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燕山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燕山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同一器官内不同部位的细胞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组织
B. 动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
C. 植物的叶、花、果实和人体的皮肤都属于器官
D. 动植物体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 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 成熟区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冠
3.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 根
B. 茎
C. 叶
D. 花
4. 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 口腔、胃、小肠
B. 口腔、口腔、胃
C. 胃、胃、小肠
D. 胃、小肠、大肠
5. 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科考队在西藏察隅发现了一颗黄果冷杉,经测定高达83.4米,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记录,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83米处的叶片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根
B. 因植株太高,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
C. 树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
D. 黄果冷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
6. 如图是人体的血液成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是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 ②包含a、b两种成分
C. ③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D. c有细胞核,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和异物
7. 人在溺水时,呼吸活动受到阻碍,用人工呼吸的方式施救可以帮助溺水者完成()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8. 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 体表
B. 伸缩泡
C. 食物泡
D. 口沟
9.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而不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是因为()
A. 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B. 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 植物呼吸作用微弱或没有呼吸作用
D. 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10.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A. 神经元
B. 神经纤维
C. 反射
D. 反射弧
11. 下列分别是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甲和丁
B. 甲和丙
C. 乙和丁
D. 乙和丙
12. 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导管排放到血液中
B. 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C.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D.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发糖尿病
13. 如图是长骨结构示意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①是骨松质,其内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功能
B. ②是骨密质,结构致密坚硬,抗压力强
C. ③是骨髓,终生为红色,有造血功能
D. ④为骨膜,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14. 小张进入青春期后,脸上长了很多青春痘,出现了胡须、喉结,声音也发生了变化,与这些变化有关的器官是()
A. 输精管
B. 睾丸
C. 附睾
D. 前列腺
15. 某小组同学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观察到相关实验现象:(1)在饥饿的蚁群附近放置一些食物,等蚁群的侦察蚁找到食物后,在其返巢的路上放置一些纸片。
侦察蚁沿着纸片返巢后,大批工蚁沿着纸片找到食物(如图甲);(2)将这些纸片排成圆圈,把食物放在圆圈中央,把其中几只工蚁放到纸上。
这些工蚁沿着纸片转圈,不知道爬下纸片来找食物(如图乙)。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本实验选用饥饿的蚂蚁来做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干扰条件
B. 本实验可以作出的假设为蚂蚁靠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通信的
C. 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为蚂蚁靠视觉通信
D. 侦察蚁负责寻找食物,工蚁负责搬运食物,这种有分工、有组织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16. 如图为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蚕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B. 蚕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 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成虫期
D. 亲代蚕蛾产生的后代中,有的蚕蛾产的卵是圆形的、有的卵是纺锤形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
17. 下列关于叶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叶芽顶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能使芽轴伸长
B. 叶芽可以发育成花
C. 叶原基会发育成幼叶
D. 叶芽生长发育为枝条
18. 如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①为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②为DNA,每条染色体上有多条DNA
C. ③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④为碱基,不同基因中四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
19. 圣女果是大家喜欢的一种水果,在圣女果中,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将红果(FF)的花粉授到黄果(ff)的雌蕊柱头上,则黄果圣女果将来所结果实的颜色、种皮和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 红、FF、Ff
B. 红、Ff、Ff
C. 黄、ff、Ff
D. 黄、Ff、Ff
20. 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性别在胎儿出生时决定
B. 人的性别取决于和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有的染色体
C. 正常人体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
D. 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1. 为了培育优质高产大豆,科研人员将普通大豆辐射诱变,在子代中发现了一种滞绿突变体,该个体在生长后期,茎、叶、果皮、子叶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这种育种方式属于诱变育种
B. 辐射处理后形成的滞绿突变体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C. 茎、叶、果皮及子叶呈现绿色的原因是细胞内含有叶绿素
D. 茎、叶、果皮、子叶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2. 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 太空椒比普通椒体型大
B. 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C. 经常在篮球场打球的同学皮肤较黑
D. 红眼果蝇因基因改变,产生白眼果蝇
23. 美国科学家米勒在实验室内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获得了20种有机物,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A.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
B. 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
