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汉语言文学
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对比研究
孔筱燕杨廷君
摘要:语言有三大系统: 语法、语音和词汇。
其中,语法和语音相对稳定,而词汇则比较活跃。
网络流行语是词汇中比较活跃的部分。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与网络有关或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的新词热语应运而生。
网络新词以其简单独特、诙谐幽默和富有时代性的特点,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本研究从构词法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大量英汉网络新词的分析和分类,发现两者相同的构词方式主要有类比构词、缩略构词、谐音构词、借词等;而英语网络新词通常使用的融合构词和创造新词的方式,在汉语中极少出现,这是由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关键词: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产生原因共性与个性
一、引言
网络新词是指与现实社会所发生的热点话题或新闻事件紧密相关,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媒体迅速蹿红,并广为大众所接受和使用的热门词语。
本研究所提到的网络新词是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在网络生活中创造的新词,也包括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而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的社会热点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具有构词独特,新鲜有趣,感情鲜明的特点,能够折射出这个时代语言及流行文化的动态变化。
诸如“netizen、group-purchase、给力、被就业”等词语不仅仅是年轻群体的宠儿,也逐渐被一些严肃的官方报刊和学术文章所采用,成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比较
英汉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网络新词产生的原因
网络新词之所以能迅速在各种媒体和日常交际中得到广泛使用,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客观动因,主要是社会生活、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使得大量新的事物和社会现象不断产生,而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唯有词汇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张绍全,2010:33)。
用以描述这些新的事物和现象的需要是新词产生的土壤。
其二是主观动因,主要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和大众的娱乐心理。
在描述一个新事物或新现象时,人们当然可以采用释义法,但是出于大众普遍的化繁为简的心理需求,简洁方便的词汇手段,相比复杂冗长的句法描述,更受大众的青睐。
并且这些新词本身往往带有幽默娱乐的特点,更容易通过网络等时下的交流工具广为传播。
简而言之,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于新鲜的表达方式的需求。
三、英汉网络新词构词的主要方式
(一)融合构词
所谓“融合构词”,就是指从两个单词中各截取一部分后,将这两个部分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新词,又称“拼缀构词”或“拼合构词”(blending)。
这种构词法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期,最初是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将业已存在的语言临时拼凑起来,以取得幽默和戏谑的效果,而现在不少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逐渐失去明显的非正式语体色彩,进入一般词汇(周启强、白解红,2006:178)。
融合构词是英语网络新词主要的构成方式之一。
我们根据融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语义简单融合
(1)smilence →smile + silence
(2)worfing → work + surfing
(3)divoice → divorce + voice
例(1)表示“笑而不语”,例(2)表示“在工作时间上网搜索或观看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例(3)表示“离婚宣言”。
该类融合词的语义是由两个原形词的语义合并产生的,两者的语义不存在明显的语义冲突,因此不存在理解的障碍。
语义简单融合是最基本的融合构词法。
2.语义变异融合
(4)circusee → circus + see
(5)vegeteal → vegetable + steal
(6)Chinsumer → Chinese + consumer
例(4)表示围观,其中“circus”的原义为“马戏团”,在这里则表示“像观看马戏表演一样”的意思,表明了“看”的方式。
例(5)表示“偷菜”,其中“vegetable”的原义为“蔬菜”,在这里是指一种风靡一时的网络游戏,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蔬菜,语义发生了变化。
