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淮阴师院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
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A.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B.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为金刚石
C.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
D.烧菜时如果盐加得早,氯会挥发掉,只剩下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碘化银可在空气中形成结晶核,是水凝结,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A项正确;
B. 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B项正确;
C. 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例如氮气与氢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一氧化氮等,C项正确;
D. 氯化钠在烹饪温度下不会分解,氯挥发的情况不会出现,而且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遇水会立刻转化为氢氧化钠,不可能只剩下钠,D项错误;
答案选D。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晶体硅中含有N A个Si-Si键
B.叠氮化铵(NH4N3)发生爆炸反应:NH4N3=2N2↑+2H2↑,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
C.pH=1的H3PO4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1N A
D.200mL1mol/LAl2(SO4)3溶液中A13+和SO42-的数目总和是N A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1个Si原子周围有4个Si-Si,而1个Si-Si周围有2个Si原子,则Si和Si-Si的比例为2:4=1:2,28gSi其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的Si-Si的物质的量为2mol,其数目为2N A,A错误;
B.叠氮化铵发生爆炸时,H的化合价降低,从+1降低到0,1mol叠氮化铵发生爆炸时,生成4mol气体,则总共转移4mol电子;现生成22.4:L,即1mol气体,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正确;
C.不知道磷酸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其溶液中的H+数目,C错误;
D.200mL1mol·L-1Al2(SO4)3溶液中,如果Al3+不水解,则Al3+和SO42-的物质的量=0.2L×1mol·L-1×2+
0.2L×1mol·L-1×3=1mol,其数目为N A,但是Al3+为弱碱的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因此Al3+数目会减少,Al3+和SO42-的总数目小于N A,D错误。
答案选B。
3.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石油裂化B.煤的干馏C.海水晒盐D.高炉炼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详解】
A、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将长链的烷烃裂解后得到短链的轻质液体燃料,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故B 错误;
C、海水晒盐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
D、高炉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变化中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4.2,3 −二甲基丁烷中“二”表示的含义是
A.取代基的数目B.取代基的种类C.主链碳的数目D.主链碳的位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有机物系统命名原则,二表示取代基的数目,
故选:A。
5.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某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一定量的CaSO4固体,测得所加Na2CO3溶液体积与溶液中-lgc(CO32-)的关系如下。
已知Ksp(CaSO 4)=9×10-6,Ksp(CaCO 3)=3×10-9,lg3=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Ca 2+)·c(SO 42-)=Ksp(CaSO 4)
B .CaSO 4(s)+CO 32-(aq)垐?噲?CaCO 3(s)+SO 42-(aq) K=3×103
C .该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1mol/L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 2CO 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上图曲线整体向上平移1个单位即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CaSO 4的溶度积表达式K sp (CaSO 4)= c(Ca 2+)·c(SO 42-),A 项正确;
B. CaSO 4(s)+CO 32-(aq)垐?噲?CaCO 3(s)+SO 42-(aq)的化学平衡常数
2-2-2+sp 43442-2-269
+33sp 3K (CaSO )c(SO )c(SO )c(Ca )=310c(CO )c(CO )c(Ca )K (CaCO )910310
K --⨯====⨯⨯⨯⨯,B 项正确; C. 依据上述B 项分析可知,CaSO 4(s)+CO 32-(aq)垐?噲?CaCO 3(s)+SO 42-(aq) K=3×103,每消耗1mol CO 32-会生
成1mol SO 42-,在CaSO 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 42-)等于Na 2CO 3溶液的浓度,设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
1mol/L ,则c(SO 42-)=1mol/L ,根据2-342-3c(SO )K 310c(CO )==⨯可得溶液中c(CO 32-)=-31103
⨯,-lg c(CO 32-)=3.5,与图像相符,C 项正确;
D. 依据题意可知,起始CaSO 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将Na 2CO 3溶液的浓度改为原浓度的2倍,则消耗碳酸钠的体积为10mL ,在CaSO 4完全溶解前溶液中的c(SO 42-)=2mol/L ,根据
2-342-3c(SO )K 310c(CO )==⨯可得溶液中c(CO 32-)=-32103