C. 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D. 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24. 如图为生命起源与进化时间轴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始生命早期无细胞核
B. 细菌出现早于真核生物
C.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具有维管束,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D. 被子植物的适应性更强,是当今最繁盛的植物类群
25. 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
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 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 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26. 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对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图是蝗虫和人的运动有关的结构图。
请回答:
(1)蝗虫的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两种)。
(2)参与蝗虫运动的结构与人类相似,有为运动提供动力的______,起杠杆作用的______,可以围绕其活动的②,其功能类似于人类的①______。
(3)当胫提肌收缩,胫降肌舒张时完成的动作与人类完成的动作相似的是______。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4)蝗虫发起运动时需要______系统下达指令。
27. 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搭载的生命生态实验柜里面种植了高秆水稻和矮秆水稻两种,2022年11月3日水稻已经开始第一次在太空里结穗,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育,在国际上还是第一次。
请回答:
(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______,由______控制。
(2)水稻种子在生命生态实验柜中完成过程①需要提供的环境条件有______。
(3)水稻种子在生命生态实验柜中完成过程②③④的过程中需要提供______,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源。
(4)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植物生长过程中因______作用散失的水汽无法凝结回归到土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通过增加冷凝区的设计,使水汽重新冷凝并导入土壤盒内,实现了太空密闭环境下水的______,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5)在生长盒上贴有透气膜,用来保障植物与温室内有一定的气体交换,进入生长盒内的气
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6)水稻的种子中含有胚和胚乳,是因为水稻的受精方式为______。
28. 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及胎儿发育示意图,请回答:
(1)女性生殖系统中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____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
(2)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受精卵移入③子宫的过程中开始______,形成多细胞早期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后继续发育。
(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膜与子宫内膜之间形成[⑥]______,为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4)图三是人在出生后睾丸和卵巢的重量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女生的青春期要______(早于、晚于)男生,理由是______。
29. 很多同学在参加北京市植物栽培大赛过程中有过种植凤仙花的经历,凤仙花俗称指甲花,带有天然红棕色素,可用它的汁液来染指甲而得名。
请回答:
(1)红棕色素存在于花瓣细胞的______中。
(2)如图1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凤仙花子房和果实结构,请在下面的“□”内写出各结构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出子房各结构与果实各结构之间的关系:。
(3)研究人员对凤仙花生殖生长的不同时期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是指植物柱头可以沉降特定花粉,并允许该种花粉在其柱头萌发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不同时期花蕾期4早花期5盛花期6.5盛花期7末花期8
花粉生活力(%)84.3793.3568.3843.74 4.37
柱头可授性⊕++++-
注:“-”代表柱头不具有可授性;“⊕”代表部分柱头具备可授性;“+”代表柱头具备可授性;“++”代表柱头具备较强可授性;不同时期名称中数值代表发育程度据表可知,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最强的时期分别是______。
(4)研究人员同时开展了如下的研究,选取30株长势相近的凤仙花平均分成5组,进行如下处理:
分组12345
处理方法不套袋,
不去雄
现蕾期套
袋,不去雄
现蕾期套袋,盛花期
授同株同花花粉,授
粉后套袋
现蕾期套袋,盛花期
授同株异花花粉,授
粉后套袋
现蕾期套袋,盛花期选
取异株进行授粉,授粉
后套袋
注:现蕾期指肉眼能辨认的第一个花蕾时。
对不同处理的凤仙花的结实率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
①该研究中1的作用是______。
②可能进行自花传粉的有______。
③结实率最高的授粉方式为______。
(5)结合(3)和(4)的研究结果,分析出现组2现象的原因:______。
30. 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研究中,选取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全是圆粒豌豆,让收获的子一代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二代有圆粒和皱粒两种,数量统计结果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
(1)该实验中,显性性状为______。
(2)子二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_,子二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比接近______。
(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______,花药中的精子有______种。
(4)豌豆的圆粒基因和皱粒基因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______传递给后代的。
31. 滴眼液是直接用于眼部、治疗眼部疾病的无菌制剂,但多种滴眼液中均加有防腐剂,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为滴眼液中最常见的防腐剂。
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含苯扎溴铵或羟苯乙酯的滴眼液会对眼部产生不同的损伤。
斑马鱼的视觉系统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脊椎动物非常相似。
某科研团队为研究长期使用滴眼液对眼睛损伤的作用,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选取发育正常、大小相同的斑马鱼100条,随机分为5组,每组20条。
②按表中方式分别进行处理。
培养72小时,每24小时换液一次,测量斑马鱼虹膜带宽和瞳孔直径的比值(比值越小,受损伤程度越大)。
组
别
A组B组C组D组E组
处理置于4ug/mg的苯扎
溴铵溶液中
置于10ug/mg的苯扎
溴铵溶液中
置于10ug/mg的羟苯
乙酯溶液中
置于50ug/mg的羟苯
乙酯溶液中
不做
处理
(1)本实验的研究变量(自变量)是______,要检测的变量(因变量)是______。
(2)如图为用不同浓度的苯扎溴铵溶液和羟苯乙酯溶液处理后的测量结果。
苯扎溴铵和羟苯乙酯的浓度越大,虹膜带宽和瞳孔直径的比值越小,进入瞳孔的光线量______,对眼睛的损害程度______,眼睛会承受不住光线,视力下降。
(3)手机蓝光是一种波长短、能量高、穿透力强的光。
使用手机时,这种光可穿过眼球,刺激感光细胞,对眼睛造成伤害。
手机蓝光对眼球损伤最大的部位可能是______。
32. 2022年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因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斯万特•帕博对一块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骨骼的线粒体DNA区域进行了测序,首次获得已灭绝的人类近亲的DNA序列。
由于对线粒体中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带来的信息十分有限,帕博之后承担起了对尼安德特人细胞核内DNA进行测序的巨大挑战,获得了成功,并在2010年发布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帕博带领的研究团队对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一块4万年前的指骨进行了DNA测序,与来自尼安德特人和当今人类的所有已知的序列相比,该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
