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1912-194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一 政治
中共是怎样由幼稚走向成 熟的?
从中国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重要性 从工人运动失败认知到统一战线重要性 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 装斗争的重要性 从武装斗争中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 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总 (3)秋收起义 结 革 命 (7)反围剿斗争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B
(2016·海南单科·20)1942年,中共中央规 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 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 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 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B
土地政策的变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 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决定两党关系的因素
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关系演变: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原因:
启示:
决定因素: (1)两党性质不同
合则两利,有利于国家和民族 分则两败,不利于国家和民族
第三次合作, 和平统一祖国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的 不同是两党矛盾斗争直至最终决裂的主要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成 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关系就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就会加速 两党关系的破裂。
(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 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 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 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 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并萎缩,官僚资本主义建立、 发展、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发展 3、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
4、外交: 民国政府改定新约,二战后国际地位提高
(2014·海南单科·18)周恩来曾回忆说:“讲 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 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 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 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 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 共产党(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统一战线的变化:
• (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 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 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 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 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 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1912
1928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9)《申报》 “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 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 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 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 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探索史: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文化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社会 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社会生活日趋近代化、文明化。 生活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阶段特征:北洋军阀混战。
• 1、政治: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资本主义的黑暗 统治,军阀割据混乱。新的革命力量——中共诞生。 • 2、经济:以民族工业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衰落。 • 3、思想: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从学习西方科技 深入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 及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
高三二轮通史复习
一、晚清的近代化转身 (晚清政府时期:1840—1912年) 二、民国前期的近代化转型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
三、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时空定位
近代中国
古代 中国 1840
晚清
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
现代 中国 1949
知识整合
民国后期(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近代化曲折发展
侵略史:侵华战争(局部到全面,九一八、一∙二八、伪满洲国、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伪南京国民政府)
探索史:国共十年对峙(城市到农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长征,遵义会议) 政治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外合作、两大战场、两条战线、 初期的四大会战、相持阶段的百团大战、远征军)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双十协定》、重庆政协会议 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中国土地法大纲》)、三大战役)
D
知识整合 民国前期(北洋军阀1912-1927)的近代化转型
侵略史:多国 美、日(“府院之争”、出兵山东、《二十一条》) 探索史: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 政治 法运动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
经济
侵略史:资本输出为主 发展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的春天”)
侵略史:日本以战养战、《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经济 发展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文化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社会 生活
“新生活运动”(1934-194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
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又幼稚走向成熟。
1、政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统 一,民族危机下,两党共同追求民族独立,两党既有对峙 也有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