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必修1第3章第1节《金属的化学性质》3-1-3(完整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2
0.4 mol n
则0.42mol=n2,n=0.4 mol
c(NaOH)=00.4.5mLol=0.8 mol/L
(3)设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体积是V。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mol
3×22.4 L
●细品教材 1.基本原理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物质之间的 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 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 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也就是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如: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将物质的量(n)、 摩尔质量(M)、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等概念应用于 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对于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 间的量的关系,会更加方便。
铝的质量分数=51.04 gg×100%=54%。
(2)n(NaAlO2)=2×0.33 mol=0.2 mol c(NaAlO2)=Vn=00.2.1mLol=2 mol/L。
化学计算中三种常用的方法 ●思维导图
●细品教材 1.关系式法 当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是靠多个反应来联系时,只需直 接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关系式”。 如: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求生成沉淀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知: 3CO~3CO2~3CaCO3即CO~CaCO3
0.4 mol
V
所以V=0.4
mol×3×22.4 2 mol
L=13.44
L
【答案】 (1)0.4 mol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是0.4 mol。NaOH溶液物 质的量浓度是0.8 mol/L (3)标准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为13.44 L
●活学巧练 1.若0.6 g NaOH恰好与40 mL盐酸完全中和,则该盐酸 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3)如果两种反应物的量都是已知的,求解某种产物的量 时,必须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然后根据不足量的物质计 算。
温馨提示:解题过程中注意: (1)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 各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 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
(2)设未知数可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意物 质(或粒子)的符号。如设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V[HCl(aq)]。
Fe+CuSO4===FeSO4+Cu Δm(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Fe)=28 g
4g
●典例剖析 【例3】 (2013·试题调研)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与 100 mL 3 mol·L-1的盐酸恰好反应,产生4.48 L(标准状况)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 的量(用守恒法计算)。
【例2】 (2013·经典习题选萃)向500 mL NaOH溶液中投 入10.8 g A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后,计算:
(1)Al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溶 度。 (3)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枳。
【解析】 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质量之间的等式
关系,n(mol)=
【答案】 0.375 mol·L-1
【点拨】 解题流程:
2.(2013·经典习题选萃)10 g Mg、Al合金与足量100 mL NaOH液反应产生H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下),求:
(1)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 (2)生成物NaAlO2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答案】 (1)54% (2)2 mol/L
3.差量法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 所谓“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 积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 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例如,把一铁棒插入CuSO4溶液后,过一段时间取出,
铁棒质量增加了4 g,据此可求出参加反应的Fe的质量。
2
1
扩大NA倍
2NA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2mol
2NA 2mol
NA 1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 □1 ________也 等于□2 ______________,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还等于□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典例剖析 【例1】 (2013·试题调研)将11.5 g金属钠投入88.5 g水 中,反应完毕后(水的蒸发量忽略不计),所生成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w)是多少?
【解析】 由题意知水过量。
解法1 设生成NaOH的质量为x,生成H2的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2×23
2×40 2【点拨】 n(2)=VVHm2=226.4.7L2/Lmol=0.3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2
3
n(Al)
n(NaAlO2) 0.3 mol
(1)n(Al)=2×0.33 mol=0.2 mol
m(Al)=0.2 mol×27 g·mol-1=5.4 g
11.5 g
x
y
x=11.25×g×2380=20 g,y=2×2×112.53 g=0.5 g
w(NaOH)=88.5
20 g g+11.5
g-0.5
g×100%=20.1%
解法2 设生成的NaOH质量为x,消耗水的质量为y。
2Na + 2H2O===2NaOH+H2↑ 2×23 2×18 2×40
提示:不一定,只要满足“上下单位相同,左右单位相 对应”即可。
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是否物质的量也守恒呢?
提示:不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但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后物质的量可能不变, 也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新思维·名师讲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共3课时)
第一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 算中的应用
新情境·激趣入题
在初中时同学们就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 物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作桥梁联 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 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 之间又遵循什么关系呢?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有何 应用呢?