⨯,-lg c(CO 32-)=3.2,图像中的横纵坐标都要改变,D 项错误; 答案选D 。
6.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 和1molB ,发生反应:2A(g)+B(g)
2C(g) ΔH =QkJ/mol 。
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
实验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反应温度/℃700 700 750
达平衡时间/min 40 5 30
平衡时n(C)/mol 1.5 1.5 1
化学平衡常数K1K2K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1=K2<K3
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实验Ⅱ比实验Ⅰ达平衡所需时间小的可能原因是使用了催化剂
D.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molA和1molC,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反应为2A(g)+B(g)2C(g),比较实验I和III,温度升高,平衡时C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Q<0,则K3<K1;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1=K2,综上所述可知平衡常数关系为:K3<K2=K1,A错误;
B.升高温度,使一部分分子吸收热量而变为活化分子,导致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增大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机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而反应的活化能不变,B错误;
C.实验II达到平衡的时间比实验I短,而实验温度与实验I相同,平衡时各组分的量也相同,可判断实验II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故实验I和Ⅱ探究的是催化剂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C正确;
D.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2C(g),实验III中,原平
衡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
()
()()
22
22
c C0.5
0.50.25
c A c B
=
⨯
⨯
=4。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实验Ⅲ达平衡后,恒
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A和1 molC,则此时容器中c(A)=1mol/L,c(B)=0.25mol/L,c(C)=1mol/L,此时
浓度商Q c=
2
2
1
10.25
⨯
=4=K,因此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A和1 molC,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D错
误;
故合理选项是C。
7.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下来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B.为减少传染性,出门应戴好口罩
C.该病毒属于双链的DNA病毒,不易变异D.该病毒可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通常病毒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飞沫传播,二是接触传播,三是空气传播,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A正确;
B.飞沫传播就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黏膜表面,为了减少传染性,出门应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B正确;
C.该冠状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其核酸为正链单链RNA,C错误;
D.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病毒的蛋白质氧化发生变性而失去其生理活性,因此“84消毒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ZulemaBorjas等设计的一种微生物脱盐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以在高温下工作
B.X、Y依次为阳离子、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
C.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
D.该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电池工作失效,所以该装置不能在高温下工作,A错误;
B.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从而达到脱盐目的,所以Y为阳离子交换膜、X 为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
C.由图片可知,负极为有机废水CH3COO-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
CH3COO-+2H2O-8e-=2CO2↑+7H+,C正确;
D.该装置工作时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2S、KOH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其中主要含硫各物种(H2S、HS−、S2−)
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加过程H2S气体的逸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曲线表示S2-随盐酸加入量增加时的分布分数改变情况
B.X、Y为曲线两交叉点。
若已知Y点处的pH,则可计算K a1(H2S)
C.X、Y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为:X<Y
D.Y点对应溶液中c(K+)与含硫各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K+)=3[c(H2S)+c(HS−)+c(S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滴加盐酸时,盐酸先和KOH反应,然后再和K2S反应,首先发生S2-+H+=HS-,该过程中S2-含量减少,HS-含量上升,然后发生HS-+H+=H2S,此时HS-含量下降,H2S上升,所以A代表S2-,B代表HS-,C代表H2S。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S2-随盐酸加入量增加时的分布分数改变情况,故A正确;
