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Cable-pin索绑系统和钛缆张力带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43例髌骨骨折,其中20例行Cable-pin索绑系统治疗(Cable-pin组),23例行钛缆张力带固定治疗(钛缆组),参照Bostman标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Cable-pin组和钛缆张力带组相比,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Bostman評分,Cable Pin组优良率为90.0% ,钛缆张力带组优良率为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able-pin索绑系统作为一种新的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髌骨骨折;Cable-pin索绑系统;钛缆张力带;内固定
髌骨骨折是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常见原因之一,约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65%[1]。
手术是目前髌骨骨折公认的治疗方法,髌骨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很多,包括AO张力带固定、双钢丝环扎、镍钛髌骨爪等,其中AO张力带固定技术由于因其设计符合髌骨运动的生物力学特点,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器械要求程度不高,且疗效肯定,是公认的治疗髌骨骨折的优良方法[2]。
Cable-Pin系统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内固定方式,其设计结合了AO张力带技术原则与骨科材料的生物力学特点,螺钉被植入骨折断端即获得纵向静力加压,钢缆较钢丝具有更优秀的静力加压固定作用和更强的金属抗疲劳性,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人体后无毒性反应,长期存留体内无害,对软组织的刺激小[3]。
本文通过从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方面对Cable-Pin 系统和AO张力带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指导临床进行选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2年6月~2013年10月分别采用Cable-Pin索邦系统和AO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患者43人,其中Cable-Pin系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0.2岁;骨折类型:横型骨折13例,粉碎型骨折7例;受伤机制:跌伤5例,车祸伤15例。
AO钛缆张力带固定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2~62岁,平均39.6岁;骨折类型:横型骨折12例,粉碎型骨折11例;受伤机制:跌伤7例,车祸伤16例。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型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①Cable-Pin系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取膝前弧形横切口。
将膝关节轻度过伸,复位骨折块,探查关节软骨面平整后,克氏针临时固定,C 臂机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后,连接适当长度带钢缆的拉力螺钉垂直关节面钻入固定骨折,同方向植人第2枚螺钉,于钉远端用克氏针垂直螺钉钻一隧道,用Cable 尾端的引针导引钢缆穿过隧道,在髌前“8”字捆扎,收紧钢缆,将扭力加压手柄连接于压折器,将2根钢缆反向交叉穿过束缚器并锁紧;②钛缆张力带组:切开方法同上,于髌骨上缘中1/3与内外侧1/3交界处纵向钻人2根直径
2.0mm克氏
针,穿出髌骨下极后在髌韧带两旁内行走,C臂机透视满意后,针端用钢丝绕过两克氏针上下两端,于髌前“8”字捆扎,拧紧打结,屈膝活动60~90°,检查固定牢靠后,修补关节囊和两侧的扩张部,逐层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行足踝功能锻炼,2w后拆线,可在床上行不负重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4w扶拐逐步负重,以后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临床症状,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
骨折愈合采用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Bostam评分标准进行评定[4]。
满分100分,优秀: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3mm和/或关节面台阶>2mm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髌骨骨折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平整,达到允许早期活动的坚强固定[5]。
张力带内固定最早由瑞士AO学会提出,是目前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张力带由两枚克氏针和钢丝组成,两枚纵行克氏针可防止骨折块向侧方移位,钢丝在骨折张力侧环绕克氏针上下固定,防止骨折块分离移位,在膝关节屈曲时,股骨髁对髌骨关节面的张应力转变为压应力。
克氏针将髌骨断端紧密连在一起,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张力带固定技术短期疗效满意率较高,然而远期随访可出现软组织刺激,克氏针脱出,钢丝松动,断裂造成内固定失败,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为了克服这些并发症,在传统张力带的基础上演变出了钛缆张力带[6]。
钢丝张力带与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适应证、方法与疗效是一致的,但各有优缺点:钢丝有一定的弹性,缺点是塑形不好,与髌骨表面的贴合不紧密;钢丝是手工收紧,松紧的程度不易掌握,太紧易发生髌骨表面的切割,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钢丝太松在髌骨表面无张力带作用;钢丝的接头尖锐,对组织有一定的刺激。
钛缆是金属钛制产品,其抗拉力强度、抗疲劳能力及抗磨损能力均优于钢丝,钛缆的硬度与皮质骨相近,韧性好,收紧时能紧贴骨质,不易断裂,通过特殊器械收紧钛缆,能很好掌握线缆的松紧度,能最大程度发挥线缆的张力带作用,又不易发生髌骨表面的切割,在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中更有意义,提高了髌骨捆绑固定的强度,达到早期坚强固定,能使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7]。
Wright [8]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表明钛缆具有良好的初始刚度和潜在优势,可替代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横型骨折。
钛缆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金属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內植物[9]。