例(6)表示“在国外疯狂购物的中国人”,其中“Chinese”的语义也发生了变化,并不是泛指“中国人”,而是特指“在国外抢购的中国人”。
该类融合词在构词过程中,其原形词的语义先发生了变异,再与其他原形词合成新词。
3.对立语义融合
(7)dawk → dove + hawk
(8)simplexity → simple + complexity
(9)frenemy→ friend + enemy
例(7)有“处于中间派的政客”之义,在冷战时期,美国的政客分为鹰派和鸽派。
例(8)表示“把简单的事情越说越复杂”。
例(9)表示“亦敌亦友”,当今社会敌人往往会伪装成朋友,难以分辨。
该类融合词是把两个语义相对的原形词融合成一个新词,这个新词兼具两个原形词的语义。
4.语音语义融合
(10)don’train → don’t + train
例(10)表示“动车”,该融合词取了“don’t”的语音和“train”的语义,旨在讽刺动车票价太高。
该类融合词虽然数量很少,但为融合构词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类比构词
所谓“类比构词”,是指仿造已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对应词或近似词(周启强、白解红,2006:182),亦有学者称这样的新词为“仿词”(imitation words)或者“类推词”(analogy)。
但它究竟属于哪种构词法,至今还没有定论,有的学者把它归为“派生法”(陆国强,1999),有的认为它属于“拼缀法”(Bauer,1983),还有的把它看作一种独立的构词法(汪榕培,1997)。
在本研究中,我们为了便于分析,将其单独列为一类。
在此,我们将在网络新词的构成过程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类比方式列举如下:
1.语义类比
“语义类比”是指以现有词的一个词根、词缀或构词成分为近似点或对立点,创造出与原词语义相近或相对的词。
意义相似的如“-rati”这个新后缀有“某个群体中的精英分子”之义,由此我们把经常使用“Twitter”的网站用户称为
“Twitterati”,把“talkshow”的名嘴称为“chatterati”。
又如“-gate”这个后缀,它源自1972年美国总统Nixon在总统竞选期间的窃听丑闻,即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
从此该后缀红极一时,带上了“丑闻”之义。
如“zippergate”,即Monica Lewinsky和克林顿的桃色事件;“prisoner-maltreatmentgate”,即美国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等;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艳照门”“刚门”之说。
此外,以“奴”为构词成分产生的新词有:“房奴”“证奴”“婚奴”(wedding slave)(指很多年轻的情侣为了举办豪华的婚礼,使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所以在新婚之后,夫妻两个需要像奴隶一样去工作来偿还所欠下的债务)等。
2.范畴词类比
颜色等特定领域的类比是指根据已有词中表示不同颜色、地点空间、数字等的词为类比点创造新词。
如我们常以领子的颜色表示职业,将在工厂工作的体力劳动者称为“blue-collar”,即“蓝领”;将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称为“white-collar”,即“白领”。
后来人们又把公司的中层以上管理者称为“gold-collar”,即“金领”;把女性工作人员称为“pink-collar”,即“粉领”;把从事环保绿化的工作人员称为“green-collar”,即“绿领”;把在家工作的人称为“open-collar”。
类比构词是英汉两种语言网络构词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背后模因原理在起作用。
模因是文化复制的因子,通过被模仿而得到传播。
在语言中,无论是词,还是短语等,都很容易成为模因而得到模仿、类推和复制。
类比构词具有一定的理据,类比的原词往往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形式,使用频率和熟悉度高,读者一看到类比以后的词,就会自然从形式的相似搜索原词,并发生意义联系(蔡基刚,
2008:172)。
(三)缩略构词
所谓“缩略词”,是指保留原有单词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省略;或是把一个短语或句子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构成新词。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构词方式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尤其在网络、口语等非正式文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Zipf的专著《人类行为与省力原则》(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Human Effort)中,他提到我们在用语言表达思想时会感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即单一化的力和多样化的力的作用。
它们在说话时共同起作用,一方面希望尽量简短,另一方面,又要让人能够理解,要使每个概念都用一个对应的词来表达,从而让听者理解起来最省力(刘念,2004:92)。
网络新词的缩略构词正是对语言经济性原则的最好诠释。
1.单词缩略
在网络生活中,特别是在使用“QQ、Twitter”等即时聊天工具时,人们为了沟通的简便快捷,常常将一些常用的单词进行缩略,久而久之,这些单词的缩略形式被普遍接受,从而固定下来。
单词缩略不是语素的减少,而是旧语素的破坏,新语素的创建(蔡基刚,2008:121)。