B.Y点表示c(H2S)= c(HS−),K a1(H2S)=
()()
()
-
2
+
H
HS
H S
c c
c
,当c(H2S)= c(HS−)时,K a1(H2S)=c(H+),所以若已知Y点
处的pH,则可计算K a1(H2S),故B正确;
C.X点c(HS-)=c(S2-),Y点c(H2S)=c(HS-),S2-和HS-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H2S为酸抑制水电离,则X点水的电离程度较大,故C错误;
D.原溶液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2S、KOH混合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K+)=3[c(H2S)+c(HS−)+c(S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0.如图是用于制取、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如表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X Y Z
A 食盐、浓硫酸HCl 碱石灰
B CaO、浓氨水NH3无水CaCl2
C Cu、浓硝酸NO2碱石灰
D 电石、食盐水C2H2含溴水的棉花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和食盐制取氯化氢可以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HCl密度大于空气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HCl能和碱石灰反应,所以可以用碱石灰处理尾气,选项A正确;
B.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收集,选项B错误;
C.二氧化氮和碱石灰反应可能有NO产生,NO也能污染空气,选项C错误;
D.乙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1.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Fe2+是还原剂,O2是还原产物
B.4 mol 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8N A个电子
C.每生成0.2 mol O2,则被Fe2+还原的氧化剂为0.4 mol
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再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所以Fe2+和1 4
的过氧化钠作还原剂,Fe(OH)3和O2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该反应中有4mol过氧化钠反应时有3mol过氧化钠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有3
4
的过氧化钠作氧化剂,
因此4 mol 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6N A个电子,故B错误;
C.根据方程式,生成0.2 mol O2,反应的Fe2+为0.8mol,被0.8mol Fe2+还原的氧化剂(Na2O2)的物质的量
=0.8mol
2
=0.4mol,故C正确;
D .该反应中有氧气生成,所以不能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而是直接生成红褐色沉淀,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C ,要注意该反应中有2种还原剂——Fe 2+和1
4的Na 2O 2,氧化剂是34
的Na 2O 2,不能根据方程式直接计算,要注意得失电子守恒计算。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B
A .224
H O/H SO 23243Fe Fe O Fe (SO )−−−−→−−−→高温
B .2
H O 22Cl HClO O −−
−→−−−→光照
C .HCl 22CuO CuCl (aq)CuCl ∆
−−→−−
→无水 D .22O /H O
324S SO H SO −−−−→−−−→点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生成三氧化二铁,不能一步实现,故A 错误;
B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放出氧气,能够一步实现转化,故B 正确;
C .氧化铜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铜,直接加热蒸干得不到无水氯化铜,需要在氯化氢氛围中蒸干,故C 错误;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不能一步实现,故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 ,要注意氯化铜水解生成的氯化氢容易挥发,直接蒸干得到氢氧化铜,得不到无水氯化铜。
13.钨是高熔点金属,工业上用主要成分为FeWO 4和MnWO 4的黑钨铁矿与纯碱共熔冶炼钨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黑钨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的速率
B .共熔过程中空气的作用是氧化Fe(II)和Mn(II)
C .操作II 是过滤、洗涤、干燥,H 2WO 4难溶于水且不稳定
D .在高温下WO 3被氧化成W
【详解】
A. 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分析知,将黑钨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的速率,故A正确;
B. 根据流程图知,FeWO4和MnWO4在空气中与纯碱共熔反应生成MnO2、Fe2O3,Fe(II)和Mn(II)化合价升高为Fe(III)和Mn(IV),碳酸钠无氧化性,则过程中空气的作用是氧化Fe(II)和Mn(II),故B正确;
C. 根据流程图可知Na2WO4为可溶性钠盐,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2WO4,H2WO4难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分离出来,加热后分解生成WO3,所以H2WO4难溶于水且不稳定,故C正确;
D. WO3生成W的过程中,元素化合价降低,应该是被氢气还原,故D错误。
故选D。
14.以下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的是
A.NaHCO3B.NaHSO4C.CH3COOK D.K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c(OH-)的相对大小。
c(H+)>c(OH-)的溶液呈酸性。
A. NaHCO3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的HCO3-以水解为主使溶液呈碱性,A项错误;
B. NaH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Na+、H+、SO42-,使溶液呈酸性,B项正确;