钛缆与钢制的克氏针是两种不同的金属,理论上有金属电解反应,但钛缆与克氏针的接触点只有 4 个小点,总面积很小,在如此少的范围内能有多少电解反应目前尚不清楚,国内也无类似文献报道。
克氏针全程在髌骨骨质中间,钛缆绝大多数在髌骨表面,与软组织全程接触,对软组织的刺激性小,明显优于钢丝。
本组术中未发生钛缆断裂,骨折愈合后取出的钛缆及克氏针也未发现表面有金属腐蚀的现象。
本研究结果显示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不限于骨折的类型,骨折的形状与位置,能有效稳定骨折块,适合于各种骨折,可在更早期开始患膝伸屈功能锻炼,更加缩短患者工作日的消耗,取得更好的远期患膝功能恢复,
达到了很好的远期优良率。
不足是钛缆目前尚为进口材料,价格较昂贵。
因此,研究并使用价格合理的国产医用钛缆,可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Cable-pin索绑系统是基于加压螺钉和钢缆结合的固定原理设计出的新型内固定物,集中了加压螺钉和钢缆在治疗骨折中的优点,符合AO操作的原则,具备现代固定材料的优点。
由于钢缆具有更出众的静态强度和抗疲劳功能及灵活性,从而使钢缆贴附骨面而不发生断裂。
与传统钢丝比较显示:同等直径下钢缆抗牵拉强度是钢丝的3~6倍,抗疲劳能力是钢丝的9~48倍。
用Cable-pin系统内固定髌骨骨折,钢缆一束缚器连接部抗牵拉强度超过3200N,而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用钢缆穿髌腱加固,使远端得到增强固定力量,能达到有效的固定,术后患者治疗效果良好[10-11]。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比Cable-pin系统和钛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我们发现Cable-pin系统和钛缆张力带组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able-pin系统和钛缆张力带组在远期临床疗效上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Cable-pin系统和钛缆张力带一样,对于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Cable Pin 通常被认为是髌骨横行骨折的首选,但我们尝试应用于髌骨粉碎性骨折,同样取得满意的效果。
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术中两根钢缆不宜太过收紧,避免过度挤压骨折块,收紧之前应提前将钢缆拉紧,在收紧钢缆后,再使用环扎固定,以固定粉碎骨折块,术后早期行支具或石膏托固定。
但是Cable-pin 系统也有不足之处:Cable-pin系统螺钉直径约4mm,骨折固定时骨块需有一定的大小,这样才能让螺钉穿过固定。
对于骨块较小,无法穿螺钉骨折患者,无法为其提供牢固的把持点,则不宜使用Cable Pin 系统。
因此,对于横行和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使用Cable Pin治疗疗效满意,和目前使用的钛缆张力带内固定一样,具有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但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由于无法为加压螺钉提供牢固把持,极易导致内固定失败,使用钛缆张力带更为合适。
总之,当髌骨横行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时,Cable-pin系统和钛缆张力带一样,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固定的牢靠性,较好地实现了对于髌骨骨折的固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结果,对于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Cable-pin 系统具有良好的螺钉加压作用,钢缆强度及钢缆收紧度,可提供确切即时稳定性,以允许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了膝关节周围的粘连,远期随访并发症少,手术简便,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因此,Cable-pin 系统为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Wild M,Windolf J,FlohéS. Fractures of the patella[J].Unfallchirurg,2010,11(5):401-411.
[2]Springorum HP,Siewe J,Dargel J,Schiffer G,Michael JW,Eysel P.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ella fractures. Orthopade,2011 Oct,40(10):877-880.
[3]Galla M,Lobenhoffer P. Patella fractures[J].Chirurg,2005,76(10):987-997.[4]Bostman O,Kiviluoto O,Nirhamo minuted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patella[J]. Injury,1981,13:196-202.
[5]Melvin JS,Mehta S. Patellar fractures in adult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1,19(4):198-207.
[6]Della Rocca GJ. Displaced patella fractures[J].J Knee Surg,2013,26(5):293-299.
[7]LeBrun CT,Langford JR,Sagi HC.Functional outcomes after operatively treated patella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12,26(7):422-426.
[8]Wright PB,Kosmopoulos V ,Cote RE ,et al . Fiber Wirel is superior in strength to stainless steel wire for tension band fixation of transverse patellar fractures[J].Injury,2009,40(10):1200-1203.
[9]Dickman CA,Papadopoulos SM,Crawford NR,et parat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inal cable and wire fixation systems[J].Spine,1997,6:596-604.
[10]Mao N,Liu D,Ni H,et parison of the cable pin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open surgery for transverse patella fractures.Zhang Q[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13 Jul,471(7):2361-2366.
[11]Mao N,Ni H,Ding W,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nsverse patella fractures by the cable pin system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2(4):1056-1061.
編辑/冯焱。