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策略及建设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策略及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基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公交场站已经无
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数量和出行需求。
因此必须加快公交场站建设的步伐,积
极开展公交场站的建设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本文从
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提升公交场站
的综合效益,为城市交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公交场站;综合开发;建设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加,公交场站作为
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枢纽和换乘的功能,对于城市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公交场站仍存在一些诸如功能单一、配套设
施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
如何更好地发挥公交场站
的潜力,提高其综合效益,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现状
(一)公交场站区域设置不合理
许多公交场站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未充分考虑用地的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往往导致公交场站用地面积相对较大,但仅用于乘客候车和公交车停靠的功能,
大量用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了用地空间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场站用
地的潜力。
同时,场站用地的单一功能设置意味着周边社区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
例如,场站周边可能缺乏商业设施、餐饮服务、文化活动场所等,这使得乘客在
等车过程中无法方便地满足其他需求,也影响了场站在社区中的融合和发展。
如
果场站仅用于乘客候车和公交车停靠,就无法吸引更多商业机会,限制了场站的
经济回报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公交场站的候车区域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候
车区域的面积过小,无法容纳大量的候车人群,导致乘客拥挤和排队混乱,或者
候车区域与站台设计不协调,场站出入口的设计不合理,无法容纳大型公交车辆
的转弯半径,停靠站台与车道的高度差较大,造成车辆的行驶阻力和不稳定。
这
些问题会影响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行,造成人流和车流的冲突,延长乘客的候车时
间和出行时间,长此以往不仅给乘客的候车体验带来困扰,还会影响公交运营的
效率。
(二)公交场站配套设施仍不完善
部分公交场站在设施设备配置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候车亭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乘客遮阳和避雨的基本需求,在高峰期,乘客可能需要在阳光下或雨中
等待公交车,不仅对乘客的健康和舒适产生影响,还可能降低其对公共交通的满
意度;候车区域缺乏座椅或座椅数量不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长时间的站立可能
给乘客带来疲劳和不便,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来说更为明显;信息发布设备的不完善使公交场站无法及时提供公交线路信息和车辆到达时间,
导致乘客等待时间的不确定性。
此外,一些公交场站中的无障碍设施数量较少,
缺乏盲道和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站台与候车区域之间的高度差较大,给行动不便
的乘客带来出行障碍,既与无障碍出行的理念和要求相背离,又影响了特殊人群
的出行体验。
二、公交场站综合开发及建设模式研究策略
(一)采用综合开发模式
采用综合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繁华地区的有限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
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了在市中心实施综合开发模式,可以采用立体空间的
形式进行发展,以减少公交场站的占地面积。
在融合传统公交场站功能的同时,
引入购物中心和餐饮等商业设施,将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
的城市空间,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
乘客在等待公交车的过程中,可以顺便就
餐或购买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如此一来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流量,增加场站的活跃度,为周边商家带来商机。
在实施综合开发模式时,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切实考虑交通组织、人流引导、配套设施等因素,合理规划场站的布局和功能分区,确保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融合以及乘客候车区域的独立性与安全性,以实现
高效便捷的出行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还需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确定综合体
内各项功能的定位和业态,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公交场站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公交场站配套设施的建设
加强公交场站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增加候车亭和座椅数量,合理的座位布局和数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
需求,向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其次要完善信息发布系统,在公交场站内安
装信息发布设备,及时提供公交线路信息和车辆到达时间,方便乘客了解公交车
的到达情况,减少等待时间和等待的不确定性。
信息发布系统可以采用数字显示
屏和语音播报的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要在公交场站周边设置
便利设施,如洗手间、自动售卖机、充电设备等,满足乘客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基
本需求,提高公交场站的服务水平,让乘客拥有更好的出行体验;最后考虑到老
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公交场站应提供无障碍设施,在站内设置无
障碍通道,在斜坡位置设置扶手和栏杆,让每个乘客都能够享受到公共交通的便
利和安全。
(三)采用人群居住模式
人群居住模式将公交场站与住宅区相结合,为乘客和居民创造了一个融合便
利出行和宜居生活的综合空间。
在人群居住模式中,公交场站的上层或周边可以
规划建设住宅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住宅选择。
人群居住模式鼓励居民使用公
共交通出行,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公交场站的便利交通,方便快捷地前往各个目的地,这样能够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和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
城市的交通和环境状况。
公交场站周边居民还可以方便地前往周边的商业中心、
餐饮场所和休闲娱乐设施,从而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品质。
此外,公交场站周边的住宅区和公共设施可以成为社区共享的资源,居民之间可以互相
支持和交流,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和邻里关系。
(四)采用建设-转让(BT)模式
公交场站开发建设可以采用建设-转让(BT)模式,该模式通过项目公司的
总承包,实现项目的融资和移交。
在这种模式下,投资方与项目公司签订合同,
由项目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运营。
投资方作为项目的资金提供者,与项目
公司签订投资合同,约定资金投入和投资回报的相关事宜。
根据合同约定,项目
公司负责整个公交场站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项目公司在融资完成后,进行公交场站的建设工作,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场站的土地购置、建筑设计、设备采购等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公司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必要的验收和监督,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旦公交场站的建设工作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公司将移交给业主,即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或相关单位,业主将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作为项目公司的回报和利润。
BT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减轻政府负担,投资方通过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
同时,项目公司承担了建设和管理的责任,确保了项目的高质量和顺利运营。
结语
总的来说,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策略及建设模式的研究对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以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将公交场站的功能与其他领域的需求有效融合在一起,重视综合开发模式的应用,加强公交场站配套设施的建设,采用人群居住模式和BT模式,以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人们的出行体验,推动公交场站综合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嘉昊,李元亮,李艺之,王韬.基于复合型空间导向的公交场站开发策略[J].综合运输,2022,(08):100-104+109.
[2]接栋正,殷壮.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投融资模式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4-20+72.
[3]郎建燕.土地资源紧约束下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经验借鉴[J].特区经
济,2015,(08):122-124.
[4]王飞,叶青,戴时,马丽.公交枢纽站综合开发模式的探索——以武汉市武胜路公交枢纽站改造为例[J].城市交通,2011,(06):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