C. CH3COOK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的CH3CO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项错误;
D. KNO3溶液中,K+、NO3-不能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D项错误。
本题选B。
15.对FeC13溶液与KI溶液反应进行探究实验,按选项ABCD顺序依次进行操作,依据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A.取2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3滴,振荡,充分反应,溶液呈深棕黄色,是因为2Fe3++2I-=2Fe2++I2,所以A正确;
B.试管1中滴加2滴0.1 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有Fe3+,证明FeCl3与KI的反应具有可逆性,故B正确;
C.向试管2中加入1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为浅棕黄色,试管2中上层溶液变为浅棕黄色还可能是少量的碘溶解于水的结果,故C错误;
D.试管2中上层为浅棕黄色,下层为紫色说明有碘单质被萃取出来,导致溶液中Fe3+浓度减小,试管3中红色比试管1中浅是平衡移动的结果,故D正确;答案:C。
【点睛】
本实验探究FeC1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
根据FeCl3具有强氧化性,KI具有还原性,两者反应
2Fe3++2I-=2Fe2++I2;再根据I2易溶于有机溶剂,Fe3+能使KSCN溶液变红色的特征进行判断。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用含锂废渣(主要金属元素的含量:Li 3.50% Ni 6.55% Ca 6.41% Mg 13.24%)制备Li2CO3,并用其制备锂电池的正极材料LiFePO4。
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i滤液1、滤液2中部分例子浓度(g·L-1)
Li+Ni2+Ca2+Mg2+
滤液1 22.72 20.68 0.36 60.18
滤液2 21.94 7.7×10-30.08 0.78×10-3 ii.EDTA能和某些二价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络合物
iii.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
T/℃20 40 60 80 100
S(Li2CO3)/g 1.33 1.17 1.01 0.85 0.72
S(Li2SO4)/g 34.7 33.6 32.7 31.7 30.9
I.制备Li2CO3粗品
(1)上述流程中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是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____。
(3)向滤液2中先加入EDTA,再加入饱和Na2C03溶液,90℃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Li2CO3粗品的操作是
_______。
(4)处理lkg 含锂3.50%的废渣,锂的浸出率为a ,Li +转化为Li 2CO 3的转化率为b ,则粗品中含Li 2CO 3的质量是________g 。
(摩尔质量:Li 2CO 3 74 g.mol 4) II.纯化Li 2CO 3粗品
(5)将Li 2CO 3转化为LiHCO 3后,用隔膜法电解LiHCO 31溶液制备高纯度的LiOH,再转化得电池级Li 2CO 3。
电解原理如图所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该池使用了_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Ⅲ.制备 LiFePO 4
(6)将电池级Li 2CO 3和C 、FePO 4高温下反应,生成LiFePO 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研磨、70℃加热 Ni (OH )2、Mg (OH )2、Ca (OH )2 趁热过滤 185ab 4OH --4e -=2H 2O+O 2↑ 阳 2344Li CO +2C+2FePO
2LiFePO +3CO =↑高温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可知,将含锂废渣研磨后,在70℃条件下用稀硫酸酸浸其中的金属,得到含有的Li +、Ni 2+、Ca 2+、Mg 2+酸性溶液,其中部分Ca 2+与硫酸根离子生成CaSO 4沉淀,过滤,滤渣1主要是CaSO 4,向滤液1中加入NaOH 调节pH=12沉淀Ni 2+、Ca 2+、Mg 2+,滤渣2主要为Ni (OH )2、Mg (OH )2还有极少量的Ca (OH )2,滤液2含有Li +,向滤液2中先加入EDTA ,再加入饱和Na 2CO 1溶液,90℃充分反应后,得到沉淀,趁热过滤得到粗品Li 2CO 1,将Li 2CO 1转化为LiHCO 1后,用隔膜法电解LiHCO 1溶液制备高纯度的LiOH ,再转化得电池级Li 2CO 1.将电池级Li 2CO 1和C 、FePO 4高温下反应:Li 2CO 1+2C+2FePO 4=2LiFePO 4+1C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流程中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有研磨、70℃加热;故答案为:研磨、70℃加热; (2)根据分析滤液1中加入NaOH 调节pH=12沉淀Ni 2+、Ca 2+、Mg 2+,故滤渣2主要为Ni (OH )2、Mg (OH )2还有极少量的Ca (OH )2;故答案为:Ni (OH )2、Mg (OH )2、Ca (OH )2;
(1)根据表可知Li 2CO 1的溶解度小在较高的温度下较小,故90℃充分反应后,通过趁热过滤分离出固体Li 2CO 1粗品;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4)lkg 含锂1.50%的废渣,锂的浸出率为a ,则浸出的n (Li +
)
=1000 3.5%7/g a
ol
g m ⨯⨯=5amol ,Li +转化为Li 2CO 1
的转化率为b ,则粗品中含Li 2CO 1的质量是5amol×0.5×b×74g/mol=185ab g ;故答案为:185ab ; (5)根据电解图,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为:4OH --4e -=2H 2O+O 2↑;阴极上放
电的是氢离子,阴极生成OH -,根据题意得到LiOH ,则LiOH 在阴极生成,Li +移向阴极,故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4OH --4e -=2H 2O+O 2↑;阳;
(6)Li 2CO 1和C 、FePO 4高温下反应,生成LiFePO 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元素分析该气体为CO ,则反应为:234
4Li CO +2C+2FePO 2LiFePO +3CO =
↑高温
;故答案为:234
4Li CO +2C+2FePO 2LiFePO +3CO =↑高温。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F(4-苯并呋喃乙酸)是合成神经保护剂依那朵林的中间体,某种合成路线如下:
