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步①
陆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
黄庭坚
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
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
[宋代]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
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
(1)本词前三句写旅途中________时的目之所接、耳之所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________之情。
(2)这首词下阕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
杜甫
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2)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
②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南。
③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
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
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D.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
(2)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论杜诗:“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请谈谈你对此诗首联的理解。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明快飘逸
B.婉约含蓄
C.质朴刚劲
D.清淡自然
(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
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
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
③榜(bà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
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
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
唐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①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②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永看。
蓟北湘南俱到眼,鷓鸪③声里独凭栏。
【注释】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
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
②僧:此指僧寺。
③鹧鸪:鸟名。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暗含了诗人登上高峰时的激动心情。
B.“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两个词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C.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D.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语言千锤百炼,色调清丽明快,直抒胸臆,感情至深,真切动人。
B.首联直接破题,点明情境。
“自”字是“无良伴”的呼应,体现了诗人的孤独。
C.颔联由室内的寒灯写到室外的雁叫,视听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
D.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
(2)此诗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1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二首)
[宋]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在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把池塘比喻为一面镜子,写出了池塘清澈明净的特点。
B.第一首诗中诗人用“徘徊”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水面上的动态景象。
C.第二首诗写“蒙冲巨舰”因春水萌生变得如羽毛般轻盈,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江水力量之大。
D.两首诗歌语言庄重典雅,内蕴丰富,融景趣、情趣、理趣于一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
道的启迪。
(2)两首诗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读书感悟?请简要说明。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四)①
杜甫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注释】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避乱到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州边郡也不太平,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即写沿边之地鼓角声起,然后进一步点明鼓角齐发的原因,在于天色将晚。
B.颔联紧承首句,上写鼓声沉重震地而来,下写角声响彻云霄鼓角之声催人奋发。
C.尾联中的“一概”犹言一律,“万方声一概”意为处处都是鼓角之声。
D.全诗由鼓角入手,最后又重新回落到鼓角声上,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颈联两句历来被视作是千古名句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诗歌鉴赏
1.(1)A
(2)深感时光流逝,英雄暮年,因而“无寐”;赋闲在家,空有报国豪情却不受重用,壮志难酬,因而“无寐”。
【解析】【分析】(1)A项,“‘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错,据末句“
解析:(1)A
(2)深感时光流逝,英雄暮年,因而“无寐”;赋闲在家,空有报国豪情却不受重用,壮志难酬,因而“无寐”。
【解析】【分析】(1)A项,“‘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错,据末句“半窗落月照清愁”中的“清愁”,以及作者陆游的生平,加之注释“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可知作者应是为国事烦恼,夜不能寐,因此“信”字不是简单表现“悠闲自在”。
故选A。
(2)据“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中“逾千岁”“又一秋”可知,时序的更迭让诗人感到时光流逝之快,深感时不我待,因而夜不能寐;据注释“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可知此时的诗人正赋闲在家,空有报国豪情却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悲愤,让他夜不能寐。
故答案为:⑴A;
⑵深感时光流逝,英雄暮年,因而“无寐”;赋闲在家,空有报国豪情却不受重用,壮志难
酬,因而“无寐”。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翻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要求,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回答。
2.(1)B
(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1)B
(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
结合“汉家戚里生飞将”及注释①②内容分析,上阕没有作者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的表达。
故选B。
(2)结合注释③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
“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
形容年轻时的容貌。
运用借代。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故答案为:⑴B;
⑵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的赏析能力。
这类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
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3.(1)A
(2)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
解析:(1)A
(2)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解析】【分析】(1)A项,分析有误。
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
“万里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
“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
选项认为,“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
故选A。
(2)来诗诗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憔悴”,联系上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是药酒名。
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通过以上可知,二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
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A;
⑵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景和情的关系,一般包括:借乐景抒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情与景的关系有两种:景是情的触发点,那就是触景生情,先有景后有情;景是情的凝固点,那就是情景交融,先有情再写景。
后一种又可两大类:①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又可以分为:以乐景写乐情和以哀景写哀情。
②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哀伤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愉悦的心情。
又可以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4.(1)C
(2)①颔联借景抒情。
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
②颈联引典(借典)抒情。
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
解析:(1)C
(2)①颔联借景抒情。
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
②颈联引典(借典)抒情。
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