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证明(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能够围绕证明主题展开,提出各自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代表能够清晰地表达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应用,正确完成线段和角相等的证明题目。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细节上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巩固。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综合法和反证法的概念和应用。
2.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3.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假设∠EFD=∠DEF,则根据等角定理,DE=DF。
但已知条件中DE≠DF,与假设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EFD≠∠DEF。
(利用反证法证明)
例题3: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B=∠D=90°。
求证:∠A+∠C=180°。
证明:
由AB∥CD,根据同位角定理,∠A+∠B=180°,∠C+∠D=180°。
过程:
讲解证明的定义,包括证明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详细介绍综合法和反证法的组成部分和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明在实际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证明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证明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几何证明案例进行分析,如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证明过程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证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方法在未来几何学习中的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可以通过几何定理和已知条件进行证明。"
板书设计示例:
```
1.3证明(1)
一、综合法证明
1.通过已知条件推导
2.严密的逻辑推理
3.得出几何结论
二、反证法证明
1.假设结论不成立
2.推理得出矛盾
3.证明原结论正确
三、线段与角相等证明
1.利用几何定理
2.结合已知条件
3.逻辑推导得出
8.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时,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9.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对综合法和反证法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展示,我发现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良好:
4.能够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关键信息,将其转化为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步骤,提高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
5.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几何的兴趣和自信心。
6.了解证明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几何证明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7.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应用,形成系统的几何证明知识体系。
若∠ILK<55°,则∠IKL+∠ILK<125°,同样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ILK=55°。
(利用反证法证明)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证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证明的基本概念、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应用等。
强调证明在几何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证明。
```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通过有序号和分块的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和关键步骤。同时,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强调关键词和重点句,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对综合法和反证法证明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关键概念。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BAC=40°。
求证:∠ABC=∠ACB。
证明:
由已知,AB=AC,且在三角形中两边相等,则对应的角也相等。
∴∠ABC=∠ACB。
(利用综合法证明)
例题2:
已知:在三角形DEF中,DE≠DF,且∠EDF=50°。
求证:∠EFD≠∠DEF。
证明: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软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课堂互动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教学PPT、电子教材、在线几何工具。
-教学手段:分组讨论、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互动问答、实时反馈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证明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4.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证明过程条理清晰。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已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综合法证明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综合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
-掌握反证法的初步运用,能够通过反设和推理来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能够准确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步骤。
举例:重点讲解如何从具体的几何图形中抽象出综合法的证明步骤,如通过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和夹角相等)等准则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
又∠B=∠D=90°,代入得∠A+90°=180°,∠C+90°=180°。
∴∠A+∠C=180°。
(利用综合法证明)
例题4: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EFGH中,∠EFG=120°。
求证:∠EHG=60°。
证明: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EFG=∠HGF。
又∠EFG=120°,∴∠HGF=120°。
1.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综合法和反证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几何问题中。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学习成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综合法和反证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时容易混淆。
2.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害羞、不自信,需要鼓励和引导。
1.3证明(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节“证明(1)”,包括了解证明的基本概念,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以及运用反证法初步解决简单问题。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等,并掌握了相关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几何图形中提炼出一般性的证明方法,如综合法和反证法,培养他们逻辑推理的能力,深化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板书设计
①知识点:
-综合法证明步骤
-反证法证明步骤
-线段、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②关键词:
-综合法
-反证法
-逻辑推理
-几何证明
③重点句:
- "综合法是通过已知条件直接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
- "反证法是从结论的反面出发,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方法。"
根据邻角互补定理,∠EHG+∠HGF=180°。
∴∠EHG=180°-120°=60°。
(利用综合法证明)
例题5:
已知:在等腰三角形IKL中,IK=IL,∠IKL=70°。
求证:∠ILK=55°。
证明:
假设∠ILK≠55°,则∠ILK要么大于55°,要么小于55°。
若∠ILK>55°,则∠IKL+∠ILK>125°,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证明是什么吗?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证明的例子,如数学竞赛中的题目、法庭上的证据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证明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证明的基本概念和在学习几何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证明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证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证明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证明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到的证明方法的小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准确区分两种证明方法的应用场景。
2.运用综合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等基本几何问题,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3.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思维过程,能够通过反设和推理来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并理解其证明过程中的逻辑结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综合法和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提高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的能力,培养他们将几何图形抽象为数学命题的数学抽象素养,以及在面对几何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综合法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尤其是如何将几何直观转化为严密的逻辑语言。
-反证法的思路转换,即从假设结论不成立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以及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和相应的证明命题。