(1)化合物F 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和_______(填官能团的名称)。
(2)试剂X 分子式为C 2H 3OCl 且分子中既无甲基也无环状结构,则X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由E→F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并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
(3)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
Ⅱ.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且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4)请写出以
和BrCH 2COOC 2H 5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合成
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______
CH 3CHO 2
O 加热、催化剂−−−−−→CH 3COOH 32CH CH OH
加热、浓硫酸
−−−−−→CH 3COOCH 2CH 3 【答案】羧基 醚键 ClCH 2CHO 取代反应
+H 2O +
3H O
−−−→加热
+CH 3CH 2OH
HBr
−−−→
NaOH 溶液
加热−−−−→2
O 加热、铜−−−−→225
BrCH COOC H Zn −−−−−−→+
3H O
−−−→加热
【解析】 【分析】
由A 生成B ,A 的苯环变成环己烷结构,两个羟基变成羰基。
在试剂X 的作用下得到C 。
C 生成D ,羰基变为—CH 2COOC 2H 5,D 生成E ,重新变成苯环,E 分子中有酯基,发生酸性水解,酯基转变为羧基。
【详解】
(1)由F 的结构可知,含氧官能团为羧基、醚键;
(2)试剂X 分子式为C 2H 3OCl ,且分子中既无甲基也无环状结构,且羟基和碳碳双键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
结构不稳定,则X 的结构简式为ClCH 2CHO 。
由E→F 发生酯的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ClCH 2CHO ,取代反应,
+H 2O
+CH 3CH 2OH ;
(3)E 中有12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和7个不饱和度,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Ⅰ.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Ⅱ.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且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可以含有3个—CH 2CHO ,且处于间位位置,
结构简式为;
(4)可以先从生成物入手考虑,要得到,结合给出的原料BrCH 2COOC 2H 5,根据转化关系中
的C→D→E→F ,需要有,可以用原料合成。
即与HBr 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在氢
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再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结合转化关系中C→D 反应,
与BrCH 2COOC 2H 5/Zn 作用得到,最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
故答
案为:
HBr
−−−→
NaOH 溶液
加热−−−−→2
O 加热、铜−−−−→225
BrCH COOC H Zn −−−−−−→+
3H O
−−−→加热。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工业上常利用CO 2为初始反应物,合成一系列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以CO 2和NH 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
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2NH 3(g)+CO 2(g)NH 2COONH 4(s) △H 1
反应Ⅱ:NH 2COONH 4(s)CO(NH 2)2(s)+H 2O(g) △H 2=+72.49kJ/mol
总反应:2NH 3(g)+CO 2(g)
CO(NH 2)2(s)+H 2O(g) △H 3=-86.98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8电子稳定构型,写出 CO(NH 2)2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Ⅰ的△H 1=______________。
③在____(填“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有利于反应Ⅱ的自发进行。
④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按 n(NH 3):n(CO 2)=2:1 进行反应Ⅰ,下列能说明反应Ⅰ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 .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 .NH 3与CO 2的转化率相等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将CO2和H2按质量比25:3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CO 2(g)+3H2(g)CH3OH(g)+H2O(g)。
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①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_____K(Ⅱ)(填“ >”“<”或“=”)。
②欲提高CH3OH的平衡产率,可采取的措施除改变温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种)。
③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2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器甲乙
a molCO2、bmolH2、cmolCH3OH(g)
反应物起始投入量1molCO2、3molH2
c mol H2O(g) (a、b、c 均不为零)
若甲容器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5/6,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要使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乙容器中c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答案】-159.47 kJ/mol 高温BD > 增大压强或增加CO2用量或及时分离出产物1/12 1/3<c<1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8电子稳定构型,CO(NH2)2的结构式为;
