
[摘要]目前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主要问题在于不断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如果计算机课程不与之同步改革及发展,其教育效果则无法实现与时代的同步。
本文首先针对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分析了当前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最后针对其改革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期能够对有效提升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的质量与水平起到有效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发展
计算机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加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变革,当前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几乎所有行业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因此中小学基础教育对计算机教育的关注度也不断增加。
只有探寻新时期的计算机教育创新方法及模式,才能更好地将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发挥,实现对中小学生计算机技能的稳定提升。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一直是与时代同步的任务,而且中小学生在接收学校教育之前,大部分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技术和操作,可以说这些已经与计算机有过接触的中小学生无论是在中小学教育之前,还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都与计算机的学习活动密切相关,除了在课堂上接收计算机的操作学习与训练之外,日常生活与计算机的联系更为密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中小学生塑造出正确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技巧,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其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只有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形势实施一定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将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有效提升。
二、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安排现状
(一)缺少与实践教学的密切关联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仅仅以大量的理论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而缺少实质性的能够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实践教学,必然会无法使计算机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
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计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理论教学,而这些理论内容往往缺少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相关性,使理论在操作中的实践价值较低,而且教师的教学活动又没有针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展开,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课程设置的动态性不足
计算机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技术与不断发展的功能,要实现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制定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的动态性课程计划是必要的,只有将课程与技术发展动态性连接起来,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取得实质性效果。
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在设置上的动态性不足,主要是由教师对教材的调整能力较弱决定的,由于缺少能够实施动态性的课程规划,学生接收的计算机教育也往往无法实现与时代技术的同步更新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不利于差异性教学
计算机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仍然是极不均等的,有的学生偏爱计算机操作,对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充满着兴趣与开发欲望,这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较高,但对于教学课程的兴趣差异也比较明显;有的学生在计算机的操作兴趣上相对较低,但对于教育所学课程也能够均衡接收,这些具有不同教育需求的学生无法在当前统一的课程安排模式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创新计算机课程
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课程安排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技术发展水平相同
步。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缺少创新性,大部分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合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因此要实现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就必然能够与技术的创新同步,实施一定的课程创新。
例如在学习基本软件的操作时,学生应当得到一定的自主性选择空间,在软件操作上不必以过于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实践行为,而是给以足够的自由发挥机会,以布置一个特定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的途径,不同学生寻求的不同解决途径,将会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手段。
此外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动态性教学课程的创新也是极为必要的,对学生布置的实践操作或课后练习任务可设置为两个或几个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计算机使用习惯进行自主选择,既保留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又能够为学生提供选择适合自身计算机实践练习需求的机会。
(二)提高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关注度
在网络化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的功能得以更大发挥,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教育不能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其教学效果也必然是无法完善的。
根据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对课程本身设计安排的习惯,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关注度,使之能够多元化发展,将能够与计算机能力相关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对象,必然能够使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实现对教育效果的有效推动。
例如运用网络化手段开拓计算机教学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网络资源的学习与影响下,实现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更具实践性的能力。
(三)提高与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性
计算机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性具有极大关联,教师应当通过互动性手段为学生实施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学习者的角色,而非被教育者的角色。
例如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开发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引导及时提出个人的见解,最终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计算机课程设置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
科技产物,计算机技术有着极快的发展速度,因此对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来说,也只有根据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教育课程,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代技术密切相关,使中小学接收的计算机教育能够具有实质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鑫.论计算机教育与创新教育[J].才智,2015,25:186.
[2]李冰.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思考[J].才智,2015,27:105.
[3]唐光伟.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的相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231.
小学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二:浅谈如何改善小学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注重操作。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上机操作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且也是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进行练习、实践、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
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很喜欢亲手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很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多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并时常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引入游戏,寓教于乐。
小学生对于电脑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这时教师可以引进“金山打字通”里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练习指法,从而既让学生完成了指法练习,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组织竞赛,提升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指法练习、网页设计等,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不断进步,既提高了知识技
能,又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二、手段多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学习也是如此。
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从一开始进行教学时,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对此,教师要从三方面进行着手:一是课前预习。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是如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课本知识梳理一遍,哪里明白哪里不明白,要做到心中有数,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自己先思考、学习,不明白的地方等待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是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一个知识巩固的阶段,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课下作业、上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常练习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巩固、提升,避免遗忘或生疏。
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仅靠课堂上学习到的一点知识,那么很快会被时代淘汰。
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自己的知识升级换代,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终身受益。
但要注意,在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安排一些简单并且少的内容,而后逐渐增加内容和难度,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能“一刀切”。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因为多是上机操作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以便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学习软件。
知识的学习都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不同的学习软件,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方面的软件。
而刚开始学习的学生,就可以引进一些趣味指法、智慧拼图等指法练习软件,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其次,面对同一年级同一班的学生,教师也要根据学情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电脑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在上计算机课前也没有或者很少接触到电脑,导致学生的电脑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正视这种情况,针对同一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也要提供不同的学习软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比较有深度的软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要让学生从最基础进行练习,提供简单易学的软件。
比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教师可以提供金山打字通、英打练习、趣味指法等软件,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学习小组,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上机操作实践练习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学习,这时,学习小组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教师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指导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5人,设立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
教师在分身乏术时,可以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指导小组内成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提问、讨论,不能解答的再反馈给教师,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相互监督完成,这样,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计算机教师要深入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学习,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