举例: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思维过程,如在面对一个角不等于另一个角的问题时,如何通过反设这个角等于另一个角,然后通过已有的几何定理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此外,指导学生识别何时应使用综合法,何时应使用反证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证明问题。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应用,正确完成线段和角相等的证明题目。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细节上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巩固。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综合法和反证法的概念和应用。
2.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3.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假设∠EFD=∠DEF,则根据等角定理,DE=DF。
但已知条件中DE≠DF,与假设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EFD≠∠DEF。
(利用反证法证明)
例题3: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CD,∠B=∠D=90°。
求证:∠A+∠C=180°。
证明:
由AB∥CD,根据同位角定理,∠A+∠B=180°,∠C+∠D=180°。
过程:
讲解证明的定义,包括证明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详细介绍综合法和反证法的组成部分和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明在实际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3.证明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证明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几何证明案例进行分析,如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证明过程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证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证明方法在未来几何学习中的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可以通过几何定理和已知条件进行证明。"
板书设计示例:
```
1.3证明(1)
一、综合法证明
1.通过已知条件推导
2.严密的逻辑推理
3.得出几何结论
二、反证法证明
1.假设结论不成立
2.推理得出矛盾
3.证明原结论正确
三、线段与角相等证明
1.利用几何定理
2.结合已知条件
3.逻辑推导得出
8.在解决实际几何问题时,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9.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空间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对综合法和反证法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展示,我发现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良好:
4.能够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关键信息,将其转化为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步骤,提高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
5.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几何的兴趣和自信心。
6.了解证明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几何证明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7.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应用,形成系统的几何证明知识体系。
若∠ILK<55°,则∠IKL+∠ILK<125°,同样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ILK=55°。
(利用反证法证明)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证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证明的基本概念、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应用等。
强调证明在几何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证明。
```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通过有序号和分块的呈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和关键步骤。同时,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或字体强调关键词和重点句,增加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对综合法和反证法证明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关键概念。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BAC=40°。
求证:∠ABC=∠ACB。
证明:
由已知,AB=AC,且在三角形中两边相等,则对应的角也相等。
∴∠ABC=∠ACB。
(利用综合法证明)
例题2:
已知:在三角形DEF中,DE≠DF,且∠EDF=50°。
求证:∠EFD≠∠DEF。
证明: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软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课堂互动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教学PPT、电子教材、在线几何工具。
-教学手段:分组讨论、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互动问答、实时反馈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证明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4.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证明过程条理清晰。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已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综合法证明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综合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问题。
-掌握反证法的初步运用,能够通过反设和推理来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能够准确识别几何图形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步骤。
举例:重点讲解如何从具体的几何图形中抽象出综合法的证明步骤,如通过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和夹角相等)等准则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和角的相等关系。
又∠B=∠D=90°,代入得∠A+90°=180°,∠C+90°=180°。
∴∠A+∠C=180°。
(利用综合法证明)
例题4: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EFGH中,∠EFG=120°。
求证:∠EHG=60°。
证明: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相等,∠EFG=∠HGF。
又∠EFG=120°,∴∠HGF=120°。
1.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综合法和反证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几何问题中。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学习成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部分学生对综合法和反证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时容易混淆。
2.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害羞、不自信,需要鼓励和引导。
1.3证明(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节“证明(1)”,包括了解证明的基本概念,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以及运用反证法初步解决简单问题。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等,并掌握了相关性质。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几何图形中提炼出一般性的证明方法,如综合法和反证法,培养他们逻辑推理的能力,深化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板书设计
①知识点:
-综合法证明步骤
-反证法证明步骤
-线段、角相等的证明方法
②关键词:
-综合法
-反证法
-逻辑推理
-几何证明
③重点句:
- "综合法是通过已知条件直接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
- "反证法是从结论的反面出发,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方法。"
根据邻角互补定理,∠EHG+∠HGF=180°。
∴∠EHG=180°-120°=60°。
(利用综合法证明)
例题5:
已知:在等腰三角形IKL中,IK=IL,∠IKL=70°。
求证:∠ILK=55°。
证明:
假设∠ILK≠55°,则∠ILK要么大于55°,要么小于55°。
若∠ILK>55°,则∠IKL+∠ILK>125°,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证明是什么吗?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展示一些生活中需要证明的例子,如数学竞赛中的题目、法庭上的证据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证明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证明的基本概念和在学习几何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证明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证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证明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证明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到的证明方法的小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综合法和反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准确区分两种证明方法的应用场景。
2.运用综合法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等基本几何问题,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3.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思维过程,能够通过反设和推理来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并理解其证明过程中的逻辑结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综合法和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提高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的能力,培养他们将几何图形抽象为数学命题的数学抽象素养,以及在面对几何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综合法证明的逻辑推理过程,尤其是如何将几何直观转化为严密的逻辑语言。
-反证法的思路转换,即从假设结论不成立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的正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以及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和相应的证明命题。
举例: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反证法的思维过程,如在面对一个角不等于另一个角的问题时,如何通过反设这个角等于另一个角,然后通过已有的几何定理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此外,指导学生识别何时应使用综合法,何时应使用反证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证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