2.基本规律 任意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N(A):N(B)=n(A) :n(B)。 在同温同压下,气态物质的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 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N(A) :N(B)=n(A) :n(B)=V(A) :V(B)。
同一种任意状态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
比,等于质量之比,即N1(A)
新知识·预习探究
●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新知预习
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化学计量间的关系
质量之比
2Na+2H2O===2NaOH+H2↑
46 g 36 g
80 g 2 g
计量数之比
22
(1)设:设所求物质的□4 ________为n(B)[或质量为
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B)等]。
(2)写:写出有关的□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6 ________和 □7 ________的有关物理量的关系,再代入已知
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例如:2Na + 2H2O===2NaOH + H2↑
2×23 g 2 mol 2 mol
22.4 L
m(Na) n(H2O) n(NaOH) V(H2) 则有2×23 g= 2 mol = 2 mol =22.4 L
mNa nH2O nNaOH VH2
6.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因此 不纯物质必须换算成纯物质再进行计算。 (2)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 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 算。
:N2(A)=n1(A)
:n2(A)=
m1(A) :m2(A)。
同一种气态物质,在同温、同压下,微粒数目之比等于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N1(A) :N2(A)=n1(A) :n2(A) =V1(A) :V2(A)。
3.化学计算的一般步骤 进行化学计算,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认真审题,根据题意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深入分析题意,充分认清已知条件和未知问 题,运用概念分析和列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之间的联系,设计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三步:规范解题,具体完成该题的计算,应该做到解 题要有根据,解法正确,书写工整,计算结果准确,要有明 确的回答以及必要的分析和讨论。
在上述三个解题步骤中,设计解题思路最为重要。
4.物质的量用于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 物质的量用于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把已知物的 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其次根据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根 据已知物的物质的量求出未知物的物质的量;最后把未知物 的物质的量转化为未知物的所求物理量。当熟练掌握了物质 的量运算的技能技巧时,上述计算还可以进一步简化。
11.5 g y
x
x=11.25×g×2380=20 g,y=362××112.35 g=9 g
反应后溶剂的质量88.5 g-9 g=79.5 g。
w(NaOH)=20
20 g g+79.5
g×100%=20.1
%。
解法3 设生成NaOH的质量为x,溶液增加的质量为y。
2Na+2H2O===2NaOH+H2↑ Δm
量和未知量。
(4)列:列出□8 ________的数学表达式。
(5)算:计算答案。 (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
□1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2 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
□3 气体体积之比 □4 物质的量 □5 化学方程式 □6 已
知 □7 未知 □8 含有未知量
●自主探究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已知物理量与被求的物理量 是否必须一致?
mg Mg·mol-1
,能求出Al的物质的量。由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能求出参加反应的NaOH和生成H2的物质的量, 则能求出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标准状况下H2的体 积。
(1)Al的摩尔质量是27 g·mol-1,
n(Al)=271g0·.m8 ogl-1=0.4 mol。
(2)设参加反应的NaOH物质的量是n。
【解析】 设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3的物质的 量为y。反应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为22.44.L48·mLol-1=0.2 mol, 所以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x+y=0.2 mol;又因为恰好反 应,说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离子、氯离子守 恒可知,2x+y=0.3 mol,联立上述两式可得:x=y=0.1 mol,即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2×23
2×40
44
11.5 g
x
y
x=11.25×g×2380=20 g,y=44×2×442.35 g=11 g
w(NaOH)=88.52g0+g11 g×100%=20.1%
答:生成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20.1%。
【点拨】 金属钠与水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 NaOH,溶剂由于参与反应消耗掉一部分,容易被忽视。反应 产生的H2从溶液中逸出,也容易被忽视造成错解。
2.守恒法 在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 恒、电荷守恒。 (1)质量守恒 ①宏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恒; ②微观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2)得失电子守恒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 总数。 (3)电荷守恒 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 带正电荷总数; 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 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