②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a kJ•mol-1,反应Ⅱ:NH2CO2NH4(s)
=CO(NH2)2(s)+H2O(g)△H2=+72.49kJ•mol-1,总反应Ⅲ:2NH3(g)+CO2(g) =CO(NH2)2(s)+H2O(g)△H3=-86.98kJ•mol-1,由盖斯定律总反应Ⅲ-反应Ⅱ,得到2NH3(g)+CO2(g)=NH2CO2NH4(s)△H1=a=-159.47kJ•mol-1;
③反应Ⅱ:NH2CO2NH4(s) =CO(NH2)2(s)+H2O(g)△H2=+72.49kJ•mol-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S>0,焓变分析可知是吸热反应,△H>0,所以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需要在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故答案为高温;
④A.反应I中反应物为气体,生成物全部为固体,所以在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
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选项A错误;
B.反应I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反应的压强减小,所以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选项B正确;
C.NH3与CO2的转化率相等时,不能达到v正( NH3)=2v逆(CO2),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选项C错误;D.反应I中,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减小,所以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2)①II平衡时间小于I,说明II反应速率大于I,且平衡时II中CH3OH的物质的量小于I,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只能是升高温度,即II的温度大于I,温度越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越小,所以KⅠ>KⅡ,故答案为>;
②欲提高CH3OH的平衡产率,则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除改变温度外,还有增大压强或增加CO2用量或及时分离出产物;
③设二氧化碳反应量为x
CO2(g)+3H2(g) CH3OH(g)+H2O(g)
初始量(mol): 1 3 0 0
转化量(mol):x 3x x x
平衡量(mol):1-x 3-3x x x
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5
6
倍,即
42x
4
-
=
5
6
,解得x=
1
3
mol,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
11
1
66
112
1
3
⨯
=
⨯
;依题意:甲、乙为等同平衡,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所以全部由生成物投料,c的物质的量为1mol,c 的物质的量不能低于平衡时的物质的量
1
3
mol,所以c的物质的量为:1
3
mol<c<1mol。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c的取值范围的计算,根据平衡的三段式求出甲中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来判断范围。
19.氮化钛(Ti3N4)为金黄色晶体,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仿金效果,越来越多地成为黄金的代替品。
以TiCl4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Ti3N4和纳米TiO2(如图1)。
图中的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部分电离能如表:
I1I2I3I4I5
电离能/(kJ/mol) 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该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____。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
化合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个,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方式杂化的原子3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与NaCl晶胞相似,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g/cm3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
该晶体中与氮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氮原子有________个。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
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
离子晶体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 786
71
5
3401
KCl、CaO、TiN三种离子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d24s2Mg 12 7 O>N>C ()310
A
462
N2a10-
⨯
⨯⨯
12 TiN>CaO>KCl
【解析】
【分析】
(1)Ti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2,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
(2)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第三电离能剧增,处于ⅡA族,能与TiCl4反应置换出Ti,则M为Mg,Mg 晶体属于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
(3)采取sp2杂化的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采取sp3杂化的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乙中采取sp3杂化的原子有C、N、O,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
(4)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Ti、N原子数目,进而计算晶胞质量,根据ρ=
m
V
计算晶胞密度;以晶胞顶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