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集体备课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乘
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
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
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
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
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
握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
队合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进行计算,加深对计算方法的
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
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
的理解。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
巩固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图示、列表等形式,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和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教师
要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和指导。
知识点儿整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从个位数开始,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得到
的结果分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对于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如果与第一个因数的某个数位相乘的结果
大于等于10,需要向前一位进1。
(3)将所有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结果。
2.进位问题的处理:
当第二个因数的某一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的某个数位相乘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向前一位进1。
进位的处理方法如下:
(1)将进位后的数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2)将进位后的数与下一个乘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加上进位后的数,写在下
一个位置上。
(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所有乘数都相乘完毕。
3.乘法运算中的因数末尾有0的处理:
当乘法运算中的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不考虑0,将非0数字相乘,然后再
在乘积的末尾添加相应的0。
例如:240 × 30 = (24 × 3) × 10 = 72 × 10 = 720
4.乘法运算中的交换因数的位置:
在乘法运算中,交换因数的位置不会改变乘积的结果。
例如:24 × 30 = 30 × 24
5.乘法运算中的结合律:
在乘法运算中,无论怎样组合因数,乘积的结果都不会改变。
例如:(24 × 3) × 10 = 24 × (3 × 10) = 24 × 30
6.乘法运算中的分配律:
在乘法运算中,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然后
将乘积相加。
例如:24 × (3 + 10) = 24 × 3 + 24 × 10 = 72 + 240 = 312
7.乘法运算中的估算:
在乘法运算中,可以通过估算来快速得到乘积的结果。
估算的方法如下:
(1)将两个因数分别四舍五入到最近的十、百、千等数。
(2)将四舍五入后的因数相乘,得到估算的结果。
(3)根据估算的结果,可以快速判断乘积的大致范围。
8.乘法运算中的巧算:
在乘法运算中,有些情况下可以利用数学规律进行巧算,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24 × 15 = (20 + 4) × 15 = 20 × 15 + 4 × 15 = 300 + 60 = 360
9.乘法运算中的平方数:
平方数是指一个数乘以自己的结果。
平方数的特点如下:
(1)平方数的个位数只能是0、1、4、5、6、9。
(2)平方数的十位数只能是0、1、2、3、7、8。
(3)平方数的百位数只能是0、1、4、5、6、9。
10.乘法运算中的平方根:
平方根是指一个数乘以自己的结果等于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平方根。
平方根的特点如下:
(1)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
(2)0的平方根是0。
(3)负数的平方根不存在。
11.乘法运算中的最大乘积:
在乘法运算中,要求最大的乘积,可以选择两个因数中的最大值进行相乘。
例如:24 × 30 × 40 × 50,最大乘积为 24 × 50 = 1200
12.乘法运算中的最小乘积:
在乘法运算中,要求最小的乘积,可以选择两个因数中的最小值进行相乘。
例如:24 × 30 × 40 × 50,最小乘积为 30 × 40 = 1200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一位数乘两位数:
(1)25 × 7 =
(2)36 × 4 =
(3)87 × 4 =
(4)92 × 4 =
(5)56 × 4 =
(1)175
(2)144
(3)348
(4)368
(5)224
2.两位数乘两位数:(1)25 × 36 =
(2)47 × 56 =
(3)84 × 25 =
(4)95 × 32 =
(5)68 × 47 =
(1)900
(2)2632
(3)2100
(4)3040
(5)3196
3.三位数乘两位数:(1)123 × 45 =
(2)456 × 32 =
(3)789 × 24 =
(4)321 × 56 =
(5)654 × 23 =
(1)5535
(2)14592
(3)18936
(4)18096
(5)15002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240 × 30 =
(2)450 × 20 =
(3)600 × 50 =
(4)800 × 40 =
(5)900 × 70 =
(1)7200
(2)9000
(3)30000
(4)32000
(5)63000
5.乘法运算中的估算:(1)估算 25 × 36 的结果。
(2)估算 47 × 56 的结果。
(3)估算 84 × 25 的结果。
(4)估算 95 × 32 的结果。
(5)估算 68 × 47 的结果。
(1)约为 1000
(2)约为 2500
(3)约为 2000
(4)约为 3000
(5)约为 3000
6.乘法运算中的巧算:(1)24 × 15 的巧算。
(2)36 × 40 的巧算。
(3)72 × 25 的巧算。
(4)56 × 50 的巧算。
(5)80 × 80 的巧算。
(1)24 × 15 = (20 + 4) × 15 = 20 × 15 + 4 × 15 = 300 + 60 = 360 (2)36 × 40 = (30 + 6) × 40 = 30 × 40 + 6 × 40 = 1200 + 240 = 1440 (3)72 × 25 = (70 + 2) × 25 = 70 × 25 + 2 × 25 = 1750 + 50 = 1800 (4)56 × 50 = (50 + 6) × 50 = 50 × 50 + 6 × 50 = 2500 + 300 = 2800 (5)80 × 80 = (8 × 10) × (8 × 10) = 8 × 8 × 10 × 10 = 64 × 100 = 6400
7.乘法运算中的平方数和平方根:
(1)找出下列数的平方根: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