如:“asl”,在聊天室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表示“年龄(age),性别(sex),所在地(location)”。
再如:“pls=please,FT=faint,GF=girlfriend,婚介=婚姻介绍所,减负=减轻课业负担,海归=留学海外归来”等。
2.短语和句子缩略
缩略构词法不仅体现在单词层面上,在短语和句子层面也非常常见。
在英语的网络聊天室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缩略语:“brb=be right back,
afk=away from keyboard,omg=oh my God,btw=by the way,LOL=l aughing out loud”等等,网络上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然而对于这些缩略词,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们太过随意,违反了语言的规范性。
笔者认为,虽然它们中有很多词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但是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要表达起来简洁达意,也未尝不可。
汉语中有些口号性的短语和句子为了表达的简洁也可以缩略,如“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
(四)谐音构词
所谓“谐音构词”,是通过读音的相似性而转化衍生出新词义的转借方法。
(张明杰,2011:81)这种方式简单、灵活、易懂,完全符合网络交际方便快捷的宗旨(郜琳琳,2008:91),越来越受到网民的欢迎。
有些谐音来自于方言,即根据不同地方口音不同的特点创造新词。
这些词通过网络进入通用词汇,不过这些词的使用仍往往局限于使用该方言的地区。
下面是在英国新流行的几个例子:“bootiful=beautiful(来自Norfork方言),boss=good(来自Liverpool方言),mardy=moody(来自Manchester方言),wean=child(来自Glasgow方言),Awon on!=You are kidding!(来自Northern Ireland方言)”等。
在英国,由地域造成的语音差异比较明显,和中国各个地区有自己的方言一样,尽管都说英语,但在口语发音上却有着明显的地域痕迹。
汉语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偶、偶们”,其实是“我、我们”在闽南方言中的读音。
由谐音产生的汉语网络新词数量非常多。
例如:“杯具”(tragedy),原指“盛水的器具”,因与“悲剧”谐音,越来越多地被网友们使用,来幽默地代替
“悲剧”,从而起到幽默、诙谐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围脖”代替了“微博”(microblog);“河蟹”代替了“和谐”;“童鞋”代替了“同学”;“酱紫”代替了“这样子”;“表”代替了“不要”;“稀饭”代替了“喜欢”等等。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不同语言或方言杂糅在一起使用的语码混合现象。
如数字和英语混合的有:“f2f=face to face,4ever=forever,cu2=see you too,2b=to be,It’s 4 u=It’s for you,18ter=later”等,还有英语和中文混合使用的,如“happy一下,很high,你真in,小case,hold住”等。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网络用语现象。
(五)复合构词
所谓“复合构词”,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够独立使用的单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殊词义的新词。
这种构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力,是英汉网络新词构成的主要方式之一:英语中有“low-carbon 低碳;sugar daddy 大款;left-over Lisa剩女;leather milk 皮革奶;mortgage slave房奴;group-purchase 团购;net news 网络新闻”等。
在汉语中有:“雷人”义为“被吓到了”或“很荒唐”;“打酱油”一词曾是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个词语在网络上人气正旺,成为一种幽默的托辞,表示“与自己无关、没有准备好”之义;“菜鸟”这个词是一个流行了很久的新词,表示“新手”或者“不擅长某事”的人;“见光死”表示“网友见面以后立即绝交”。
(六)借词
英语和汉语都有借用外来词语的传统。
这些借词主要来自其他国家的语言以及本国方言。
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来自日语的“karaoke(卡拉OK),ikebana (插花艺术)”;来自法语的“après-ski(滑雪后社交活动)、extraordinaire
(非凡的)、bidonville(城郊简陋住宅区)”和“ye-ye(爵士音乐的)”;来自德语的“gemutlich(舒适的)、gemutlichkeit(舒适)”;来自汉语的“geilivable(给力)”,来自依地语的“nebbish(可怜虫)、schlepp(乡下佬)、schlock(蹩脚的)”等。
汉语中,借用英语的词多为音译词、字母词、字母+意译词、纯意译词。
音译词,如“雅思、秀、黑客、克隆、博客”等;字母词,如“EQ、E-mail、KTV、VCR、MTV”等;字母+意译词,如“A盘、B超、SOHO族、T型台”等;纯意译词,如“热线、视窗、超市、快餐”等。