帕博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古人类,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帕博的发现使我们对人类进化史有了新的理解。
在智人迁出非洲时,欧亚大陆上至少居住着两个原始人类种群。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丹尼索瓦人则居住在该大陆的东部。
在智人向非洲以外扩张和向东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与尼安德特人结合,还与丹尼索瓦人结合,留下了“印”在我们DNA中的痕迹。
由于斯万特•帕博的发现,我们得以了解,来自我们已灭绝的近亲物种的古基因序列,影响了当今人类的生理机能。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在现在人类中存在的丹尼索瓦人的EPASI基因,它赋予了个体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生活在西藏的人中很常见。
另一个例子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影响了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产生免疫反应的方式。
请回答:
(1)斯万特•帕博发现了此前未知的古人类是______。
(2)斯万特•帕博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先后对尼安德特人骨骼的______DNA进行测序,获
得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
(3)人类起源后,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才演变成现代的人,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属于人类进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4)西藏人的DNA中最有可能具有古人类______人的基因。
(5)下列四大人种中最有可能不具有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是______。
A.蒙古人种
B.欧洲人种
C.非洲人种
D.澳大利亚人种
(6)研究古人类DNA序列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同一器官内不同部位的细胞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组织如胃腺细胞是由具有分泌作用的上皮细胞组成的上皮组织,胃壁肌肉细胞属于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促进胃的蠕动来消化食物。
胃腺细胞和胃壁肌肉细胞在同一器官内,却属于不同的组织,A正确。
B.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B正确。
C.植物的叶、花、果实和人体的皮肤都属于器官,C正确。
D.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错误。
故选:D。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此题要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答案】A
【解析】解: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故选:A。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熟区适于吸收的特点。
3.【答案】C
【解析】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故选:C。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明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为叶含有叶绿体。
4.【答案】A
【解析】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所以消化道内,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在消化道内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根尖的成熟区有根毛,根毛主要吸收水和无机盐。
可见,83米处的叶片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根,A正确。
B.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虽然植株高,但是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B错误。
C.树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可以向下运输到根,而植物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到叶,C正确。
D.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表面的温度,增大湿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
可见,黄果冷杉叶片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D正确。
故选:B。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解答此题要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
6.【答案】B
【解析】解:A.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A正确。
B.②为白细胞和血小板,B错误。
C.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C正确。
D.白细胞有细胞核,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和异物,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B。
人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①为血浆,②为白细胞和血小板,③为红细胞,a为红细胞,b为血小板,c为白细胞。
记住人体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7.【答案】A
【解析】解:若出现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人体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从而使患者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选:A。
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人工呼吸是帮助患者实现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8.【答案】A
【解析】解:A.草履虫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体表的表膜来完成;变形虫体表包着一层表膜(细胞膜),除了维持体型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它们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体表,A符合题意。
B.收集管和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B不符合题意。
C.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C不符合题意。
D.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
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白天,植物除光合作用外,还要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
B.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B错误。
C.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C错误。
D.在光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在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就被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给消耗掉了,不表现出释放出二氧化碳,D 正确
故选:D。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掌握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明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即可解答本题。
11.【答案】B
【解析】解:甲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乙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丙表示近视眼的矫正,丁表示远视眼的矫正。
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甲和丙。
故选:B。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2.【答案】D
【解析】解: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没有导管;外分泌腺才有导管,错误;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不是呆小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