借用日语的词多为形借词,即只借日语词词形,不借其音,借词的词义在汉语中和在日语中有所不同,如“料理、写真、新新人类”等;借用香港词语,如“按揭、非礼、义工、业内人士”等;借用台湾词语,如“主打、演艺圈、瘦身、亲子”等;借用方言词语,如北京话的“蹦迪、的哥、没戏”、广州话的“入围、买单、写字楼、生猛海鲜”、上海话的“搞定、跟进、饭局”等。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的构词方式以外,人们有时还会临时创造出一些“新词”(nonce word)。
笔者曾在某网络视频中看到这样一幕:一个新转学过来的女高中生想要追求班里一个名叫Tom的男孩子,于是便向另一个女生打听,那个女生听完随即回答道:“I’m Tomology”.表示“我对Tom非常了解”。
这样的用法实在新鲜有趣。
再如:“囧”这个字,看起来像一张哭丧的脸,因此被赋予了“窘困、郁闷、悲伤、无奈”之义;而“槑”则仿佛是由两个“呆”组成的,顾名思义,给人一种“傻傻的”“憨憨的”感觉。
四、英汉网络新词构词方式的异同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网络新词的构词法的比较,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总体而言,构成英汉网络新词的方式尽管与传统构词法有一些区别,如把语音和词形紧密地结合起来(见“don’t train”),但是它并没有偏离原有的构词方式。
研究发现,英汉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类比构词、缩略构词、谐音构词、借词等,具有一定的共性。
这是因为构词方式能反映出人的思维方式,而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反映的是现如今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快节奏,更希望使用方便快捷的表达方式的普遍心理需求,也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然而,英汉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也有其个性,主要体现在它们构词方式的倾向性上。
英语基于其拼音文字的特点,较多地使用融合构词法及利用词根词缀创造新词;而汉语是方块文字,因此很难融合。
并且在极少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像“囧”这样的新词。
此外,两者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社会文化层面,因为网络新词大部分与该国的社会现状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例如“鸭梨(压力)”“蒜你狠”“油你涨”“糖高宗”等一系列网络词,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消费水平提高,物价上涨,人们面临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的社会现象,凸显了一部分网民的无奈、嘲讽、抱怨、愤怒以及指责的内心宣泄状态。
五、结语
语言是社会的镜像。
透过不断涌现的新鲜“热词”,人们可以捕捉到当前的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王维东,2011:73)。
21世纪是网络和信息时代,网络新词正借助网络这一媒介的传播优势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
很多语言学者都对网络流行语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对英汉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进行探讨分析,从中找出当今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本研究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网络新词的构词方式既有共
性,又有个性。
两者相同的构词方式主要有类比构词、缩略构词、谐音构词、借词等,而英语通常使用的融合构词和创造新词的方式,在汉语中却极少出现。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用键盘输入的方式代替了手写的方式,我们认为这将会对构词方式产生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解红.英语仿词的构成方式及翻译[J].中国翻译,2001,(9).
[2]蔡基刚.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德彰.热词新语翻译谭[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4]黄玉荣,吴楠.中外网络流行语的对比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7).
[5]刘念.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吕奇.从翻译目的论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5).
[7]汪榕培.英语词汇的最新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8]王维东.网络热词汉译英之探[J].中国翻译,2011,(1).
[9]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张明杰.网络流行语及英译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1,(5).
[11]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孔筱燕杨廷君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